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随良 《甘肃金融》2010,(10):71-71
(一)通过激励引导,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一是地方政府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特点,积极制定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农业信贷投入的激励政策,对商业银行可按其支农成效高低、信贷投入多少给予相应的优惠和奖励,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二是政府可采取奖励或补贴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完善我国农业补贴体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补贴是世界各国农业政策的基石之一。国家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抉择,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多子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财政状况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如何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和补贴力度,建立和完善既符合国际规则和各国农业补贴政策发展趋势,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补贴体系,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自2004年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2004-2008年,中央财政共投入3.255亿元,江西省财政投入0.26亿元,拉动市、县财政投入0.36亿元,拉动农民投入14.65亿元,补贴各类机具87292台。2009年,中央财政加大了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4.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加大生产投入,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农机补贴总量、农机补贴的目标、农机补贴目录、补贴的侧重点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村和垦区现有的农机补贴政策,从政策自身以及政策执行的角度,提出了完善黑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机制、构建黑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运行的长效机制、强化黑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运行保障机制的建议,以期优化黑龙江省农机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5.
李敬辉 《中国财政》2012,(14):24-26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不断丰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扩大农村消费、深入推进农村节能减排,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一、完善粮食补贴和保护性收购政策,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近年来,中央财政通过加大对农民直接补贴力度、落实主要农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期来看,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但短期内这一影响并不显著。不过,中央和地方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度有所不同,中央财政农业投入效果更佳。为此应继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优化财政农业投入结构,提高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明晰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投入事权,理顺财政投入资金的管理体制;完善财政投入方式,提高农民直接补贴比重。  相似文献   

7.
支农资金从广义上来讲就是所有国家支援农业生产、支持农村社会发展以及用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资金。包括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力提升的资金,用于农村疫情防治、救灾的资金和对农民的政策补贴资金等等。从狭义上来讲,支农资金主要指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建设性投入的资金,具体包括财政扶贫资金、以工带赈资金、国债资金、财政支援农林、水利部门资金以及其他社会援助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惠农政策补贴力度逐年加大,强农惠农投资补贴项目不断增多,补贴资金量逐年增加,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保障国家的补贴补助政策落实到位,使惠农补贴补助资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真正发挥作用,提高惠农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对惠农补贴资金在发放监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应认真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农业保险是目前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农业保险与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农村供销并称为保持农村经济稳定、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四大支柱体系。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是继取消农业税和实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后,国家出台的又一项重大支农惠农政策。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保险工作高度重视,从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对农业  相似文献   

10.
实施激励政策 加大政府投入 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持续加大农村投入。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一定阶段后,普遍实行了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例如,韩国从2004年到2013年的10年内将投入119万亿韩圆,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相当于每年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20世纪30~6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向农业地区累计投资88亿美元,资助当地发展交通运输、供电和通讯事业,使680万农户受益。法国政府列出巨额预算补贴农业和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财政对农民补贴的类别繁多,包括生产补贴类,如粮食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社会保障补贴类,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生活补贴类,如“家电下乡补贴”等20多项。以前农业补贴一直通过价格支持方式来实施,农民不见得亲身体会到。从2004年开始国家转变了农业、农民补贴政策,从过去以农产品价格补贴为主转变为财政直接补贴农民为主。补贴政策效果明显:一是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了粮食安全生产。二是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三是增强了对农民的社会保障能力。四是提高并调动农民消费能力,拉动了农村内需增长。  相似文献   

12.
新的农业补贴政策于2016年在全国推开。这项政策明确在全国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农业"三项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改革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落实好这项改革,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启动实施了一系列农业补贴政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内支农强度的大幅提高,尤其是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条件的变化以及农业谈判过程中对农业补贴问题的争论,以"黄箱"补贴为主的支农政策结构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黄转绿"补贴政策改革是在WTO农业规则约束下的一个调整方向。本文结合当前农业政策面临的突出问题,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水平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黄转绿"政策调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5年,经国务院同意,农业"三项补贴"政策调整为一项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201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项改革,各地在实施这项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作者结合区县基层工作的实际,对调整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了中央继续调整农业保护耕地补贴政策,地方完善农业补贴区县监管体制;中央继续巩固农业支持种粮大户补贴政策,省级完善支持种粮大户结余资金转移支付制度,支持区县永久性高标准旱涝保收农田的建设,逐步实现国家"藏粮于地"粮食安全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补贴额度及补贴成效进行了总结,剖析了我国农业保险"高补贴低覆盖"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完善我国农业保险补贴制度,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业政策转型下,财政部门也在不断地增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一定程度上使农业财政投入资金使用效益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促进农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增强农业财政有效投入,有利于农业财政资金得到有效地利用与配置.本文主要针对农业政策转型的农业财政有效投入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中央支农惠农的力度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大幅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从目前各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情况看,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特别是在加强面向农民的保障能力建设、化解农民面临的风险等领域,利用保险这一金融工具,可以更好地实现支农惠农财政投入的放大效应,对于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又是一个弱势经济体系,发展农业一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关注的问题。国家通过减免农业税、种地补贴等政策,大力扶持和支持农业生产建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农村建设成为城市化、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支农资金是国家用于支援"三农"建设的专项资金,也是政府支援农村建设、振兴农业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手段.国家高度重视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每年安排专项支农资金用于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农业生产救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以及动物防疫等.为加快支农资金的落实,切实提高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率,就要对支农资金实施大力监管,以期全面贯彻中央强农惠农的优惠政策,助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普遍共同富裕的理想远景,必须遵循公共政策的民主性和竞争中性原则,农业农村政策既要维护农民群众和三农领域相关利益群体的合理利益诉求,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又要充分保障各类农业从业人员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痛点及政策诉求,归纳概括财政投入支持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和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效果和提高财政投入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