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个在华为内部流传很广的故事:1992年前后,华为因货款回收太慢.现金流出现严重问题,全体员工连续几个月没有发工资,士气低落,部分员工打起了退堂鼓。天无绝人之路,此时华为突然收到了一笔货款。公司高层在一起研究这笔款子怎么用。任正非也实在拿不准该怎么办。最终,一个刚进入公司不久的女流之辈站了出来.给任正非做了决定——先发放员工的工资再说!于是,等待多月的员工们领到了拖欠已久的工资,干劲马上上去了。此前, 内  相似文献   

2.
《销售与管理》2007,(10):30-30
当年华为公司之所以要搞《华为基本法》,就是试图通过《华为基本法》将任正非的思想呼唤出来,将他的“鸟语”破译,让员工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执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任正非 《商界》2014,(2):110-112
低调的任正非一直被中国企业家们奉为学习的典范。2014年华为怎么干,任正非在最新讲话中部署了下一步工作的打法和战术。聚焦于华为的战略、文化、管理,每一条都直击多数大企业即将病死的典型问题。  相似文献   

4.
《商》2013,(24):19-20
很少有企业家像任正非,声名显赫义沉默如谜。这位70岁的老人,在华为厚重的帷帐内,指挥15万员工,在全球版图上拼出2000多亿的销售额。  相似文献   

5.
月度人物     
《中国科技财富》2011,(9):12-14
任正非在战胜与摩托罗拉公司发生的知识产权案之后,4月18日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商华为首次公开了董事会架构变动,这这份高层变动的名单里,众多原经营管理团队(EMT)成员晋级董事会,而任正非本人则已在逐步安排淡出华为。《财富》发布亚洲商界领袖榜,任正非排名第五。一向神秘的华为开始走进公众事业,而它的掌门人任正非先生对华为的贡献是令人铭记的。  相似文献   

6.
李传涛 《创业家》2013,(6):91-94
任正非说,轮值CEO,能让下面的干部感到安全,能够团结的人才多了除了胜利还能有什么结果?但是不是好还要过几年才知道。低调的华为CEO任正非5月9日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举行首次媒体见面会。任正非召开新闻发布会本身,甚至成为新闻。4月28日,任正非刚刚通过内部邮件形式回答了外界对华为两大问题的关切:  相似文献   

7.
“让昕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让一线直接呼唤炮火!”2009年开年,任正非向华为全体员工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以唤醒华为久违的地头力。  相似文献   

8.
任正非在华为持有的股权比例仅为1.42%,他没有使自己成为中国最顶尖的富豪,却将华为大批员工送进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行列,创造了近乎全员中产的公司纪录,展示了华为的中产阶层模式。  相似文献   

9.
《商业科技》2014,(9):10-10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任正非在华为年度报告会议上谈到该公司发展和产业环境时表示,华为目前的处境和宝马公司一样。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认为,华为和宝马公司有相似之处。在本周召开的华为年度报告会议上,华为现在面临的挑战就和宝马公司面临特斯拉等新兴汽车制造商的挑战一样。“宝马能跟上特斯拉的(创新)步伐吗?  相似文献   

