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CEPA是“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英文缩写,其设立主要是逐步消除内地与港澳经贸交流中的制度性障碍,促进内地与港澳之间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经济的融合,成为内地与港澳经贸合作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CEPA建立对淮安经济发展也必然会带来一系列新机遇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CEPA使澳门在中国与葡语国家间扮演重要角色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近日指出,中国内地与香港和澳门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协议和六个附件,这必将有利于港澳经济与内地经济的紧密联系,也将有利于葡语国家通过澳门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吴仪说,澳门是中国的又一颗东方明珠。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中央政府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一国两制”、“澳人治  相似文献   

3.
Jonathan  Anderson  文杰 《新财富》2006,(7):17-19
自5月份股市下跌以来,市场越来越关注美国可能面临的经济低迷。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次会议上,客户们都会问同一个问题:如果美国消费者打喷嚏,中国会不会染上重感冒?毕竟中国内地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品生产者,是全球制造业外包的最大承担者,而且中国经济高度依赖于出口,对不对?  相似文献   

4.
新短缺经济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洁  徐凯 《国际贸易》2006,(6):11-15
本文的"新短缺经济"是指中国在摆脱产品市场上产品短缺之后,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出现的一种与传统短缺经济完全不同的要素短缺经济.这种新短缺经济是中国粗放型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结果.表现在外贸上则是中国粗放型外贸畸形发展的必然反映.它使中国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大量短缺,极大地制约了"自主性经济增长"的空间,加大了中国经济发展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极可能陷入"悲惨式增长".因此,要走出生产要素短缺的"新短缺经济",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转变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金融监管对中国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监管强度和中国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但目前的金融监管强度还未达到"最优水平",从而在总体上促进了中国实体经济增长.此外,金融监管应保持与金融效率的适配性.金融监管强度影响中国实体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金融风险抑制效应与融资规模收缩效应发挥作用,并且金融风险抑制效应大于融资规模收缩效应.  相似文献   

6.
<正>经双方友好协商并书面确认,《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于2010年3月1日起实施,成为我国达成并实施的第8个自贸协定(含内地与港澳CEPA)。中国和秘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谈判并签署自贸协定,又在后危机时代经济恢复初期开始实施自贸协定,必将有力地促进两国经济增长和友好合作,为中秘战略伙伴关系进一  相似文献   

7.
我们是不可能永远靠政府支出来拉动经济的,这种增长本身是不可能持续多久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可以救急,但是解决不了中国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问题,这才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芦玉敏 《中国市场》2009,(14):46-47
本文从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的安排入手,分析了内地与港澳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和形式,并着重探讨了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合作背景及展望,对促进两岸经贸更广泛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不是简单的字序调整,而是发展观的转变,是要让"快"服从"好",坚持"好"中求"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连续29年取得了奇迹般的增长成绩,但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日益突出,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资源环境也亮起了红灯等等。有些专家学者以之为据,对今后中国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增长表示担忧。国外的一些研究机构也断言,中国经济增长不久将呈现回落之势。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内地和港澳的区域合作不能停留在市场机会、促进港澳经济发展等层面,要深入发掘CEPA的潜力,特别是关注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协调性问题,从长期协调发展和大局观的高度来看待和进行深入的金融合作和协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健 《财贸研究》2011,22(4):1-7
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中国内地31个省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省域经济增长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废渣污染的减少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推动经济增长,且这种作用逐年增强;废气污染大的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废水污染大的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说明经济增长摆脱了对其的依赖。另外,在实证中还发现,与空间计量模型相比,普通回归模型由于忽略了空间因素,低估了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商界》2009,(7):14-15
1 “5月经济数据自相矛盾。”清华大学研究员袁钢明称.5月份全国发电量同比减少3.54%.虽然经济增长和电力会有一定偏离.但结合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中国的偏离过大.因此中国内地的实际工业增速可能不到5%。对此统计局回应称.数据不同步现象常出现.  相似文献   

13.
促进融合 共同繁荣——CEPA三周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EPA的逐步落实和进一步完善,港澳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内地与港澳的经贸合作和融合也将向着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不断推进,必将有力地推动三地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销售与管理》2010,(5):22-22
《国际商业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内地企业家工作压力居全球首位,76%的内地企业家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压力有所增加,压力主要来自竞争对手以及不确定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5.
《饭店现代化》2010,(11):22-22
10月23日落幕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表的《联合公报》说,全球经济复苏仍在继续,但复苏脆弱且不均衡;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强劲,而很多发达经济体经济活动力度有限。值得骄傲的是,中国经济显示出稳健发展的态势,正在揭开"包容性"增长的序幕。宏观形势下,中国旅游及饭店业的走向如何?  相似文献   

16.
郑渝川 《商》2012,(10):194-194
不少经济学家、媒体人在批评所谓"中国模式"时,都不免回避几个事实:这种模式确实带来了很快的发展(如果将其说成一无是处的话,显然不能服众);这种模式下,中国应对经济萧条、全球金融危机的许多政策举措,与美国、欧洲许多国家相似;批评者多次断言中国经济将出"大问题",但时限一个个过去,却并没有出现像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那样的严重危机。并且,过往至今、流行的针对"中国模式"的批评,多限于对"政府主导经济增长"制度安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0月,我们在"超前预警:中国经济出现滞胀幽灵"的专题报告中,提出真正的商业周期在中国首次出现,并据此对2000年中国经济进行了分析,预测2000年经济增长将进入8%以上的通道,但在此后将面临滞胀压力,2001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至7.5%甚至更低而物价会明显上升。此文引发了轩然大波。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预测太过"奇特"。经济增长速度何以忽高忽低?复苏启动后按理应一路向上,何以很快振荡向下?这一判断对于"拐点"论者完全不可想象,对于"亮点"论者同样感到蹊跷。我们的向好判断,2000年GDP 增长在8%以上,在当时是一片淡市预测中不和谐的增长赞歌;而我们的超前预警:中国2001年  相似文献   

18.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腾飞、港澳回归、灾难摧不毁、航天追俄美、……,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举世瞩目。但是由于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生产和管理不科学等原因,发展的代价亦不可小觑。沙尘暴、赤潮、蓝藻、……,特别是近期频发的雾霾现象,不仅引发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及政府执政能力产生质疑,而且引发了国外敌对势力对中国政府的频频指责。  相似文献   

19.
《商》2012,(10):8-8
欧洲的"沦陷"和美国的"不靠谱",让中国经济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中国官方下调2012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至7.5%,令国际上有关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声浪四起。而在身处美国纽黑文市耶鲁大学的史蒂芬·罗奇眼中,"中国崩溃论"者的种种担忧,不过是杞人忧天。近日在接受上海证  相似文献   

20.
内地与香港贸易,在中国对外 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占整个出口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到1993年,包括转口贸易在内,对香港出口占整个出口的40.03%;内地从香港的进口占全部进口的26%。1994年,不包括转口贸易,内地对港贸易占进出口总量的17.7%(其中,对港出口占全部出口的26.7%,从港进口占全部进口的8.17%)。影响内地与香港贸易持续增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中国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香港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独特的地理位置,香港与内地经济之间的互补性,内地、香港、以及与内地和香港贸易关系较为密切的国家GDP的增长,汇率的变化,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