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分为三个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四个沿海经济带: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等.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自2009年7月1日辽宁沿海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以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为加强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研究,2012年7月1日渤海大学专门成立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该研究院成立的近一年来,产生了大量有政策参考价值的科研成果,本刊现编选其中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2006年3月,北部湾经济区正式成立。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  相似文献   

4.
从辽宁沿海经济带现有发展水平出发,系统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辽西腹地、东北腹地这三大腹地的协调互动发展程度,利用经济联系强度分析的方法,对辽宁沿海与腹地的经济联系隶属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得出,在区际经济联系层面,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是沈阳经济区,东北腹地呈现出不弱的经济联系态势,而辽西城镇群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较弱。据此,提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协调发展的两大互动模式,即产业链延伸模式和港腹联动模式。通过这两大模式,进而推动沿海经济与腹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9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复了珠三角、海峡西岸、上海"两个中心"、辽宁沿海经济带、珠海横琴、江苏沿海地区、山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八个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6.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开发开放已形成"三大四小"格局。"三大"在改革开放后率先发展,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四小"经济发展程度和"三大"相比有一定差距,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依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8》,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沿海"四小"经济区(带)产业发展优势进行分析,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第三产业为主,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以第二产业为主。研究结果和现实基本相符,希冀本研究为沿海"四小"经济区(带)产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互动发展具有区域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并且区域资源丰富,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密集,科技教育发达,城市化程度高。但科学统一的战略与规划供给不足,空间布局不合理,部分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产业内分工不合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不紧密。资源与环境压力偏大,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缺乏有效的互动发展的协调机制。要实现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经济区互动发展,必须实现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和地方政府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研究》2007,(8):1-1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从地理的定位来看,它是一个客观存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处东南沿海,位于台湾海峡西岸,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联接点.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期间,城市"软实力"问题备受关注。分析国内外"软实力"发展、内涵演变及相关概念辨析,归纳出区域软实力的内涵。准确把握辽宁沿海经济带软实力研究的时代背景和研究意义,提出七项建设工程提升辽宁沿海经济带"软实力"水平,通过"软实力"与"硬实力"相结合,进而提升辽宁沿海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国家大布局 从我国沿海地区战略布局及结构调整来看,沿海城市和地区在涉及蓝色经济区的规划已有多年.国家规划了"三大六小"布局."三大"即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六小"指辽宁沿海、山东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  相似文献   

11.
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保证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辽宁乃至东北经济的增长极,其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对东北地区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2013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小微工业企业发展概况进行描述,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小微工业企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东盟战略伙伴的建立与快速发展,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在广西乃至对于整个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在介绍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基础上,概述了国内学术界对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3.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福州、厦门和泉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其战略地位尤为凸显.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运用时间序列统计数据,对比分析三城市的经济现状、增长因素及方式,确定海西经济区核心城市的增长特点,判断三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并由此提出应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定义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一级指标、沿海经济带城市经济建设、沿海经济带城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及沿海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为二级指标以及26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沿海经济带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12年辽宁省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大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中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较为理想,其他城市相对落后。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提出可以从加强地方港口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以及完善环境保护政策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5.
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发展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蝶  张向前 《经济地理》2011,(6):961-967
评价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可从总体、区域、企业三层面。首先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环境资源保护能力三方面来评价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总体现状;其次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与沿海发展省市相比较,分析其差距与不足;再次,从总体特征、行业分布特征、地区分布特征、经济效益四个方面描述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企业现状。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要采取合理引导外资投向,引导海西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打造主导产业,实现区域分层协调发展,加速海西制造业人才资源资本化等措施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是我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聚集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有利于全面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东北地区海陆互动发展机制的形成。因此,要着力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分析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红  曹晖  庞兰芳 《经济地理》2008,28(3):372-376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与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应对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培育东南沿海经济增长极。文章在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涵义作了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的合理确定、区域竞争力(包括城市综合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和城市引力及中心城市定位进行了科学的建模分析与预测,在总结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是我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聚集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有利于全面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东北地区海陆互动发展机制的形成.因此,要着力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日韩的经济合作已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点。本文基于钻石模型的理论体系,从六个要素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日韩合作利弊因素,提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日韩合作领域的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未来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口增长及人力资源的规划控制目标,从根本上取决于其人口承载量的大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在获取辽宁沿海经济带GDP、住房面积等资源总量的基础上,综合了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公共功能三方面约束条件,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两种标准相对应的各项资源经济要素所能提供的人口承载能力进行了测算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