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有效补充了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资金需求,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受信贷管理体制制约,推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动力不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经营模式与当前农户实际需求不相适应;贷款管理难到位,信用户占比小,小额信贷投放范围狭窄。建议完善信贷管理,建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激励机制,持续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统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上浮标准。灵活掌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期限,放宽贷款额度。大力推进信用户、信用村镇建设,提高信用户占比。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户信用分析的规范化设计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由于目前农户信用分析不规范、不科学,造成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难以把握和操作,这也是影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积极推广的重要制约因素。对农户信用分析进行理论探讨和规范化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锋 《南方金融》2004,(7):42-44
目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全国有几种模式,其中高州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试对高州农信社开展4年多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逾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防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逾期风险、促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行政干预的制约.由于评定信用村镇和信用户要由地方政府参与,一些政府部门就把信用户、信用村镇名额与形象工程挂钩,使农民失去了贷款自主权,由于一些规定项目没有给农民带来预期的收益,致使收贷时有的相互观望,有的对原贷款不认账,甚至千方百计逃废债务,影响了信用社推广农户信用贷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高国运 《甘肃金融》2002,(12):65-65,73
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镇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平凉地区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发展,作为支农的重要课题,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镇工作.截至10月末,全区133家农村信用社全部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累计发放231456笔,金额34063万元.  相似文献   

6.
梁山 《南方金融》2003,(4):55-58
创建“信用镇(村)”、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解决农民贷款难的有效举措。广东高州市创建“信用镇(村)”活动已近三年时间了,情况怎样呢?笔者通过长时间的监测和调研,用事实和数据对小额信用贷款有没有市场需求,对农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安全不安全,农信社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划不划算,创建“信用镇(村)”活动有没有实质意义等等讲行回答。  相似文献   

7.
在基层农村信用社工作中,由于受信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贷款难、信用社难贷款问题非常突出,影响了农村经济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如何调整经营思路,打破两难“瓶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信社自身利润增长点,这是摆在各基层信用社的一大任务。2001年10月开始,万宁联社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努力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成功地创建信用村,探索出一条通过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实现农民增收、农信社增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南方金融》2002,(9):27-29
近年,针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难推行的情况,笔者对三亚地区小额农贷的推行情况进行了一次广泛深入的调查,并力图通过调查、分析基层农信社在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难点,为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梁山 《中国金融》2003,(22):41-41
农户信用状况公示制度,是人民银行茂名市中心支行指导辖区农村信用社在推广创建“信用镇(村)”活动过程中推出的农户信用监督措施。实践证明,推行农户信用状况公示制度,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农民信用意识的提高,改善了农村社会信用环境;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相似文献   

10.
周潮 《甘肃金融》2002,(6):46-48
2001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全面推广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信用村镇建设.  相似文献   

11.
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村信用社创新信贷管理体制的合理安排.是解决农户与信用社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重要途径。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健康发展,必须构筑社会信用平台,完善贷款管理机制,增加科技投入,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2.
杨平  靳建新 《新疆金融》2008,(10):56-56
一、玛纳斯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运行现状 (一)制度保障夯实基础 首先,农村信用社制定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并以村为单位成立由信用社主任、信贷员、村党支部、村委会和社员代表组成的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小组,建立了农户基本情况档案和资信卡。其次由农户自愿申请信用评定,根据评定意见,给借款人发小额信用贷款证申请表,由村委会、信贷员和信用社分别签署评定意见,并颁发小额信用贷款证,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农户凭证可随时到信用社办理贷款。  相似文献   

13.
自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工作开展以来,人行海南中支合作科及我县农信社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进行了小额农贷推广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对整个实  相似文献   

14.
《西南金融》2002,(5):42-44
2001年以来,达州市农村信用联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中,率先创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广泛加以推广和运用,取得了明显成效。该通过对达州万源市罗信用社建立农户电子档案的调查,总结了农村信用社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做法,经验和成效,旨在各地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广西金融研究》2001,(7):23-24
2000年初以来,柳江县农村信用社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农户小额农业信用贷管理办法》。通过学习、宣传、组织实施,至2000年12月底,全县已发放农村小额农户信用贷款10397户,占总额贷款户的24.5%;贷款金额3641万元,占农业贷款总额的49.3%,比上年多投放1320户,增加了462万元。由于推选了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拓宽了信贷领域,极在地方便了农户,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创建农村信贷安全区,解决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的德政工程。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目的就是要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海西州各农村信用社于2002年开始在全州开展此项工作,截止2004年末,共创建信用村16个,评定信用户3881户,经过近三年的运作,全州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活动开展的如何?这项金融政策贯彻落实的如何?最近,我们对全州6个县、乡政府,15家信用(联)社,5个行政村,78户农民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海西州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工作成效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7.
一、信用关系恶化是导致“恐贷“、“慎贷“的环境因素.部分企业和农户信用观念淡薄,贷款后不认真履行借款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故意拖欠甚至恶意逃废债务.如此沉重的包袱和极度恶化的信用关系,削弱了农村信用社支持企业及农户的能力和信心,难免使信用社信贷人员产生“恐贷“心理.……  相似文献   

18.
实践“三个代表”全面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家才 《中国金融》2002,(2):33-34,36
近年来,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所辖鄂、湘、赣三省农村信用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突破口,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较好地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据统计,截至2001年末,人行武汉分行所辖三省共有5059个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所辖信用社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所占辖信用社总数的93.7%,高出全国水平23.7个百分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206.8亿元,其中,2001年新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达133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余额的45.3%,三省农村信用社共向1277万户农户发放了贷款证,占三省农户总数的41.6%,其中,已有1231万户农户在当地信用社办理了小额信用贷款。同时,不少地方还结合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开展了创建信用村镇活动。目前,三省已评定信用乡(镇)76个、信用村565个。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由于受各种利益的驱动,一些地方和企业利用各种手段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仍然相当普遍.企业逃废债务行为的屡禁不止和恶性蔓延,不仅无法保障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危及金融资产安全,而且扰乱市场秩序,助长破坏市场信用关系的恶劣风气,导致出现重大金融风险,使金融机构出现惧贷倾向,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与运行.因此,必须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整治社会信用环境,才能有效维护金融债权.  相似文献   

20.
聂清竹 《黑龙江金融》2006,(3):18-18,30
一、加强社会信用建设,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当前地方金融功能退化,金融生态环境恶化,部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缺失,逃废债务现象盛行,银行不良贷款过高,金融风险累积,导致银行慎贷、惧贷、惜贷。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信用建设,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要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目标,切实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水平,通过信用环境的改善、法制环境的建立,实现金融秩序的根本好转。一是健全完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