10.
华为的权力结构有点怪,至今还像一个王朝。在任正非的领导权威的绝对控制下,一批责臣制衡一批重臣。为避免权力结构固化丧失企业活力,任正非以群众运动达到运动干部的目的,使华为权力结构动态化。在华为的二次创业中,任正非致力于从人治到法治的自我变革,但目前尚未完成开放权力结构的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11.
大洋  小兵 《商界名家》2005,(10):38-40
他的风光灿烂是一个传奇:25岁,杨元庆才毕业进入联想的年龄,他已经是“一脚踢死牛”的主儿,成了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他的毅然离职是一个秘密:在2000年.已经被世人认定为华为一把手任正非的接班人的30岁的他和华为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2.
华为是一个低调的公司,但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却很有名,这很大原因在于他的系列文章和讲话,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成了业界的名句。比如“什么叫成功?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比如“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比如“制定一个好的规则比不断批评员工的行为更有效,它能让大多数的员工努力地分担你的工作、压力和责任”,而最为有名的是他对华为的那句判断:“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0月27日,一条关于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商华为公司人事变动的爆炸性新闻出现在媒体上:华为董事长孙亚芳等高管即将离职,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之子任平顺利接班"让路"。报道言之凿凿:接近华为高层的知情人士证实,任正非有意将33岁的任平引入华为核心管理层EMT(经营管理团队),并让女儿孟晚舟接任公司CFO,而这遭到了公司多位高管反对,"在今年9月的一次会议上,当任正非意欲引入任平进入EMT时,反对派高管与任正非的矛盾爆发,反对者包括董事长孙亚芳、分管产品与解决方案体系的徐直平等"。  相似文献   

14.
人物     
<正>任正非:华为面临的困境和宝马公司一样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任正非在华为年度报告会议上谈到该公司发展和产业环境时表示,华为目前的处境和宝马公司一样。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认为,华为和宝马公司有相似之处。在本周召开的华为年度报告会议上,华为现在面临的挑战就和宝马公司面临特斯拉等新兴汽车制造商的挑战一样。"宝马能跟上特斯拉的(创新)步伐吗?这种类似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刘志明 《商界名家》2006,(10):36-38
一场收购,“华为教主”任正非将另起炉灶的李一男打入万劫不复的冷宫,在杀一儆百中以儆效尤.看谁还敢生了反骨另立山头?任正非醉翁之意不在酒.为了华为不再因为跳槽而内讧,不再因为高层震荡而业绩受损.将李一男惨淡经营的港湾如数买断。  相似文献   

16.
《商界名家》2006,(10):13-13
推荐理由:姜是老的辣。一场收购.“华为教主”任正非将另起炉灶的李一男打入万劫不复的冷宫。以清理门户的名义.对有辱师门的徒弟进行惩罚.古往今来,人们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持一种平衡,也叫秩序。不过.任正非自己在公开场合声明。华为将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李一男及港湾的团队。果如其育。任正非真令人生畏生敬。  相似文献   

17.
华为的垫子     
周攀峰 《商界》2006,(9):130-135
华为是一本书,华为是一个谜! 18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成就了华为的今天。为防成功后的华为人沾上骄娇二气,任正非一直大张旗鼓地倡导着一种东西,这就是华为人的垫子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并非华为的创始人,但人们赋予孙亚芳"华为女皇"、"至尊红颜"、华为的"国务卿"、"任正非接班人"等称谓,她在华为的崇高地位可见一斑。多年来,孙亚芳对华为的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体系建立居功至伟,其出众的大局观、跨文化沟通协调和细节管理能力,使得她成为任正非最为信任的伙伴  相似文献   

19.
2006年6月16日中央电视台强档新闻栏目《社会记录》,对5月28日怀疑因“过劳死”离世的华为员工胡新宇事件进行了分析报道,华为公司再一次将公众关注的目光点亮。从直面思科的知识产权纠纷到最近全面收购港湾网络,华为一直在低调中沸腾着。作为发表过《华为的冬天》一书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也以他的“狼文化”再一次叫他的对手品尝了凶残竞争下的苦涩。收购博弈6月6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出华为已经和港湾达成有关收购的意向性协定,华为科技和港湾网络联合宣布双方已经正式签订谅解备忘录。据有关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收购意向涉及到…  相似文献   

20.
《华商》2012,(10):16-16
一个月以前,就在美国国会的一个委员会准备警告美国电信网络公司,不要和中国的华为公司进行业务往来的时候,华为首席执行官任正非却在伦敦唐宁街10号的壁炉前,与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合影。卡梅伦宣布任正非已经同意华为斥资12qG英镑(约合i21亿元人民币),在英国扩展其目前已经相当庞大的业务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