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991年,厦门火炬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三个以火炬冠名的国家高新区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全国100多家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位列第22位,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第7位。2013年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逼近2000亿元大关,以占厦门市12.4%的工业用地,创造了全市41%的工业总产值和37%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培育了光电、计算机与通讯设备、输配电与控制设备、软件等4大支柱产业,成为拉动厦门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经过多年摸索与实践,厦门火炬高新区已在优化投融资结构、拓展融资渠  相似文献   

2.
2011年,对厦门火炬高新区而言是丰收的一年、欣喜的一年,因为在"十二五"开局之时,厦门火炬高新区取得不俗的成绩.以占厦门不到2%的土地面积实现全市35%的工业总产值,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亿元,增长30.2%;工业总产值1569亿元,增长20.86%;财政总收入35.7亿元,增长26.33%,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3.26亿元.  相似文献   

3.
邸力 《唐山经济》2006,(12):33-34
建区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唐山高新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已任。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与培育创新型科技企业并举,全面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对唐山市的科技进步、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现代工业为基础的外向型经济区初步形成。截止目前。高新区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亿元,实现经济总收入503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6亿元,年均增长速度在25%以上。2005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亿元,同比增长23.05%;实现工业总产值58.48亿元,同比增长23.79%实现工业增加值19.15亿元,  相似文献   

4.
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新体制取得重大进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试验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本身就是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高新区抓住国内外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有利时机,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八五"期间,53个国家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353.4亿元,年均增长105%;总产值2961亿元;利税402.3亿元,年均增长117%;出口创汇53亿元,年均增长100%。1996年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300亿元,工业总产值2100亿元,利税240亿元,出口创汇38亿…  相似文献   

5.
今年一季度,厦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6.2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1635万美元,而厦门火炬高新区则分别占去其中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独领风骚。2002年,厦门火炬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值20.96%,年平均增长率高出全市40.09%;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8%……看似枯燥的一组数字,折射出的却是洋溢在厦门高新区117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创业、创新潮流。  相似文献   

6.
正马年伊始,万象更新。地处东南海滨的厦门火炬高新区处处涌动着发展的大潮,燃烧着"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工作激情。2013年,厦门火炬高新区乘着"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实施的强劲东风,克服宏观经济不景气等不利因素,加大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园区开发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经济得到稳步发展。回眸过去一年,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字传递着高新区的发展之声:厦门火炬高新区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10.84亿元,占厦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28%,同比增长20.6%,高于厦门市增速7.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5.09亿  相似文献   

7.
自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始终引领厦门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厦门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排头兵".这个以占厦门市不到1%的土地面积,实现厦门市40%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国家级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不仅已成长为全国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创新、创造的主力军,厦门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是景德镇高新区发展最快的五年。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393.9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营业总收入400.43亿元,增长23.6%,利税31.54亿元,增长120%。2010年11月29日,景德镇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调发展的四大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5月,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成立,这是国家正式批准建立的第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截至今天,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和认定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十多年来,我国高新区在产业规模、经济增长、创新能力、出口创汇和提供就业等各方面均有了较大发展,并对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振兴区域经济产生了显著作用。1999年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6774.8亿元,工业总产值达5493.6亿元,利税总额达727.3亿元,出口创汇119.1亿美元。与上年相比,上述四项经济指标的增长率分别为40%、37.2%、54.6%和39.6%。尽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头脑,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基础设施不配套、管理体制僵化等,其中最突出的最高新区协调发展的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厦门火炬高新区不断实施产业扩张,以光电、电子信息、电力电器三大主导优势产业带动项目引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力度,全面建设创新型园区;加速领军人才的引进和扶持力度,实现由“火炬制造”向“火炬智造”、“火炬创造”跨越。这“三大引擎”推动厦门火炬高新区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翻开厦门全市域地图,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遍布厦门岛内外的几个园区就像耀眼的星星镶嵌在一条滨海走廊上.在这片占厦门市不到1%的土地上,创造了厦门市4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实现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15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 不仅于此,按照计划,今年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要打造出首条上千亿元产业链,形成海西产业高地.靠什么来实现跨越?用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黄如欣的话来说,就是要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放大产业集群效应,以此实现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这个城市经济强劲增长极和创新动力源转型升级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产业》2005,(12):279-279
厦门视听通讯产业基地位于福建省厦门市,2005年6月.经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004年,厦门视听通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9.82亿元.占福建省厦门市工业总产值的15.8%。其中骨干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0.86亿元.占基地产值的69.56%。  相似文献   

13.
2011年6月26日,厦门火炬高新区隆重举行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动员大会暨高新区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这一天,20岁的厦门火炬高新区给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科技创新硕果累累,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市三成以上;产业发展聚集成群,以占厦门市不到2%的土地面积,创造出厦门市35%的工业总产值,成为厦门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排头兵";率先成为福建首个千亿元开  相似文献   

14.
正南国之夏,骄阳似火。厦门火炬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同安基地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的建设也正紧锣密鼓地谋划启动——这两大产业平台的建设将使厦门火炬高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承载空间进一步扩大。当前,厦门市正着力打造十大干亿产业链(群)、构建"5+3"现代产业体系。厦门火炬高  相似文献   

15.
《河北经济研究》2005,(9):22-23
从总体情况看,邯郸市县域产业发展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41个。按规模划分,产值超过10亿元的产业6个,产值为1—10亿元的产业24个,产值低于1亿元的产业11个。产业涉及企业(加工户)不少于6990家,工业总产值超过4151.31亿元(相当于200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6.7%),总利税超过27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达36.3万人。  相似文献   

16.
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应对入世新挑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自1991年3月,我国第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以来,在邓小平“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光辉思想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我国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2001年,53个国家高新区实现了技工贸总收入11928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29.5%,是1991年的137倍。1991—2001年,年均增长率为63.5%。2001年,高新区实现的工业增加值2621.3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量部分的22%。1998—2…  相似文献   

17.
科技动态     
《中国科技产业》1996,(6):58-59
科技动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走向成熟52个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排出座次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之树己进入产果期。“八五”期间,52个国家高新区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从87.3亿元增长到1529亿元,增长了17.5倍;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从71.2亿元增长到1403亿元,增...  相似文献   

18.
这里是珠江西岸的一颗明珠,承担着广东省中山市的城市梦想,她已经发展成为珠三角地区最具投资价值的区域之一,中山火炬,照耀南国. 1990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在南中国的大地上激荡,在一派岭南风情的小渔村上,中山火炬高新区拔地而起,如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高新区的园区形态、产业发展、创新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对地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持续多年引领中山市的经济发展.2011年,中山火炬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55亿元,生产总值301亿元,国地两税5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均居全市首位并保持15%以上的增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淄博高新区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保持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和谐快速发展。2004年,高新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0.5亿元,营业总收入346亿元,工业总产值336.6亿元,工业利税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1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3倍、3.5倍、3.4倍、2.6倍和3.5倍。目前,区内共有各类企业2653家,注册资本63.35亿元,10家上市公司入驻高新区。  相似文献   

20.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凿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旖旎风光,而肩负着创新创业使命的桂林高新区人,正以满腔的热情,创造着科技“甲天下”的事业。 一批批应用于国内外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科技新产品在这里生产,一家家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从这里崛起。“九五”以来,桂林国家高新区以平均每三年翻两番的速度高速发展。2005年,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达163.5亿元,同比增长25.37%;技工贸总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5.37%;出口创汇1.85亿美元,同比增长23%。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占桂林市的比藁由“八五”末期的7%提高到25.27%。高新区已经成为桂林市重要的经济新增点,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幅射和牵动作用日趋明显。[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