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分配是城市土地经营的核心问题。文章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针对国内城市土地利益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建立一种新的城市土地利益分配机制:国家凭土地所有权获取绝对地租,城市政府经营土地获取级差地租,土地使用者开发土地获取平均利润。  相似文献   

2.
大规模的征拆是对传统人居式、村落式、血缘式社会管理的一次大洗牌, 也是考验政府能否适应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次大考验, 更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平台。长兴太湖新城在征拆过程中把如何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能力摆在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全力破除为了征拆而征拆观念,做到了平稳顺利推进,其成绩背后的做法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农业土地制度及其相关的农村调整改革政策等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的重要组部分,科学系统地分析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条件下地租的产生及与之相关的生产关系。基于此,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地租分配等方面存在的若干现实问题,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对于完善中国农地制度、改善农民土地经营管理、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土地所有权与土地经营权的分离是地租产生的前提,地租是农业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地租分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又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本文用马克思的观点解读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地租及各种地租存在的原因、条件都成立,农村集体组织可以拿到绝对地租及级差地租I,农民应该拿到级差地租II,但在农地流转、征地补偿中,级差地租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的实现问题,所以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解读我国农民收益的分配问题,对农民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的价格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是土地产品价格上涨推动的通货膨胀,是土地产品价值上升的结果,是土地产品价值实现的要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下,尽管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的价格传导机制是不同的,其基本内容都是剩余产品在初次分配中向土地所有者的倾斜。因此,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核心不在于消灭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本身,而在于缓解收入分配带来的社会阵痛。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在投机资本的影响下往往呈现复合式发展的特征。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研究的新视角,为政府宏观调控应对土地产品价格上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实际上是政府、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和其他利益主体,对在土地管理、占用、利用、转移等过程中所形成的土地收益的分配和再分配的制度安排。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价的持续快速上涨,城市土地收益分配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地租、地税和地费三个层面,剖析城市土地收益分配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城市土地收益分配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小产权房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政府解决的难点。小产权房的产生与发展是多方面原因所致。在一定程度上,小产权房市场和商品房市场形成了中国房市的"双轨制",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弊大于利。本文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基础,将土地价值从源头细化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垄断地租,同时提出住房建设体系划分为"元"和"级",以经济杠杆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建设。通过对小产权房进行全面摸底后,以博弈的思维充分考虑各方利益,构筑法、理、情多维的利益模型,最后依情况与性质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8.
结合当前铁路概算编制办法,从征拆费用类别界定、征拆范围界定、征拆数量及标准的变动原因等方面分析高铁征拆费用普遍超概现象,最后探讨了高铁项目征拆概算控制措施,提出了改进铁路概算编制办法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崔满红  黄晋 《生产力研究》2002,(3):74-75,80
区域经济的协调运行的核心是分配行为的规范化 ,而这一规范化的总枢纽什财政分配行为的规范化财政分配行为的规范化 ,要通过对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社会组织之间的利益分配、区域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和区域政府、社会组织、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的调节来实现 ,其依据是依据不同内涵确定的个人、社会组织和区域政府对区域社会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0.
殷志红 《经济论坛》2006,(19):6-6,48
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以来是中国最为复杂的问题。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质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和利益分配关系,而财政体制决定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获取与分配,从而影响着各级政府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分配。财政分配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利益、矛盾与冲突。财政体制是经济利益转化为政治利益的“转换器”。每一次的财政制度变更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都是一次调整。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实现利益和谐.但是当前我国社会中分配领域存在三大因素,即制度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造成人们收入差距扩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利益和谐,就要求政府在再分配政策上进行调整.通过再分配政策的导向和措施,使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趋向和谐,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参与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利益主体结构分析入手,全面估算并分析了1991—2011年政府、金融等主体利益分配格局。笔者借鉴生产函数理论,以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重点从政府行为和金融支持的角度构建了利益分配的影响机制模型,对劳动、资本、土地和管理四大要素的分配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和估计。结果表明:政府、金融与房地产企业已联合成紧密的利益群体,各自分享房地产开发经营收益,劳动者居于弱势地位;政府对利益的分配重点由税收转向土地,并占有了更多的份额;资本供给者在房地产业中的地位迅速提高,但商业银行表现出日趋谨慎的态度;企业通过自身调整与利益共享,利润增长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3.
