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流动性与股票回报:基于上海股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利用非流动性替代指标ILLIQ,分别在截面和时间序列上检验了上海股票市场流动性与回报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上海股票市场中,政策(非预期信息)对流动性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有非常大的影响:在截面检验中,当排除政策影响的数据上,上海股票市场1994年1月-2001年12月流动性与股票回报会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否则两者没有任何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时间序列检验中我们也发现类似的结果,与预期非流动性相比,非预期非流动性对股票回报具有绝对重要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楗炆 《经济研究导刊》2015,(9):134-136,139
通过建立Engle(2002)提出的动态条件相关多元GARCH模型DCC-MVGARCH来计算时变的市场收益对市场总流动性相对变化的敏感性(协方差),进而建立三因素资产定价模型,从时间序列角度研究市场总流动性风险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市场风险溢价、市场收益对总流动性变化的敏感性风险溢价以及流动性相对变化的波动性风险溢价。  相似文献   

3.
股票市场流动性是股票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股票市场流动性以及流动性风险溢价一直受到广大学者、投资者的关注.文章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定义、特征、意义以及流动性风险溢价角度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对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投资者所需考虑的因素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股票分拆与并股这类事件一直迷惑着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本文利用香港股票市场的数据,研究分拆与并股对股票的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而且还研究了这类事件对股票在市场中的交易活动性的影响,以便将交易活动性与市场流动性联系起来,通过交易活动性的变化来解释造成流动性变化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股票在分拆后流动性增强,而且是由小额交易的活跃引起的;股票在并股后流动性减弱,是由小额交易与大额交易的不活跃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6.
从对中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自愿披露水平与股票流动性的实证研究,笔者发现了以下主要研究结论:从静态来看,年度自愿信息披露水平对股票流动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动态来看,中国股票市场自愿披露水平正向变动具有流动性信息含量,而负向变动则没有相应的流动性信息含量.同时笔者发现,造成自愿披露水平负向变动与流动性无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能排除市场上存在基于内幕信息的交易.  相似文献   

7.
流动性是决定资产收益的重要变量之一,笔者主要通过数据的实证检验,验证市场流动性是否能完全解释流动性溢价,构建一个包含了Fama-French模型三因素和市场流动性因子的四因素模型,并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分析,实证结果都支持了股票预期收益与流动性的强相关性。其中在时间序列检验中,从低流动性到高流动性资产组合中,两个模型的截距项都逐渐降低;进一步的GRS检验表明两个模型的截距都不同时显著为0,这都说明市场流动性因素不能完全涵盖个股流动性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1999—2009年中国股市交易数据,研究了买卖价差间接指标的适用性,反映了中国股市流动性的历史与现状。通过考察横截面和时间序列相关性,以及与信息不对称指标的相关性,本文发现:收盘前报价价差和有效价差优于其他间接指标;Amihud指标优于其他低频指标。一些间接指标的表现异于国外文献,这表明买卖价差的间接指标在中国市场的应用需要更为谨慎。本文还发现流动性对收益率具有明显的解释作用,是影响股票收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个股流动性变化与市场总体流动性变化的敏感程度是个股系统流动性风险。基于中国股市1994-2007年的日间交易数据,运用套利定价模型来检验个股系统流动性风险与其预期回报之间的关系后,发现中国个股系统流动性风险与预期回报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且这种负相关关系主要表现在市场总体流动性水平较低时以及规模较大的证券上。这一发现明显有悖于个股系统流动性风险应该获得风险溢价的标准金融模型推断,且支持了中国股市存在非流动性的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10.
单只股票期货及其定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单只股票期货的含义,产生及其优点,然后根据单只股票期货的特点,给出了单只股票期货合约的定价模型,最后分析了单只股票期货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市长期记忆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股票市场长期记忆效应问题一直是金融经济学家们倍感兴趣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针对中国股票市场中价格指数与个股的日收益序列 ,在已有研究文献主要采用的经典R S分析方法基础上 ,引入修正R S分析与ARFIMA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 ,2 2个样本序列并不满足传统的正态分布假设 ,序列呈现出尖峰、肥尾、右偏等有偏特征以及独特的自相关与偏自相关结构 ,这些迹象预示着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存在。而进一步的研究却表明 ,中国股市中代表市场总体的股价指数不存在长期记忆效应 ,而个股收益序列的分布特征存在着较大差异 ,仅少数个股存在长期记忆行为。这一结论明显地有别于以往那些由经典R S分析所得到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沈悦  赵建军 《经济经纬》2008,(2):152-155
笔者将分形、混沌等复杂科学理论引入中国股票市场交易的研究。沪深A股市场价格并不呈随机行走状态,收益序列之间存在趋势持续的特性且呈现出低维确定性混沌过程,表现出强烈的复杂性系统特征。实证的结果为中国证券市场中的正反馈行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市透明度提高对市场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董锋  韩立岩 《经济研究》2006,41(5):87-96,127
在股票市场的机制设计中,透明度即交易信息的披露程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合理的透明度可以优化市场中相关信息的传递方式,并改善交易者的信息结构,有利于证券形成更加合理的价格,并进而提高市场的整体质量。2003年12月8日,中国股市信息披露规则发生变化,买卖盘揭示范围由3个最优报价扩大为5个,市场透明度显著提高。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较为全面地考察了透明度提高对深圳A股市场质量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明度提高之后,市场的流动性明显上升,交易成本和市场波动性则显著下降,市场的信息传递效率也有所提高。这一切都表明,透明度的提高显著地改善了股票市场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4.
孟卫东  江成山 《技术经济》2008,27(7):99-103
本文利用我国沪市ST股和普通股的5分钟高频数据对我国股市涨跌幅限制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普通股和ST股在接近涨跌幅限制时均存在趋势反转现象,但普通股10%的涨跌幅限制存在一定的磁吸效应,而ST股5%的涨跌幅限制不存在磁吸效应。这与国外其他研究以及国内基于其他方法得出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本文的分析还说明,国内所谓涨跌幅限制的冷却效应只是股价正常的均值回复,与涨跌幅限制制度无关。  相似文献   

