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粮食生产预警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粮食生产对具有12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是头等大事。本文论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严重波动性,粮食生产的宏观调控较差而进行粮食生产预警的必然性,重点研究了粮食生产预警系统的操作框架,即确定警情,寻找警兆,预报警度,并对1993与1994年我国粮食生产进行了初步预警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的废弃物、农业生产中残留的农药、粮食储存过程中霉菌毒素污染和残留的熏蒸剂、粮食加工过程中的重金属污染甚至是滥用的添加剂等等都引起粮食质量问题频频发生。文章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从主体维、流程维和技术维三个方面研究了可追溯粮食供应链下的粮食质量安全检测预警体系,提出实现粮食质量安全检测预警体系构建的可操作性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十八世纪的湖南,是当时清帝国主要的粮食产地和稻米输出中心,故有“湖南熟,天下足”之说。但湖南粮食的输出又极大地关联着省内外的粮食供求。那么清政府是怎样利用调控手段和制衡机制调节省际与省内的粮食供求的呢?本文即试图从清政府对湖南有关能调节粮食输出和粮食供求的粮商业、常平仓、捐监和截漕的政策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湖南具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的优越的稻作农业的生产条件,上古《汉书·地理志》就称“其土宜稻谷”。但它又是一个经济开发迟缓的地区,中古南北朝时期仍是“人丰土闲”。随着唐末五代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湖南进入了迅速开发的时代。南宋是湖南农耕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出现粮食“般贩出境,为数颇多”之说。到明代,荆楚“鱼粟之利遍天下”,并开始流传“湖广熟、天下足”之谚,但它广为流播并进而发展为“湖南熟,天下足”,则是在清前期的十八世纪(康熙三十九年-嘉庆四年)。本文主要围绕十八世纪湖南粮食的生产和需求关系来探究该省粮食输出的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于湖南猪肉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消费者缺乏安全意识或食品安全常识等原因,使得生猪及猪肉制品安全现状令人担忧,给湖南猪肉制品行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应该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力促湖南生猪产业提质升级;加强环境控制,构建湖南生态养猪新模式;加强猪场饲料管理,确保养猪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强化屠宰、加工、运输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强化湖南猪肉制品市场供应的监测预警力度;普及知识,推动提高市民肉品安全消费意识,从战略上促进湖南猪肉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与农业产业安全预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丽萌 《财经科学》2007,(6):111-116
农业产业安全是指农业的生存与发展不受到外来势力根本威胁的状态.本文采用农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预警界限对农业产业安全进行预警分析,在预测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及粮食供需状况的基础上,对本世纪初中国农业产业安全度的情况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7.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质。本文从研究粮食的本质属性入手,对粮食的弱质特征、市场特征、供求预测、安全预警及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东南地区自然条件适宜水稻生产,是我国的主要稻谷生产区和消费区。在近年我国粮食生产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本区的稻谷生产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本研究基于农作物遥感估算技术中的水稻播种面积估算方法,结合统计数据建立了自1949年以来的全区分省水稻播种面积数据序列,并对2010年前稻谷生产短缺预警警情的警兆面积作了预测,为粮食安全保障和耕地保护规划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生产与贸易现状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全球粮食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粮食生产与贸易显得愈发重要。文章首先对全球粮食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分析,随后介绍我国粮食生产与贸易的现状并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粮食进出口逆转的性质进行了分析。之后,从发挥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立足国内生产、对农业进行政策扶植与补贴及积极参与农产品国际贸易为我国农产品创造更合理的国际经济环境四个方面对我国粮食贸易与生产的政策选择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1949—1995年共47年粮食生产的动态分析,并与我国粮食生产现状与黄土高原周边地区的粮食生产进行了比较,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的波动性有了新的认识,并计算出不同区域的粮食生产潜势与粮田现实生产力。根据黄土高原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四条建议,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指导区域国土整治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