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8,(1):26-35
基于1992—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对公共支出结构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行政管理、医疗、教育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一定的负效应,社会保障支出呈现促进作用,科技支出、支农支出初始为正向影响,之后变为负向影响,支农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教育支出、医疗支出占比对TFP增长率有较高的解释程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和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的作用主要有对社会发展的稳定功能,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功能和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1991—2010年的社会保障支出与国民经济发展、收入分配调节的关系进行考察,实证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贡献都是非常明显的,但社会保障支出对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因素作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本身的冲击是敏感的,货币供应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比较显著.基于此,提出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要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健全各产业价格监管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其他产业.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描述社会保障现状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以往的对社会保障水平从宏观上进行测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98~2006年的数据,运用Eviews3.1软件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以及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水平进行了测算和分析,重点研究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社会保障水平相关度最高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水平。 相似文献
5.
贾静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7-8
为深入研究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区域差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以运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两个指标对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差异的总体状况进行测度和分解,结果表明只有加大中央对地方的纵向转移支付力度,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调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结构,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才能缩小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支出、不确定性与居民消费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经济计量技术对1985-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不确定性、居民收入和利率5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5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发现居民支出的不确定性和收入对消费具有Granger影响,而社会保障支出对消费没有Granger影响,社会保障支出不仅没有消除居民的不确定性预期,反而挤出了消费。其政策含义在于:要发挥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作用,就必须打破1985-2008年长期的协整稳定格局,加快各项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改革尽早到位,降低人们的不确定性预期,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中美就业支出的社会公平效应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1998年-2007年、美国1992年-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对两国的就业支出与基尼系数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进行相关研究。回归分析表明两国的就业支出与基尼系数之间都存在正向关系。同时借鉴美国在就业投入中的做法提出我国就业投入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孙杰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85-86,109
金融危机爆发后,扩大内需、增加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又是造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部分原因。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出农村居民1995~2010年每年的人均转移性收入水平及消费性支出水平数据,分析社会保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超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4,8(3):23-27
VAR模型对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与建筑业就业只是在数理统计上存在关系,并没有实际的经济意义;最低工资对重庆市建筑业的微弱负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并不明显,可以紧密联系行业平均工资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0.
使用1999~2010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工资、就业、物价及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工资上涨对就业的影响是积极的,劳动者的工资上涨对其生产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工资上涨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物价水平,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减弱工资上涨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作用.总体来看,工资上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同时这也是中国发展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陈心颖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92-97
2010年ECFA的签署标志着两岸经贸合作关系将进一步深化。本文根据1990—2009年20年两岸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和台湾就业人数的变化,利用协整检验、脉冲函数和方差分解的实证研究,认为两岸贸易短期内能较明显促进台湾就业人数的增加,长期的拉动效应减弱,总体上两岸贸易有利于台湾的失业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跨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顺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29(5):48-52
基于多元时间序列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对具有相似经济增长率的巴西、中国和印度三个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人均GDP增长率、财政支出和私人支出的时间序列数据的考察表明,具有相似经济增长模式的国家,其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并非一致。最重要的是,没有稳定的证据表明财政支出可以促进人均产出的增加,也不表明两变量间存在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从公平、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角度促进了人与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之充分发挥促进经济和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功用。 相似文献
14.
在论证了现有投资工具无法实现保值增值目的后,在均值-VaR模型中引入无风险资产,运用建立的模型计算出不同VaR水平的收益及收益率的变化率;进一步计算出社保基金的VaR取值范围及其转折点。认为股票和基金在投资组合中应占30%左右,而VaR=25%是投资组合风险控制上限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5.
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体制是减少社会贫困、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中国在经济发展与改革中存在的城镇贫困人口增多、城乡贫富差距增大的趋势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缺乏整体性、社会性、前瞻性、目标统一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安全网,必须依照全面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全社会的健全保障体制的改革思路,推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并没有摆脱社会保障的制度陷阱、不公平陷阱和低水平陷阱,反而又延伸出了社会保障的流动陷阱和踢皮球陷阱。这些陷阱形成的主要原因不是人口和社会保障的流动造成的,而是社会保障的模式、现行财政制度和相关政策体系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联合导致的。要摆脱这些陷阱,实现人口和社会保障的自由流动,我们需要以建立健全全国社会保障模式弹性统一为主线,以加强社会保障网络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为重点,以衔接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为突破口,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均等化服务转移支付政策体系为支撑,最终实现“全民覆盖、弹性统一、服务均衡、流转自由、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财产权及保护问题是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在社会保障财产权理论争论的基础上给予其重新诠释,并运用于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财产权保护问题。关注弱势群体可行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曾云燕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58-60
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应从不断完善政策入手,改革现行户籍制度,逐步消除身份认同差异;实行分类管理与层次分明的保障体系;积极筹措,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相关立法,充分发挥工会在维权中的作用;建立涵盖农民工的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进而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策。 相似文献
19.
陈玉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6(4):16-19
近年来,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但就整体而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社会保障制度尚未法制化;社会保障机制不合理;社会保障责任不明晰;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社会保障资金存在严重隐患;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健全;社会保障社会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20.
张留禄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8(4):9-12
社会信用是社会保障制度良性发展的有效支撑。我国目前的信用现状还不能满足社会保障发展的要求,今后,应加强诚信宣传教育,营造诚信文化环境,加快信用体系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和健全个人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个人信用档案管理法规体系,普及自动指纹识别技术等,以加强我国社会信用建设,保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