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完善限额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计划资金科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产生于70年代中期美国的几家大银行,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为发达国家的大银行所普遍接受。这种理论认为: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形成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均衡...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模式的特点及指标体系的建立耿青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通过建立各类比例指标体系,来约束资金营运的一种管理方法。对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就是要根据资产与负债的对应关系,对各项指标量化,规定出银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分类处理。作者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为基本依据,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为前提,以商业银行全行经营管理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商业银行总行作为全行的决策指挥中心、经营管理中心、资金调度中心为基本出发点,综合应用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理论,探索了商业银行全行资产负债最优化管理问题,系统地提出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最优化管理的线性规划模型体系,并对该模型体系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应用作为初步探讨,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大力加强管理会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经历了由商业贷款理论向资产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发展的演变过程,商业银行在对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过程中产生了均衡管理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实务,实质是对银行资产、负债和资本总量、结构及组合配置进行规划、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本文从真实性、风险性、效益性、财务管理合理性、管...  相似文献   

5.
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商业银行过度使用杠杆的弊病和被广泛采用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与技术的缺陷。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将会在改革中得以持续。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讲,由于内外部的原因,尚处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阶段,较西方商业银行仍存在很大差距。为逐步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快外部监管环境的完善,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证券市场改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必须提高认识,健全资产负债管理业务组织体系,坚持并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业务和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6.
张新风 《理财》2001,(4):26-27
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银行管理方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实现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最佳组合的通用而有效的手段,我国商业银行借鉴国际上一些商业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坚定不移地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在目前有一定必要性。  (一)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市场经济中商业银行控制经营风险、强化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国家保持金融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金融环境的重要措施。  (1)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由金融机构的特殊性质决定的  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  相似文献   

7.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苏,罗远琼资产负债管理是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实施业务管理一种科学方法。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可以较为准确地估量面临的经营风险程度,确保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协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管理,就是按照资金...  相似文献   

8.
关于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几个问题戴相龙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国社会主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是对资产和负债的组合进行协调,在执行国家金融法规、产业政策和保证资金使用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通过增收节支,获取较多利润...  相似文献   

9.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起步比较晚,资产负债结构存在一定的漏洞,资产负债管理方法比较落后,导致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有很大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要分析资产负债结构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从而保证银行安全、稳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是引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原因,而银行业过度的期限错配行为则会带来系统性问题。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银行业创新步伐加快,一段时期内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呈现扩大趋势,流动性问题凸显,风险事件频发。从商业银行业务实践出发,分析我国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的形成机制,基于同群效应视角,实证研究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效应有较大意义。结果表明:受外部经济环境、行业同质化经营及最后贷款人制度等因素影响,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区域性银行间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行为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同时,银行自身及同群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对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且对不同类型银行具有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为有效控制银行业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防范流动性风险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班勇 《时代金融》2014,(7X):98-98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起步比较晚,资产负债结构存在一定的漏洞,资产负债管理方法比较落后,导致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有很大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要分析资产负债结构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从而保证银行安全、稳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无疑是把双刃剑,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利率管制条件下,资产负债管理体系较为落后,要应对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注重资产负债管理。  相似文献   

13.
李苇莎 《上海金融》2002,(10):42-44
利率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职能,利率市场化势必给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与国外银行相比,处于利率管制环境下开展业务的我国商业银行在此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笔者详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现实差距,并提出了利率市场化趋势下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为保证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资产负债结构的适配在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鉴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搭配的现状基础上,提出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与银行经营三原则协调平衡、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搭配和风险评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利率风险管理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的比例指标可将利率风险防范于未然。虽然目前资产负债管理包括银行风险、收益、流动性等方面,但是控制利率风险,增加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和资产净值仍是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我国商业银行结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实际,都制定了本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的办法。实际上,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是比例管理。比例管理的重点是资产,尤其是信贷资产。它以控制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为主要任务,而对怎样实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规模、期限、结构等的协调和均衡,并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由于我国对利率的长…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最优化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分类处理.作者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为基本依据,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为前提,以商业银行全行经营管理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商业银行总行作为全行的决策指挥中心、经营管理中心、资金调度中心为基本出发点,综合应用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理论,探索了商业银行全行资产负债最优化管理问题,系统地提出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最优化管理的线性规划模型体系,并对该模型体系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应用作为初步探讨,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大力加强管理会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银行负债中的定期储蓄利率的可选择性差,增加了资产负债结构匹配的难度。为了降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应研究在保持和提高银行负债流动性,尤其是定期储蓄产品流动性的前提下,稳定银行负债规模,保持资产负债结构良好匹配的对策。《银行负债类业务金融工程化策略》一文用金融工程化方法,对银行负债业务中的定期储蓄类产品进行了再设计。这篇文章有理论深度,有实务分析;既是理论研究的成果,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该文分两期刊发,供广大读者研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处在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形势下,经济相对增速放慢,商业银行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规模增速有所回落,风险控制的压力逐渐增加.基于此,本文以商业银行作为出发点,分析了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在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下分析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对实行限额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看法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课题组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实现经营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最佳组合的通用而有效的管理手段。我国以试点经验为基础,把实行限额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作为建立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关键一...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推行的难点与对策范锦文一、历史考察: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赖以产生发展的背景与实施要求。传统的商业银行,历来是奉行资产管理理论的,即认为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在于资产业务,银行能够主动加以管理的也是资产业务,而负债则取决于客户是否愿意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