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曲彦斌  王俊 《北方旅游》2001,(11):52-53
锡伯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化的少数民族之一,“锡伯”,在锡伯语中就是“带钩”的意思。历史上的锡伯族,豪放爽直、勇武善战.为国家的完整和安宁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今天,尽管锡伯族已经融入了祖国的民族大家庭中,但他们保留着自己民族特有的习俗。  相似文献   

2.
乡村绅士化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球现象,但是现有研究多基于西方案例。文章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四川成都明月村为案例,分析由艺术家迁居引起的乡村绅士化与旅游发展的相互作用,探究旅游如何影响乡村绅士化的进程与效应。研究发现:(1)艺术家的审美化改造提升了乡村房屋的符号价值和商品价值,也吸引了创业者绅士和投资者绅士,他们在乡村的生产和消费共同推动了乡村绅士化与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2)旅游发展使乡村绅士化的社会空间效应更加多样化,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的协同发展和土地政策的限制,使得明月村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人口置换和大尺度的人口迁移,并且给本地村民创造了参与旅游的机会。(3)研究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中国情境下,即便村民被边缘化,但是乡村绅士化现象依然被本地村民和政府理解为一个正向的过程。因为与绅士化协同发展的乡村旅游产生了经济效益,为乡村振兴带来正面影响,遮蔽了绅士化带来的部分村民被边缘化的问题。该研究丰富了乡村绅士化的解释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绅士化的互动关系,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推出红色旅游系列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旅游》2005,(2):13-16
红色旅游,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旅游产品。发展红色旅游,对于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和三大根据地之一的我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能够提高广大游客的思想首先素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化生活水平,进一步加强化强省建设,扩大就业渠道,增强收入,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前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人一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更是关系着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因此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我国的普遍出现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因此,本文就我国学前教育义务化的障碍及对策作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山西旅游》2005,(4):23-23
“煤海之都”大同,是我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化名城之一,同时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我国北方名的旅游胜地。大同煤矿集团发挥资源优势和大企业优势,开发并推出了亚洲唯一,全国独有的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晋华宫矿的“井下探秘游”。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多民族的明古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俗风情。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我国的民俗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如何把当地的民俗化介绍给游客,让游客对当地的习俗有深刻了解.  相似文献   

7.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庭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其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化品位,被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的紫禁城”和“华夏民居第一宅”。  相似文献   

