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最大症结是产权模糊、政企不分、职责不明、管理混乱,不仅造成企业效率和效益低下。缺乏生机和活力,而且导致企业所有者“缺位”。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的监督约束十分薄弱和乏力。容易形成企业“内部人控制”。目前国有企业的监督约束形式和手段大多是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延续下来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有两个重要的支柱,一个是政企不分、产权不明的国有企业体制,另一个是城乡分割、工农分割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一、国有企业的内涵 (一)国有企业的基本含义。 在我国,国有企业(stateowned)是指国家所有的企业,是由国家通过中央或地方政府投资,并对其拥有所有者权益的企业。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就是指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国家作为惟一的出资主体出资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为全  相似文献   

4.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一)产权安排的先天不足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我国目前实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通过剩余索取权与监督权(控制权)的分离,把国有企业改造成为法人企业。而国有产权的先天安排是政府代理国家行使国有产权。只要政府拥有剩余索取权以及剩余索取权具有不可转让性,那么政企分离事实上是很困难的。但剩余索取权一旦具有可转让性,企业的国有制性质就很难保持。政企不分就难以避免频繁的行政干预,企业就必然缺乏活力。由此造成国有资产的无形流失,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如何搞活国有企业,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这是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在国企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但是,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政企还没有真正分开,政府的经济职能还没有真正转变过来,使国有企业不能独立成为市场的主体。那么,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呢?笔者就此做以简单的论述。 一、政企不分是国有企业缺乏效率的根源所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应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转变传统的管理职能,放弃对企业正常经济活动的干预,履行政府本身的社会管理职能,政府不再是生产者、经营者、企业活动的管理者。然而,现实政  相似文献   

6.
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一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作为出资者对国有企业行使的所有者管理职能与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和宏观经济调控者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渐分离,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7.
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一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作为出资者对国有企业行使的所有者管理职能与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和宏观经济调控者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渐分离,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8.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年初撰文指出,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和提高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看,国有企业的并购乃是当务之急,但目前在国有企业并访中存在六大障碍:一是体制障四。我国目前的国有经济管理体制是一种多层代理且行政性极强的代理制,从最终所有者到直接经营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层次的行政性代理人。特别是这些代理人之间是一种上下级间的行政关系,这种体制阻碍着企业并购。二是“内部人”障对。内部人一般是指企业的经理阶层。并购行为如果使他们利益受损或使他们未来利益没有保障,他们就会行使否决权。三是非经济因素际田。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9.
(一)在改革前的很长时期内,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的是典型政企合一体制。这种体制的显著特点,一是政府行政管理权与企业所有权合一c各级政府部门对国有企业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行政管理者,又是国有企业所有者。政府一方面盯以用行政管理者的身份执行所有者的职能,如以行政任命的方式安排企业领导人,靠行政批文进行投资决策,用国家税收和其他凭借国家权力组织的收入安排企业投资,配置国有资源等;另一方面又可以用所有者身份履行行政职能,比如指令企业承担一部分就业。教育、社会保险等应由政府办理的事务,集中企业折;日基金和投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公司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随着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得到初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己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也有了较大进展。伴随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企业与政府机关脱钩政策进一步实施,国有企业逐步实现两权分离,政企分开,一方面国家对国有企业由过去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的形象日渐清晰;另一方面,政府作为国有资本的所有者,在监管工作上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经营者侵犯所有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出资者依法享有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基本权利没有得到有效行使,国家对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还不健全。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金的监管,构建新型的政企关系,是国有企业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999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等四个部门联合推出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其运用数理统计的原则,采取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使客观、公正、准确评判国有企业运营效益和评价经营者业绩成为可能,也为政府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已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大难点。债务问题最直接地表现为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那么通过注资或债务股本转换等方式降低国有企业的债务,改善其债务结构是否就解决了债务问题呢?实际上远非如此,即使资产负债率暂时降下来了,过一段时间后可能还会升上去,因为高负债的累积机制仍未消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具有双重职能,一方面按国家计划进行生产活动,另一方面又行使办学校、医院等社会和政府职能,职工医疗、养老等支出也以企业为单位.实行现收现付制。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  相似文献   

12.
一、只有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和健全完善会计法规,才能使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一)政企分离与强化预算约束。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企不分。政企不分必然导致财务预算软约束,使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绩效。因此,从硬化企业财务预算约束的角度进行政企分离,必须首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第一、摸清国有企业家底,特别是要分清现有会计信息中,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绩效的信息,以及由于政府行为所产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等的虚增与虚减的信息。第二,依照真实的会计信息,结合改革的…  相似文献   

1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了实现战略性转移的攻坚阶段,转到以产权制度为重点的深层次改革上来。依笔者之见,近阶段的改革必须在以下几个难点问题上采取实质性措施,取得突破性进展,才能保证改革的成功。下面谈点一己之见。一、必须彻底解决政企职*不分问回。政企不分.国有企业成为政府机构的附国物,这是旧体制留下的一个根本弊端。要真正解决好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国家和企业的权利和责任。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车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  相似文献   

14.
闻学 《企业研究》2003,(5):67-69
我国国有企业理论上的所有者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由于全体劳动者直接参与经营和管理成本太高,现实中国有企业采取国家代理制,社会主义国家代理全体人民行使对国有企业的现实所有权。但是国家是个抽象概念,所以由国家机构即政府来具体行使国有企业所有权。政府的行为目标是多元的,有实现国有企业利润最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重复监督导源于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对政府各有关部门的依赖以及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随着市场化改革与体制转型,这种联系得以弱化,但是计划经济所造成的政府对企业管制的格局还有一些踪迹可寻,进而国有企业重复监督问题仍普遍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国有企业重复监督与我国的现行体制有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国内上上下下关注的焦点。如何使国有企业真正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真正走向市场、增强活力、提高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中国改革战略性推进的关键。上海五钢(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与思考,深刻认识到,一个企业在从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矛盾,但最大的障碍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我们自身;不足来自于我们所缺少的东西,而是来自于我们头脑中长期积淀的东西。也就是说,企业改革与发展首先取决于旧观念的捐弃和新观念的生成井有效显现出来。因…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率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靠财政拨款。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推行“拨改贷政策”,这就使国有企业一方面要向银行还本付息,  相似文献   

18.
“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而“产权明晰”则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基本的内涵。可以说,没有明晰的产权,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企业资产的投资者不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企业资产的所有权都应属于投资者。这在市场经济中本是一个极其浅显的道理,但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却变得模糊不清,以致人们竟然说不清国有企业产权的最终所有者究竟是谁。如何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是企业改革最棘手的工作。本文试图就市场经济的投资体制谈些看法,希望能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企业难以走向市场,固然有其自身的因素。但主要的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转变职能的步伐严重滞后,以政代企、政企不分的行为仍然比较普遍,有的还相当严重。这一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还不配套,许多难点没有突破。长期形成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一套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仍然有惯性。二是各级政府部门脑筋换得不快,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职能似转而未转,或明"转"暗不转。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及时构建的宏观管理职能至今  相似文献   

20.
<正> 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国有企业又是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最严重的地方,传统体制惯性很大.因此,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式、方法的改革一直是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一直沿着“两权分离”的思路进行.随着改革的深化,特别是我国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传统的两权分离的模式就暴露出许多问题,政企不分,企业自主权仍不能落实,国有资产处于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局面,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