王松 《当代经济研究》2021,315(11):38-46
大卫·哈维的城市地租理论为理解房地产金融化的内生性及其背后的地租与土地所有权作用,提供了一种供给侧的分析视角.该理论系统诠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城市地租的基本判断,指明房地产金融化积累是通过营造建成环境、刺激需求竞争、加强供给阶级垄断,从而创造并占有更多城市地租,并将其转化为利润.哈维区分了带来城市地租的资本循环与收入循环,揭示出房地产金融化积累的实质是对社会价值的再分配.这种价值转移是对劳动者财富的掠夺,加重了剥削;不仅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甚至还会进一步演变为经济社会危机.从中汲取理论启示,应当结合需求侧状况,着力推进房地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防止我国房地产过度金融化,促进房地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政府通过土地一级市场获取了数量可观的地租收入。但在我国土地公有的条件下,政府既是城市土地的“地主”,又是国民经济的管理者,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政府不能以地租最大化为追求目标。片面追求政府地租收入最大化,会产生以下危害。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中的劳资关系是以劳资双方为主要参与者,相关主体博弈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呈现.劳资利益失衡分配格局是劳资力量不对等博弈的必然结果.扭转“资强劳弱”利益分配格局的关键在于强化劳工博弈能力.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生产组织方式,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的劳资关系,形成了严重失衡的国别化劳资利益分配体系,传统劳资利益协调“三方机制”面临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资利益协调机制,必然是一个以集体协商为基础,政府、社会多方参与的多维网络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分配政治理论认为,民主国家的议员在竞选连任驱动下,热衷为选区谋取特殊利益,但从未关注到其他国家立法机关成员是否也存在分配政治行为.文章透过对中国G省756名省级人大代表连续3年的建议和询问的数据分析发现,普遍存在代表为选举单位争取地方利益的情形,这些地方利益在内容上具有利益集中而成本分散的分配型利益特点,以争取上级政府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经济项目扶持为主,来自欠发达地区代表往往比发达地区的代表更乐于表达地方性利益.文章进一步分析代表行动的动机发现,除代表选举和运行机制强化了代表的地域归属感外,当地人大和政府在动员和组织代表表达地方事务方面形成结盟关系,是代表“分配政治”行动的主要驱动力,并首次提出“地方利益表达的结盟者”的概念,期望丰富中国人大代表角色行为研究的同时,为分配政治理论提供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利益的公平分配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必须加强对利益分配的重视,尤其需要通过财政手段来促进利益的公平分配。政府通过财政公平调节利益分配,首要的问题是扩展财政公平的内涵,从仅重视财政收入公平到同时注重财政支出和财政预算公平,同时要把这三者的公平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联系起来,通过财政的公平促进利益的公平分配甚至社会公平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日益突出,这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弱化的表现。究其原因可追寻到政府内部的"部门利益"问题。部门利益的固化与扩张,带来横向的部门财力割据,主宰了政府财政分配的权力;加剧了纵向上的财力上收,使地方财政困难,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改革决策与行政不分的行政体制和零碎化的财政分配方式,破解部门利益切割,才能有效实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相似文献   

19.
财政“国家分配”与“政府分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的国家分配与政府分配在分配的主体、对象和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新时期,要坚持以国家分配原则指导政府分配,使政府分配行为尽可能符合国家利益。吸收和借鉴西方财政分配监督的经验,使我国财政体制改革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相关者是农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正确处理好利益相关者关系,有利于保障和提升农业利益,有利于农业价值创造与农业价值实现,这包括农户与龙头企业、政府、中介组织、合作经济组织以及龙头企业与协会之间的关系.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产业运作过程商品化、利益分配合理化等方式,实现农业价值创造最大化和农业价值分配最优化的农业产业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