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监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的不断发展,给我国的金融机构带来了一些问题和风险,国际监管组织为此制定了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监管原则。为了规范和促进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的发展,我国监管当局应尽快建立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2.
韩青  吴崇攀 《海南金融》2005,(12):54-56
本文介绍了国外金融机构破产申请人立法相关规定后,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破产申请人立法界定存在的缺陷,影响了我国有问题金融机构顺利退出市场,并提出完善我国金融机构破产申请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游春  左成学 《新金融》2013,(4):60-63
当前,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快速、良好发展,但是微型金融机构与投资者、借款者和捐赠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建立微型金融机构评级可以充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在介绍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建设微型金融机构评级的必要性和发展机遇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介绍了国际微型金融机构评级发展状况和国际微型金融机构评级方法,总结了国际微型金融机构与综合性商业的评级方法的不同点,最后分析了我国建设微型金融机构评级制度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竑 《金融电子化》2014,(12):14-16
正杨竑:金融机构编码标准在参与全球金融市场法人机构识别码系统标准规则的制定过程中,以我国金融机构编码体系为基础,积极合理主张并维护我国的权益。2014年9月,人民银行正式发布《金融机构编码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金融行业标准,从宏观层面统一了我国金融机构分类标准,明确了我国金融机构涵盖范围,界定了各类金融机构具体组成,规范了金融机构统计编码方式与方法,标志着其将成为我国实施金融标准化战略的重要基础资源。以下分别从建设背景、《规范》内容、建设成效等方面介绍金融机构编码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5.
政策法规     
《中国货币市场》2009,(12):74-74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编码规范》 《规范》从宏观层面统一了我国金融机构分类标准.首次明确了我国金融机构涵盖范围.界定了各类金融机构具体组成。《规范》要求对全部金融机构进行统计编码.并规定了统一的金融机构编码的方式与方法。首次同时兼顾业务性质、行政属地等多种属性,对我国每家金融机构及其境内外分支机构赋予唯一编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现状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最终为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促进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快速、良好发展,但是微型金融机构与投资者、借款者和捐赠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建立微型金融机构评级可以充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在介绍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建设微型金融机构评级的必要性和发展机遇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介绍了国际微型金融机构评级发展状况和国际微型金融机构评级方法,总结了国际微型金融机构与综合性商业的评级方法的不同点,最后分析了我国建设微型金融机构评级制度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莺 《中国外资》2012,(4):47-48
文章首先回顾了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然后对我国的微型金融机构在营运的成本、收入及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影响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发展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微型金融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徐元新 《云南金融》2011,(3X):129-13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金融机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亟需得到解决。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机构改革的成就出发,进一步指出当今时代下我国金融机构改革怕面临的问题,在充分反思的条件下,对我国金融机构未来的改革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徐元新 《时代金融》2011,(9):129-13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金融机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亟需得到解决。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机构改革的成就出发,进一步指出当今时代下我国金融机构改革怕面临的问题,在充分反思的条件下,对我国金融机构未来的改革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回顾了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然后对我国的微型金融机构在营运的成本、收入及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影响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发展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微型金融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政  梁琪  涂晓枫 《金融研究》2016,434(8):95-110
基于信息溢出的视角,本文构建了2008-2015年我国上市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网络,通过网络分析法解构了金融网络的总体关联性以及部门内和部门间的关联特征,并采用金融机构微观层面的数据实证分析了网络关联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金融机构的关联网络具有“小世界现象”和“无标度特性”等复杂网络性质,同时,2012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的总体关联性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2014年的关联程度甚至超过了金融危机期间,反映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在不断累积。研究还发现金融机构影子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是我国金融机构关联水平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建立完善的,适应我国金融发展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提供了一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书屋     
《金融博览》2010,(9):80-80
《国际大型涉农金融机构成功之路》 本书深入分析和研究了12家国际大型涉农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农村金融、经济的实际.提出加快发展适合我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涉农金融机构.对于我国涉农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解决我国农村金融难题具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0年以来 ,我国不同金融机构之间自下而上的跨业合作暗潮涌动 ,发展迅猛 ,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这不仅引起了金融管理高层的关注 ,也引起了理论界的重视。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对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合作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概括 ,分析了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合作的背景和动因 ,着重讨论了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合作的效果、前景和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研究》阎维杰著金融机构址产生金触风险的主体,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管,特别是妥善处理有问题金融机构,及早采取措施,直到退出市场,对保障金融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以近10年来我国金融监管部门陆续对一些风险较大的金融机构进行市场退出处理为背景,对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状况进行了理论分析,总结了金融机构在以往市场退出中的经验教训,找出了解决会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核心问题,构建了处理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制度框架,揭示了市场退出的内涵及其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金融机构预警机制、金融机构破产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银行金融机构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我国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业务监管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如何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监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来,我国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步伐不断加快。表现在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种类的多样性及地区分布的广泛性,即“不仅引进了外国银行,还引进了外资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不仅经济特区引进了外资金融机构,而且一些沿海开放城市也引进了外资金融机构。在这方面,我们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较好地配合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大力吸收外资的发展需要。但在外资金融机构的引进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新常态经济下,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为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在我国中小机构跨区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确定适合我国中小金融机构跨区域合作的具体范围,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创建良好的氛围,加快中小金融机构向国际进军的步伐,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关破产金融机构债务清偿顺序的立法政出多门,不仅导致实践中法律适用上的多难选择,而且直接延缓了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进程。因此,我国应当制订一部统一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