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彤  李曙东 《甘肃金融》2011,(11):66-66
国家助学贷款发展中存在问题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由政府主导,银行、高校和政府共同构建的政策性贷款业务,对帮助高等学校家庭贫困生完成学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自1999年施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以来,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与政策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为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出台的国家助学贷款有关政策,是利用金融手段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安心求学。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六年以来,为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帮助优秀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和实现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助学贷款旨在运用信用手段支持高等院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对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深远意义。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政策实施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并提出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助学贷款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商业银行办理的一种政府财政贴息的商业性贷款。近几年来,国家助学贷款在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方面取得了相当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助学贷款办理中“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确保国家助学贷款正常有序运行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实现教育公平化,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2009年国家发布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新政策之后,助学贷款的资助范围和力度进一步扩大。国家助学贷款走向市场化,尤其是国家助学贷款二级市场的建立和商业保险制度的引入,有助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是运用金融创新工具改进助学贷款制度的重要举措。本文探讨了我国助学贷款二级市场和保险制度的具体运作方式,并对国家助学贷款市场化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助学贷款     
助学贷款是以帮助高校中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日常生活为目的,运用金融手段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目前,助学贷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家助学贷款,另一种是生源地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综述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民族素质,我国实施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发展变化看,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对新助学贷款政策出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钧 《浙江金融》2004,(11):22-23
"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这句口号喊了多年,国家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如:设立奖学金、开展勤工俭学、实施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其中用助学贷款圆寒门学子的大学梦,更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决策,也是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而实施的一项积极有效的信贷政策.助学贷款是国家通过商业银行向学校贫困生发放的财政贴息人民币贷款,是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为目的,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助学贷款实际上是政策性贷款,它体现了对贫困学生的经济优惠政策,对商业银行来说,它属于消费性贷款,又是一项商业性贷款.  相似文献   

9.
金阳  叶世隆 《时代金融》2011,(32):63-64
<正>1999年开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起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国家助学贷款基本上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的后顾之忧。至2008年年底,全国高校累计有436.1万名大学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圆了大学梦,累计贷款金额达337.1亿元。国家助学贷款的对象是刚进入大学或者在校大学生中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助学贷款的违约事件频频发生。大多数高校不同程度存在毕业生违约现象,部分高  相似文献   

10.
黄晓 《云南金融》2011,(5Z):48-48
助学贷款使许多学生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成了大学梦,但接受助学贷款大学生还贷意识的淡薄与诚信缺失问题导致了国家助学贷款的业务难以进行很大的拓展。文章分析了助学贷款中遇当前遇到的问题,阐述了进行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助学贷款诚信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助学贷款使许多学生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成了大学梦,但接受助学贷款大学生还贷意识的淡薄与诚信缺失问题导致了国家助学贷款的业务难以进行很大的拓展。文章分析了助学贷款中遇当前遇到的问题,阐述了进行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这是国家助学贷款出台时教育部提出的口号。为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国家于1999年推出了财政贴息、不需要经济担保、由商业银行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在开办五年多的时间里,这一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政策目标并没有很好实现,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缺乏对助学贷款性质的准确定位,造成了教育的公共性与贷款的商业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工具对高等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帮助其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加快人才培养,帮助高等院校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而专门设置的一项具有一定救助性质的政策性贷款。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业务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0年9月国家助学贷款有关政策实施以来,浙江省助学贷款业务得到了实质性发展,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措施,尚需我们不断去完善.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我国目前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约 560万人 ,其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 2 0 %以上 ,这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否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而专门针对上述问题开办的国家助学贷款也因此成了人们广泛议论的话题。一、开办国家助学贷款的意义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于 1 998年组织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的以帮助高校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新型贷款品种。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 ,国家助学贷款的开办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1、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运用金融手段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完成…  相似文献   

17.
国家助学贷款从1999年6月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运行了八年,其制度体现的基本思路是:利用银行体系和金融手段以达到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目的,并力图通过创造"政府安排部分贴息,中央银行配套相应信贷政策,商业银行承担借贷运作,高校负责学生资料初审,教育管理部门进行协调的分工制度,"保证助学贷款业务的顺利开展。但是,这种以"政策性为目标,商业化运作为模式"的助学贷款制度却存在诸多问题,难以走上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本文就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粗浅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宋晓云  沈琪 《金融与经济》2013,(2):53-54,19
美国联邦助学贷款制度推行多年,期间也经历过拖欠率高达22.4%的时期,但是随着联邦助学贷款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已然成为多数美国学生完成学业的最佳选择。本文通过浅析美国联邦助学贷款中的信用保障制度,更将之与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建立相联系,论述完善我国个人征信认识特别是提高大学生的征信认识的必要性,从而促进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王钰 《时代金融》2015,(2):201+206
高等教育助学贷款政策从1999年开始试行,其所惠及的高校学生群体正逐年增加,保障符合贷款条件的学子能够正常完成学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其法律关系和权义的界定模糊,致使在实际运行中尚存不合理之处。本文运用法学视角分析高等教育助学贷款运行机制,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助学贷款政策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涓 《福建金融》2003,(6):24-25
开展助学贷款,利用融资手段帮助高校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是金融业服务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1999年,商业银行按照要求陆续开展了此项业务,人民银行为此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但各地在助学贷款的开展方面效果不一。文章结合福建实际,分析了当前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障碍,并提出健全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和风险控制机制的对策及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