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理乱收费,为灌溉水价改革奠定基础●云育兵“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收费是水利工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保证水利工程供水,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业灌溉供水价格的改革,历来都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改革17年来,陕西农业灌溉供水价格,进行...  相似文献   

2.
深化水价改革:全面推进与重点深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水价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迄今为止,水价改革尚缺少一个系统性强的整体规划,基本处于各自为战、分散进行的状态:城市水价改革快于农村水价改革,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快于水利工程价格改革,缺水地区水价改革快于丰水地区水价改革.在改革措施方面,则着重于提高水价,普遍存在以调代改甚至只调不改的情况.基于此,本报告提出"深化水价改革,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重点深入"的思路,并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农业用水价格改革、完善污水处理费征收制度、完善水价管理体制以及建立水权制度和水权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灌水价改革再思考闵小刚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和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工程供水是水利产业最主要的产品。正确认识水利产品的商品属性,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形成价格,对于巩固发展水利设施,优化配置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一、时空变位,从自然水...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战略性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恶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调度,促进节约用水,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从价格管理的角度看,如何改革水价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是水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好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对于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意义得大。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方面的改革一直落后于我省改革开放的大潮。为进一步做好我省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改革工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农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水利工程水价低于供水成本,水价几年、十几年一贯制,没有建立根据市场供求和成本变化及时调整的机制,供水管理单位长期亏损,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如:江西省第二大农业引水水利工程新余市袁惠渠,1958年建成至今四十多年,因资金困难,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和改造,渠道淤积渗漏,工程设施老化,带病运行.据调查,该灌区水价为供水成本的52%,连年亏损;工程完好率仅60%,建筑设备老化失修报废率达40%,渠道经常冲淤,漏冒跑率达49%.  相似文献   

6.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工程水价改革与水利管理体制的改革相互影响,互为保障, 特别是现行农业水价和水费计收方式的改革对水利管理体制的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灌水价改革探讨●常宏刚路文杰1985年,国务院发布的《水利工程水费核定、计收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旨在建立一个完整、合理的价格管理和收费体系,使供水单位在收费和管理上正规化,规范化。供水单位收取水费的目的,一是促进高效率用水、节约水...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推进江西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改革,我们对省内部分大中型小型水利工程的经营状况,包括生产成本、供水价格、利润水平,水费征收,以及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对全省水利工程与水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水价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水价问题事关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水利事业的发展,也关系着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成败。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是灌区综合改革,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前提和基础。农田灌溉水价,是国家《价格法》规定实施的政府控制价格项目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供水水费成本价格到位程度  相似文献   

10.
制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应体现以工补农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我国水利工程水价偏低,特别是农业水价影响了供水单位的正常运转。本文分析了全国水利工程农业水价现状、国家在水利工程供水方面已实施的惠农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利工程水价制定应体现国家以工补农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四川物价》2007,(2):18-19
改革和完善农业末级渠系水价管理,是在继续改革农业供水管理体制、改造和完善农业灌溉设施,特别是末级渠系的基础上,完善农业用水价格管理,将农业末级渠系水价纳入政府价格管理范围,逐步推行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和面向农民的终端水价制度。农业末级渠系水价要体现“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在明晰产权、清产核资、控制人员、约束成本的基础上,按照补偿农业末级渠系运行和维修养护费用的原则核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莱芜市农业灌溉水价为例,深入分析了现行低水价造成的种种弊端,提出了农业灌区供水价格改革建议,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灌区供水水价改革与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熊炳  杨岱霖 《四川物价》2001,(12):18-20
为从价格政策上加大对水价的监管力度,整顿和清理涉农收费(价格),我们渠县物价局于2001年8月下旬深入各水利工程灌区乡、村、社,通过座谈、走访和查看有关资料,对全县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执行情况和水费收取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14.
县域城乡供水价格是水价改革工作的难点,本文基于县域城乡供水价格形成、分担及补偿机制提出供水全成本约束定价法,对于完善县域城乡供水价格形成、分担以及补偿机制,解决供水工程良性运行、保障供水质量、实现供水安全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县域城乡供水价格形成、分担及补偿机制,按照供水全成本约束定价法,以宁夏西吉县城乡供水价格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可得:以“运行成本+利润+税”作为城乡供水的基本水价,基本水价为4.03元/立方米;提出对县域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失承担的隐形补贴方案以及对大修和固定资产折旧的有形补贴;设置可随当地经济发展的逐步调价方法和补贴方案,并加入水价上限管制机制。本研究为深化我国县域城乡供水价格改革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对促进我国县域城乡供水价格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缓水荒须改革水利工程水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工程水是指蓄水,引水等公共工程供水的价格,我国是水资源贫乏的价格,我国是水资源贫乏的国家,特别是北方地区,供水不足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及导致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解决供水不足的途径,无非“开源”和“节流”,而无论“开源”还是“节流”,都民不价政策密切相关,为此,本针对水利工程水价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民路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供水价格改革是资源价格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十年来,常州市基于其水质型缺水的现实情况,不断加快城市供水价格的改革,通过建立符合实情的阶梯式水价体系等措施,在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促进节约型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在水价改革的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历程。本文旨在通过对常州市的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进行回顾和分析,为常州市的水价改革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水利作为公益性较强的农村准公共产品,需要"政府主导、企业服务、农民参与"。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水价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经济自立灌溉区管理模式,提出基于供水企业、农民用水户、政府及非农企业"三方满意"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就经济自立灌溉区管理模式下农业水价管理配套政策进行设计,以期推进水价改革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8.
城市供水价格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供水普遍存在着水资源短缺和浪费污染并存的矛盾,这是长期以来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合理造成的.本文拟就城市供水的性质、水价形成方式和当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下一步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四川物价》2006,(12):12-12
我市场镇供水企业近50家,涉及25万人口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是我市城镇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方式上有政府经营和业主经营两种。政府经营的场镇供水企业有3家,占6%:业主经营的场镇供水企业有47家,占94%。近年来,由于国家对贫困地区人饮项目的实施,我市场镇供水设施普遍得到了改造,供水规模和供水质量都得到充分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场镇供水价格的管理就日益突出。为此我局对各地场镇供水价格作了部分调整,为场镇供水价格改革、理顺水价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有的地方场镇供水成本偏高,超过群众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若一次性调价。幅度过大,对疏导水价矛盾压力过大;二是部分场镇在执行供水价格中存在搭车收费现象,个别地方将垃圾处理等费用随水价一并收取,这样就挤占了水价改革的空间,影响了群众的利益;三是绝大多数场镇供水价格调整不够及时,随意定价和越权定价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水价改革大体经历了无偿供水,低偿供水,考虑供水成本实行分类、分地区和分工程制定水价,考虑税金、利润的成本定价,不计利润和税金的成本定价,以及划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原则核定水价等几个历史阶段。目前农业水价改革仍处在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