15.
股市收益率与波动性长期记忆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股票市场长期记忆效应问题是近来金融实证研究的一个热点.多数的研究集中在收益率长期相关性的考察上,较少有对波动率序列的研究.然而,波动率的长期记忆性不仅会导致金融市场上的波动持久性特征,而且将对波动率的预测与衍生证券定价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修正的R/S分析与ARFIMA模型对我国股市收益率及其波动性的长期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虽然收益率序列的自相关性较弱,但波动性序列却表现出显著的长期记忆效应.这一结论将为研究股票价格行为特征与金融经济学理论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金雪军  徐宏伟 《技术经济》2006,25(12):115-121128
采用1998年-2004年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试图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反应偏差的研究,对股票股利的股价效应厦反应偏差演变进行研究,包含即对股票股利公告后股价在二级市场的反应以厦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分析反应偏差程度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对于股票股利公告在公告的当天对股票价格产生显著的正超额收益率,并且对于股票股利公告普遍存在反应偏差,反应偏差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股票市场系统流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A股的日交易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我国股市存在明显的系统流动性,且与发达市场相比,影响更显著;按样本股流通市值进行分组检验,发现2006年以前我国股市存在"倒U"形流动性规模效应,而随后的检验期内无明显规律可循;进一步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系统流动性变化存在用内效应,市场风险、市场走势和长短期利差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变化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CSAD(横截面绝对收益率偏离度)指标对市场整体收益率进行回归的方法,对样本区间沪、深股市所有上市公司股票收盘价数据进行整体和分阶段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样本期间内,我国股票市场在整体上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并且羊群行为存在一个减少的趋势。从市场分组研究发现,在市场上涨情形下存在类似的羊群行为和类似的发展趋势,而在市场下跌情形下羊群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存在一个由不显著到显著逐步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收盘价格形成机制对中国股票市场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盘价格形成机制是影响证券市场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高频交易数据,从流动性、波动性和市场效率三个方面实证研究收盘价格形成机制变动对股票市场质量影响的结果表明,收盘价格形成机制变动后,股票市场流动性改善,开、收盘价格波动性降低,机构投资者操纵收盘价格的成本和难度增大,收盘价格更具有代表性.此外,收盘价格形成机制变动也提高了投资者的定价能力,改善了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Easley、Hvidkjaer和O'Hara的序贯交易模型与PIN (Probability of Information-based Trading,基于信息的交易比率)指标对我国股市知情交易情况进行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股市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2)由于知情交易者利用坏消息的能力有限且流动性交易水平较高,我国股市知情交易比率并不太高;(3)知情交易比率与后续期间股票收益率的负相关性,表明我国股市中市场操控型知情交易比较严重.因此,我们认为应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同时确保流动性投资者参与股市的积极性;在引入做空机制时应慎重考虑和综合权衡,避免不适当地增加流动性投资者所承担的逆向选择风险水平,降低股市的流动性供给和风险分散功能;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异常交易活动的监控,加大对市场操纵行为的打击力度,以确保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