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扩大,对于提高我国的对外清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反映我国正在更大程度地融人经济全球化进程。近几年来,由于国内需求相对不足,贸易出口和资本净流人的持续扩大对于保持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对于缓解通缩压力也产生了比较显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结构性及政策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国家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国际收支状况是国内经济运行的结果,反映了我国一些深层次的制度性、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际收支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局面.本文用实证方法,建立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指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长期密切相关,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向外汇储备增量的转化效果明显强于经常项目;外汇储备增长受储备导向和储备经营渠道等影响.并据此提出强化储备经营管理,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5.
王倩 《西安金融》2004,(2):40-4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国际收支在多年潜在性逆差后连续多年顺差,2002年还首次实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国际收支顺差直接导致外汇储备增长,在弥补国内需求不足、调整经济结构、提升本国国际竞争力和增强公众对人民币信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开始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资源配置效率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产生某些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新形势下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现象进行重新认识。一、我国自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是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表现形式国际收支是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变…  相似文献   

6.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9.
我国顺差水平究竟是高还是低?我国顺差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顺差对我国经济究竟是好是坏?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大的主要原因还是一般原因?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专家杨正位就此作过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规划纲要中的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增加就业等宏观调控目标都完成得不错,唯有国际收支平衡矛盾依然突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受世界经济衰退等因  相似文献   

11.
我国持续双顺差现象是一种收支状况的失衡,是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扩大,将会极大地影响当前的物价和房价调控工作。对外经济的失衡将加剧国内经济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现状及成因的分析,结合某些国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相关经验,进而提出当前双顺差问题的治理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日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再次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虽然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但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的增长使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同时也使央行的宏观调控更加复杂和困难。本文通过对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以及潜在通货膨胀压力测度等的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实现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与今年第一季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相比,二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呈现明显的一增一减格局,即经常项目顺差增加,而资本项目逆差扩大。中国在过去十年维持的"双顺差"破局,经常项目出现顺差,资本项目逆差,国际收支逐步趋向平衡。二季度经常项目顺差较一季度出现回升,主要是由于中国国内经济放缓,进口增速明显低于出口,从而货物贸易顺差大增;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则是跨境资金双向流动明显,而且企业和居民结汇意愿下降,并非资金大量流出。从下半年来看,由于当前世界经济疲软,国际收支顺差可能进一步收窄,国际收支或将进一步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蒲应 《浙江金融》2007,(3):16-16,15
自1991年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表明,除1992年、1993年、1998年之外,其余各年份的国际收支均处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应该处于“一顺一逆”的状态。本文着重介绍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关于“双顺差”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归纳学术界所提出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本质和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结对于双顺差的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国际收支状况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国际收支不平衡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矛盾。本文试对我国大量双顺差的成因、利弊作以分析,并探讨其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外汇》2006,(6):15-17
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30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 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点: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继续扩大经常项目顺差明显上升,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增加;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其中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外商直接投资仍保持较大规模;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强的整体抗风险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31日公布了2005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均呈现顺差,国际储备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8.
台湾调节国际收支顺差的经验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经历了国际收支长期、持续较大顺差的过程。1980年,台湾外汇储备仅有22亿美元。从1981年开始,台湾国际收支顺差大幅增加,到1987年,外汇储备已达到767亿美元,是1980年的35倍。  相似文献   

19.
当前,无论是在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背景下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还是随着A股市场指数创历史新高在国内逐步形成的新一轮资产泡沫化压力,其实质都基于人民币币值泡沫问题。在理论上,人民币泡沫的出现不足为虑——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自然会引起币值上升,而升值会削弱本国产品竞争力并因此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可问题是,中国是否可能出现国际收支的真正平衡?是否仅仅因为本币低估而造成了国际收支顺差?问题显然并非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已达16年之久。截至2008年6月,我国已经累积了约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巨额的储备固然表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但也充分地反映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