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徽省粮食补贴方式改革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安徽省所实施的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达到了使农民受益、财政减负、培育非国有粮食购销主体、活跃粮食购销市场、促进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改善了农业种植结构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旭 《齐鲁粮食》2007,(10):28-29
在全国粮食库存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我省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企业转制、人员分流、财政减负、粮食安全等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全国粮食市场化改革朝着“市场放开、直补粮农、省长负责、加强调控”的目标全面推进。为从容应付粮食安全风险,完善粮食财政补贴机制,进一步加强粮食购销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是当前粮食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李健 《齐鲁粮食》2002,(10):28-29
1998年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为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提出了完善粮食风险基金管理的具体办法。一、粮食风险基金是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共同筹措,按国务院规定统筹使用。二、粮食风险基金专项用于地方储备粮油的利息、费用补贴和粮食企业执行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从促进主产区粮食产业结构转换和产业升级角度,以河南省10个商品粮基地县(市)的实地调查为基础,按照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粮食购销企业和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三个层次,分析财政支持粮食产业组织发展的投资方向、效果及存在问题,提出财政支持粮食产业组织成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于波 《齐鲁粮食》2002,(12):12-13
今年是我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的第一年,也是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年。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4月1日起,青岛、烟台、威海率先实行市场化改革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三放开一充实”,即放开粮食市场、价格及经营,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并制定了七条配套完善措施,确保粮改顺利进行,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减负、粮食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国家加快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步伐,浙江等7个粮食主销区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粮食主产区要继续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政策也将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从1999年开始实行的粮食风险基金包干办法,对于支持粮食购销企业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实现扭亏增盈、减轻财政压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完善粮食直补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财政粮食政策主要是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政策和粮食直补政策,粮食直补政策是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政策的延伸。为了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促进农民增收,中央决定把粮食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直补资金的唯一来源是各级包干的粮食风险基金,而粮食风险基金来源渠道偏窄,地方配套资金难筹集,加上使用范围过大,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粮食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生产和提供商品粮的主要地区,主产区的粮食产量较大,直接影响着我国粮食生产的总量及种粮效益,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高低对粮农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有着较大影响,决定着我国整体粮食供需格局情况。中央已做出了始终重视支持粮食主产区的财政帮扶政策。本文根据对粮食主产区财政帮扶政策情况的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财政帮扶政策还不够完善,因此,经过研究分析,提出了粮食主产区财政帮扶的优化建议,以期改善财政政策帮扶效果,增加粮农的经济收入,使财政帮扶政策发挥出更大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开才 《粮食知识》2000,14(5):31-33
1993年,中央和省级地方政府开始建立粮食风险基金,资金来源由同级财政负担。中央是粮食购销同价后在3年内节约下来的加价款;地方财政由减少对粮食企业的亏损退库和其他来源。风险基金的用途随粮食经济发展而变化,1993年支付保护价差价和抛售差价;1995年支付专储粮利费和调节粮损失;  相似文献   

10.
《农村工作通讯》2011,(9):19-19
安徽今年省级财政新增1亿元粮食稳定增产行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产粮大市和56个产粮大县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 为贯彻落实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安徽省4月8日印发了《关于开展2011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实施意见》,加大了省级财政对粮食生产的财政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和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编著的《粮食安全:国计民生的永恒主题》一书,将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莱州市粮食购销企业克服“收粮越多赔钱越多”的消极思考,切实保护粮农利益,努力扩大粮食购销量, 2000年,在全面完成 4.7万吨国家粮食定购任务的同时,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 16.1万吨 (比上年增长 89.2% ),顺价销售粮食 15万吨。购销这么多粮食,不仅没给财政增加一分钱的亏损挂账,而且还实现利润 306万元,名列全省县级粮食购销企业前茅,粮食收储管理中心被省粮食局授予“全省粮食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 制定措施 扩大收购   首先,对各收储站实行了“定收购数量、定收购价格、定收购质量和定奖惩”的绩效挂钩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临近,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状况得到了明显好转,参与市场竞争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从笔者近日对主产区湖北荆州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现状调查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形势不容乐观:购销业务萎缩引发库存爆满,仓容问题引发不能敞开收购,财政问题引发补贴不足,销售梗阻引发粮食陈化,粮食陈化引发信贷风险。这样形成了一个怪圈,严重制约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需要引起各级政府、财政、农发行等相关部门密切关注。一、近年企业经营现状分析1.购销业务逐年萎…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市场供应相对充裕,储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粮食企业的经营仍然受计划的制约,特别是国家定购粮仍属于指令性计划,一定要按国家定价确保完成。去年以来,因购销价格倒挂,销量的减少,定购粮食经营亏损急剧增加。全国粮食自1990~1996年平均每年有170亿的亏损发生,政策性粮食的经营已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面对现行粮食流通体制呈现出来的先天不足和越来越不适应,改革成为当务之急。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针、目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粮食体系要转到市场体系上来,粮食…  相似文献   

15.
简议粮食企业经营之道张弘平,吕贤孝,蒲险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伴随激烈的竞争,国有粮食企业在"粮价放开,经营放开,财政断炊"后,应当更新观念,锐意改革,找出实现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经营管理办法及措施,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顺利接轨。笔者对其经营方略...  相似文献   

16.
试论辽宁粮食稳定增产的财政对策苏冬一古有:“为政之要,首要足食”之说,可见粮食的重要性早已被人们所认识。这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国泰民安之前提。各级领导越来越重视粮食问题,并把它当成全局性、政治性的问题来抓,财政部门也应以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涉及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分配,涉及中央与地方、产区与销区的利益调整,还涉及财政、金融、价格、内贸和外贸等众多部门的体制改革。鉴于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与流通的形势,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成为解决粮食问题的焦点。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缺陷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变革,虽然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推动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和粮食市场的平稳运行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与宏观经济改革和整个农村经济改革相比,与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粮食流…  相似文献   

18.
莱州市粮食局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针对农民种粮难增收,粮食销售难顺价,企业经营难维持,地方财政难减负的问题,明确提出了“把政策性业务做大,在优化粮食品质结构上创新;把经营性业务搞活,在外向型经济上求突破”的发展思路,去年1—9月,全系统完成销售收入2.49亿元,实现利润136.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5%和47.4%。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一、对陈化粮问题应予足够重视近年来,国家粮食专项储备、地方储备库存及经营周转库存规模急速膨胀,给各级财政和粮食收储企业带来巨大压力。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贯彻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顺价销售、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  相似文献   

20.
自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各地坚决贯彻国务院的决定,组建粮食收储公司,并与附营企业在人、财、物上实行了彻底分离。粮食收企业在认真执行“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和完善企业内部改革上,可谓是想方设法,竭尽全力。从两年多来的实践看,收企业在保护农民利益,缓解财政压力,收企业在保护农民利益,缓解财政压力,取得明显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粮食收储工作又将面临一系列新的变化,并将对收储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