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阜康市水磨沟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理效益分析是土地整理理论和实践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进行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对促进土地整理理论体系的形成,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参考了诸多文献的基础上,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入手,构建了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对阜康市水磨沟乡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理项目总体比较成功,通过整理大大提高了项目区的土地综合效益,得到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吉林西部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开发整理是充分利用后备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分析土地开发整理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变化,可结合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以层次分析法构建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的层次结构和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模型对土地整理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并结合项目区实际,从开发整理理念、投资结构、公众参与、项目区与背景区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开发整理的障碍因素,提出土地开发整理长期效益提升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土地报酬规律的再认识,结合土地整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疏理了土地报酬规律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分析了我省土地整理活动的实践,提出了遵循规律、增加投入、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生存环境改变、生活质量提高、城乡统筹发展等问题,使广大农民真正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还可以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为农村城镇化发展腾出新空间,本文在介绍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九龙坡的改革,得出土地综合整治是我国未来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新平台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孔来 《生态经济(学术版)》1991,(1):21-24,7
本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AHP)方法,对如何评价生态农业综合效益,给出了一套以定量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经初步试用,此法较目前惯用方法简明、全面、合理,起到了某些科学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而土地是农业的基础和命脉,解决好土地问题就是加强国家基础的基础,是强基、固基之举,既是底线思维,又是战略安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乡村发展全要素的现阶段,包括对以乡镇为基准单位的域内国土资源规划、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整治、农村居住改造、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乡土文化建设、一二三产业发展等。进一步全面发展乡村要素,应充分挖掘乡镇域内的资源禀赋与发展要素,充分发挥域内主导优势要素耦合辅助发展要素,对闲置、利用低效、生态退化及环境破坏的区域实施国土空间综合治理,结合外在政策动力激活域内乡村发展内在动力,从而形成经济、文化、生态、生活、生产等良好效益,进而实现乡村要素发展的最终目标,即实现乡村振兴策略,从乡村要素出发到推动乡村内核动力促进全要素发展,构建城乡融合一体化格局。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区从1958年办理农地重划整理以来,面积已经超过48万公顷.重划整理的效益很显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便于机械化作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农田道路、灌溉、排水等进行了妥善配置;重划整理后农地产权明晰,土地权利由复杂趋于单纯,减少了产权纠纷,改善了人际关系.土地整理促进了区域均衡发展,使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缩小了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9.
武冈市村庄土地整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各地推行村庄土地整治进行模式选择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村庄土地整治实践;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村庄土地整治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对中国现有的村庄整治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从武冈村庄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武冈选择村庄整治模式的原则,并分析了武冈已选择实施的模式;研究结论:应从武冈实际出发探讨适合武冈村庄土地整治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建议引入占补"平衡机制"和"增减挂钩"机制作为武冈村庄整治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对土地整治项目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预期效益标准的不断提高,做好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的质量评定工作,是一项上为保证国家土地资源安全、下为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利国利民的大事。本文结合国家对土地整治项目标准的设计规划、施工技术要求,对中低产田的现代化灌溉改造、沙化土地治理等项目建设的质量评定标准进行了浅要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城市河道整治项目社会评价的意义及目的,设计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项目社会评价指标,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从社会角度对城市河道综合整治项目方案进行优选。 相似文献
12.
物流成本管理是以物流效益的产出为前提的。衡量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可以按照成本项目构成、成本范围构成和成本支付形态构成三个维度,企业物流效益包括经济效益、运作质量、客户服务水平及发展潜力等方面所取得的效果和收益。企业物流成本效益的综合评价可以采用DEA法判断其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以张掖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确定权重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张掖市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在8年间不断提高,由0.428增长到1.005;(2)社会效益波动下降,由2009年的0.75降低到2016年的0.56;(3)生态效益呈现"U"型变化,先下降后升高,变化起伏较大,由2009年的0.86上升到2016年的0.95;(4)综合效益缓慢提升,由2009年的0.645 64提高到2016年的0.872 25。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县域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及其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土地利用效益内涵及其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使用自然间断点法和热点分析法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及综合效益的空间格局特征,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判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发展程度,并着重分析了苏北地区协调度失衡的原因,最后提出未来发展的政策及建议。结果表明:①江苏省土地利用三种效益区域差异悬殊,经济、社会效益空间集聚特征显著,生态效益区域分布相对均衡;②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差异显著,梯度结构较为明显,总体上由苏南到苏北逐渐降低;③苏南环太湖地区及长江两岸县市协调度相对较好、苏北"宿淮连盐"协调度普遍较低,在空间上集聚分布;④苏北地区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失衡主要是受土地利用三种效益的复合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积极开发生态功能 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土地开发仅将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土地开发利用的首要目标追求,而严重忽视土地生态功能的合理开发,导致严重的土地生态失衡问题,对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威胁。本文针对目前土地开发中存在的违背生态规律、过度开发等弊病,提出今后的土地开发必须确立生态优先的原则,从土地的生态属性出发,遵循生态经济规律,优先保护生态功能,合理划定土地生态功能类别,科学地评估经济开发活动昕产生的环境影响,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留足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6.
17.
论我国土地复垦的效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因采矿挖损、破坏和压占的土地累计已达3000万亩,每年仍以30-40万亩的速度在增加。这些废弃的土地经过复垦,可作为农地、牧地、林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等,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并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我国土地遗留问题、政策性强,而目前土地复垦法规尚不健全,且缺乏可操作性的复垦实施细则,土地复垦率仅为6%,故土地复垦还未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益。要使我国土地复垦走出低谷,实现矿区工农业的持续发展,其关键问题是确保复垦资金的落实和投入,加速复垦技术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但要做到这点,需从改变人为观念、完善经济法规,强化政府职能、实行机制转化和引导农民参与等措施入手。 相似文献
18.
陈鲲玲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2):379-384
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对林地在新疆阿克苏经济社会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评价,尤其对林业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更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林地在干旱区可持续发展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综合前人对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进行的定量评价的基础上,总结综合指标法的应用原则、指标体系和具体测算过程,以期为定量化刻画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