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脱媒现象的基本判断,基于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针对我国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渠道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金融脱媒使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明显减弱,对利率传导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及资产负债表渠道则具有促进作用。总体看,金融脱媒削弱了我国传统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金融脱媒现象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本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界定并度量了金融脱媒指标,采用平滑转换向量自回归(STVAR)模型分析金融脱媒对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果的非对称性影响,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对我国金融脱媒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得出结论:金融脱媒的出现弱化了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却强化了利率传导渠道和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作用,这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银行特征会对金融危机和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渠道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运用2001-2015年公司层面银行信贷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渠道,随后进一步研究金融危机对不同特征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差异。经验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主要通过非国有控股银行传导,并引起不同资产负债表特征银行信贷供给的异质性反应。银行规模越大、流动性越强、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信贷供给对货币政策越不敏感。金融危机期间,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率显著降低,高资本充足水平的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并且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有控股银行信贷供给调控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经济研究》2017,(8):78-93
本文试图从机会成本渠道、资产替代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及逆向选择渠道对货币政策影响民间借贷利率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解释,论文运用回归分析模型与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以"宏观货币政策实施→信贷市场变化→民间借贷利率调整"为分析路径,实证考察我国货币政策对民间借贷利率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将引导民间借贷利率上行,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存在差异。与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所不同,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未能显著影响民间借贷利率。进一步基于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立场对民间借贷利率的传导路径中,以信贷利率、信贷规模及银行风险承担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显著,表明信贷市场通过机会成本渠道、资产替代渠道及逆向选择渠道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信用传导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其核心是考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贷款对经济的影响。本文用CC-LM模型对信用传导进行分析,试图让银行资产和负债在模型中都发挥作用,信用传导机制发挥作用需要现实微观经济基础的支持,满足三方面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是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放大效应,不能将其与信贷配给相混淆,而应理解为直接通过信贷供给的变动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数量传导机制。运用CC-LM模型和贷款供给函数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机制,并运用动态广义矩方法进一步估计我国货币政策贷款供给函数后得知:第一,虽然我国满足信贷渠道必须的金融摩擦条件,但是其所依附的价格传导机制并不畅通,无法放大货币政策的效果。第二,我国垄断性的银行业结构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因此,未来的货币政策渠道将以规范化的利率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体,而信贷渠道应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辅助性机制存在。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信用传导理论主要包括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它为市场体系相对不够完善的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传导提供作用原理.笔者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信用传导发展的两个阶段以及现有模式中银行信贷的关键地位,并通过实证方法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功能日趋重要。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市场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两个阶段,进而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程度,以及q值渠道、财富渠道、流动性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传导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不是十分畅通,对宏观经济的加速推动作用仍然有限,并且抗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有待提高。为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传导机制,本文最后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归纳了几则有影响的西方货币政策机制理论 :利率渠道、信用供给渠道、资产组合效应渠道、财富效应渠道、股票市场渠道、汇率渠道 ,通过具体分析各传导渠道在我国的效力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何慧刚 《经济师》2004,(11):84-85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管理部门通过政策的冲击引起经济过程中各中介变量的反应 ,进而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发生变化 ,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所依赖的方式与路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有两种渠道 :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货币渠道主要分析利率、汇率等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如何对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影响。信贷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企业、居民财务状况和银行信贷条件的变化 ,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文章在论述货币渠道的传导途径的基础上 ,对货币渠道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正处于从单纯的直接信贷传导向信贷、利率和资产价格多渠道传导过渡之中。近年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整个金融体制改革不协调,在新的利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致使原有的信贷渠道己开始阻塞或萎缩,致使货币政策不能及时、顺畅、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改革方向来看,利率以及资产价格渠道应该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但从我国现实来看,信贷渠道仍然是当前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因此,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当务之急不仅仅是发展货币市场、健全利率渠道,更加重要的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和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构建健全的商业银行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推动动力特殊性所导致的金融发展功能异化,文章提出了中国金融发展具有规模化和市场化二重效应的新观点。文章据此结合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新特征拓展了传统金融发展指标,并对金融发展指标从功能上进行了二重性区分,通过构建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尝试打开金融发展二重性对货币政策差异化影响的机理“黑箱”,提出了三个非竞争性命题,并对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金融发展总体上提高了货币政策的效果,但这主要是通过金融发展市场化效应实现的。第二,从传导机理来看,金融发展市场化效应强化利率渠道而弱化信贷渠道;规模效应Ⅱ则反之。第三,在企业抵押能力存在系统异质性的条件下,金融发展市场化效应和规模效应Ⅱ还会分别通过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产生金融资源配置的非均衡效应。第四,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渠道的相对作用内生于金融发展的阶段、结构和功能,而且这一相对作用还会被实体经济的系统异质性放大。文章对于如何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提高货币政策调控能力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6年1月~2014年3月的样本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 SVAR)模型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银行信贷传导机制以及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阻碍主要集中在对M2指标有效性以及M2向利率、银行信贷、资产价格等中间变量的传导阶段;在不同的传导机制中,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间变量向最终目标传导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提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率变动与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的成本渠道传导机制是近年来货币政策传导领域中提出的新观点。成本渠道传导机制表明,厂商受到利率紧缩冲击时,产品的边际成本会上升,产品价格上升。因此从成本渠道的角度看,利率紧缩冲击是可以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通过对我国1997年至2010年的数据分析,本文发现利率冲击通过成本渠道对通胀的影响是显著的。以控制通胀为目的的利率政策,其效应会因成本渠道的存在而被部分抵消。  相似文献   