8.
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考察了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的特征,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验证了该影响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整体看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在提升、合理化程度在波动中下降,但区域差异明显;(2)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我国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区域普遍性和持久性,但影响力在下降;(3)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大小具有时段性特征,但比较而言,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推动旅游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动力。针对上述结论,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旅游商品被认为是现代旅游业的化风景线.存旅游产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旅游商品中绝大多数是工艺美术品.山西的工艺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化积淀与内涵,曾有过辉煌的业绩。如何发挥我省的工艺美术优势.做强旅游商品产业是十分现实而又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我国召开的“世界遗产地可持续旅游管理”国际会议上,出现用以解释这一主题的一对提法——“经济影响最大化”与“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它们能否准确和完整表达可持续遗产旅游管理,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从旅游市场运行的角度来说,第一个层次的竞争是价格竞争,是最低层次的也是最普遍的竞争方式,进一步上升到质量竞争,最终达到最高层是化竞争。旅游本身的化功能是内在的,旅游企业可以说是经营化和销售化的企业,旅游进行旅游,本质上也是购买化、消费化、享受化,所以,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化性竞争将会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2.
刘俊  占胜蓝  郑诗琳  黄焕 《旅游学刊》2023,(10):151-159
文章以广东省网红乡村民宿H民宿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析民宿旅游的乡村性生产与消费及互动过程,有以下4点发现。(1)H民宿的经营者以自身对乡村性的认知为基础,通过物质空间建构、文化空间营造和新媒体工具运用等在地生产实践进而表征和展演乡村性。(2)在乡村性消费中,H民宿游客的消费更多集中于农耕知识体验、自然景观环境、农家生活文化和想象“乡村”等不同层面。但由于游客对乡村了解、感受程度的差异,不同游客的乡村感知具有矛盾性与异质性,呈现为全球地方化下消费体验相异的特征。(3)游客通过再消费与传播、拒绝与批判等不同的消费行为将消费意见反馈至生产者,生产者则对应采取调整策略,并通过体验空间的重塑和知识空间的再造进行乡村性的再生产,从而形成了消费与生产的互动过程。(4)在民宿旅游情境下,乡村性在生产与消费互动过程中被建构成“舞台真实”,具有本真化和失真化的双重表征,呈现了真假混杂的特征,并随着不同主体的互动实践,呈现一种流动变化的状态,不断在本真化与失真化的连续谱上流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规划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本文回顾了二十余年来我国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将中国旅游发展规划分成事业型、事业向产业过渡型、产业型三个阶段,以及创汇导向型、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产品导向型规划四个类型,分析了影响区域与景区旅游规划发展的几个方面,文中阐述了中国旅游规划研究的三个阶段和主要成果;总结了中国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和阶段特征,归纳了中国旅游规划发展过程中主要的思想方法,并指出中国未来旅游规划将朝着市场化、小区化、专题化、精致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方旅游》2001,(12):38-41
在江兰溪的群山中,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古老村落——诸葛八封村,以其神奇深邃的历史化内涵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据考证,诸葛八卦村从诸葛亮二十七世孙诸葛大狮于元代中后期营建以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虽岁月迁移,人事代谢,?迄今总体格局未有巨变,堪称我国古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初,山西夏县依托宇达集团青铜化产业园丰富的化资源正式开通了“青铜化之旅”。随后,青铜化旅游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远近游客慕名而来。宇达青铜化产业也于2005年5月被命名为“山西工业旅游示范点”。山西省副省长宋北杉也亲临参观。对宇达青铜化产业园大规划设计、化理念以及在国内首开“青铜化之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青铜化旅游也是夏县“古都夏县、人夏县”打出的又一张化牌。由于独具魅力。前不久,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相似文献   

16.
黎洁 《旅游学刊》2002,17(2):35-38
本文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从旅游资源的形态、概念界定与产权、旅游资源的核算与价值评估、旅游资源的交易与可转让性等方面论述了旅游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问题与不可行性,并简要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现有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齐白石绘画的"无法而法"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齐白石先生透明化、简洁化、洒脱化的绘画特色,旨在人们能够从齐白石的画作中理解到深层的含义,能够对我国的优良传统进行继承,推动我国绘画艺术的健康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炎黄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但是恰巧没有形成国家,经过他们的努力可以说给尧时期形成国家铺平了道路,而尧时期由于物质、精神、化等各方面具备了形成国家格局的条件,因而很容易就形成了国家。而国家的格局就是明的旗帜,而明的旗帜在人类历史上最有亮点。举尧化的旗帜就是举中国的旗帜。尧化是一统化。和谐化,可持续发展化。以这种特质化覆射到民俗、宗教化。形成向心力、凝聚力,五千年一脉相承。根祖化的品牌。尧化的品牌,是山西旅游与其他省份相区别的亮点,独特的品牌。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我国书法学专业教学的具体过程和实践经验,结合书法民俗化与本土语言环境,从多元、多角度视角研究书法艺术民俗化在书法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我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乡村大国,乡村永远是中国大地上的主导景观.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业已引起社会对乡村发展、乡村景观、乡村遗产、乡村旅游的广泛关注,并感悟到乡村景观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紧迫性,对落实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比欧美发达国家发展过程和成就,乡村旅游在走过了贵族化阶段后成为体验乡村文化和乡村遗产重要的旅游方式,成为休闲、度假、康体、治疗等重要的旅游空间.在欧洲,乡村旅游曾一度成为"拯救乡村的乡村旅游",成为乡村经济变革和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乡村发展注入的活力和推动乡村持续发展所展现出的作用不仅在欧美发达国家,而且在今天我国乡村变革和发展中充分体现出来,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动力、新模式和新途径,是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最完整、最典型、最内在的体现.我国乡村旅游20多年的发展业已完成产业的第一次积累,乡村旅游亟待解决经营理念低俗化、品牌定位趋同化、产品层次粗浅化、乡土文化城市化、管理模式混乱化和产业组织自发化6大问题,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