15.
基于FAVAR模型的货币政策的房价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的房价传导机制近年来备受各界关注.本文采集了从2000年第1季度到2009年第3季度的152个变量的间序列数据,构建房价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FAVAR模型,对房价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有效性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房价传导机制.具体表现为:①相较于货币供应量而言,利率对房价的影响较为明显,利率和房价呈反向关系.②房价的投资效应强于财富效应,房价短期内存在挤出效应,长期才显示出微弱的财富效应,不同类型房屋价格的投资效应和财富效应有所差异;③房价通过消费渠道对货币政策的传导较为通畅.  相似文献   

16.
金融结构差异与货币政策传导的区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货币政策体系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环节——货币政策的传导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基础上,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保费收入、股本融资以及银行信贷规模等变量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检验了区域金融结构差异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重要影响。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发现保费收入、股本融资等区域金融结构间的变量差异在统一货币政策传导中存在着非对称性,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域效应。改善货币政策调控的经济效应,提高货币政策传达的效率,需要政府在制度和政策方面完善区域间巨大的金融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发达的货币市场和有效的金融机制基础上,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汇率、非货币资产和信贷传播四条途径影响宏观经济总量。本文重点通过对利率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说明中国由于利率管制等方面对货币政策传导的阻滞作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不能有效地指导实体经济,进而对疏导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玮 《经济论坛》2003,(14):20-21
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要保持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畅通,需要货币政策传导主体(中央银行)、中介(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和客体(企业和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积极引导货币政策影响总产出和宏观经济运行。然而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传导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率传导机制受阻。近几年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利率在央行与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在货币市场各交易主体之间的传导作用在不断加强。特别在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同业…  相似文献   

19.
货 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畅通阻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 ,其原因既在于传导主体行为的被动性 ,又因为传导工具的无效性。以信贷途径为主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低效性的根源。要使货币政策真正成为调控宏观经济的有力手段 ,利率的中介指标的作用必须有效的发挥 ,利率市场化是其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一、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对比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和手段影响中介指标进而对总体经济活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过程的机能。货币政策通过货币、资本市场与银行信贷市场共同进行传导 ,同时信贷传导途径仅作为传统利率传导途径的增强机制、补充机制 ,并不成为主机制。然而在我国 ,信贷传导途径表现特别突出。信贷传导途径主体之间的博奕性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低效性。既然我国信贷传导途径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机制 ,那么信贷传导途径的任何“瑕疵”将直接导致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弱化。其传导主体之间的博奕性主要体现在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难以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 ,商业银行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中找到最佳结合点实施放贷行为。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真正决定因素是新贷款的可获得率和旧贷款的偿还率。由于我国这两项比率都不高 ,因此对扩张性货币政策 ,信贷...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2-2010年相关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应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和传导效果进行深层次的长期静态分析和短期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