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国资》2014,(4):90-91
恰逢上海市国企改革的东风,银企合作大有可为2013年5月24日,中登公司与沪深交易所共同制订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颁布之前,以股票为抵押物的融资方式主要被信托推出的"股权质押贷款"业务和"股权收益权"业务所垄断。而股权质押融资是上市公司大股东的重要筹资手段之一,2011年上市公司累计股权质押金额约为4600亿元,2012年增长至约6500亿元,201  相似文献   

2.
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可能利用股份回购所传递的积极信号提振股价,以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运用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之间的关系,并运用2015年的万科股权争夺事件和2018年《公司法》股份回购条款的修订这两个外生冲击构建准自然实验进一步识别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将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作为市值管理、控制权保护的策略性手段。异质性分析表明,当控制权转移风险更大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股份回购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并且质押风险越大,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行为越具市值管理的特征。经济后果分析表明,由于动机变异,股份回购之后上市公司的长期绩效表现和股票市场表现不会明显好转,并且股权质押下的股份回购公告的正面市场反应更弱。  相似文献   

3.
所谓股权质押融资,是指公司股东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出质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融资方式。其实股权质押并不是一种新的金融创新产品,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银行就开展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业务,只不过当时的融资对象是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不能出质。2008年9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股权质押作为上市公司的一种融资方式备受关注,国内许多上市公司希望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获得融资资金,股权质押在为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题时解决了融资问题。但是,泛滥的股权质押隐藏着许多风险,大股东在对公司股权进行质押时很有可能存在为自己谋私利,侵占中小股东的合法利益,掏空公司的行为,影响公司的正常业务和生产生活经营,从而给公司绩效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绩效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研究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而提出制定优化公司生产经营治理策略,对于优化企业的管理以及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可以先以规范非上市公司自然人股权转让为探索,逐步为国有股权转让积累经验,以保障国有股权的安全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的数据显示,从2002年底至2005年5月,已有16家非上市公司在该所挂牌转让,以此进行融资,另有54家已托管的非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协议转让,涉及金额近50亿元。尽管如此,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权交易仍处在尴尬的境地,一是全国近30万家非上市公司找不到适当的融资渠道;二是在该类公司股权交易过程中极易发生法律纠纷,甚至诱发刑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国家相关的股份制公司法律和金融政策,提出通过借鉴吉林省股权登记托管中心开展非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登记托管的经验,做好非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登记托管的工作。倡导我国非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登记托管,为中小企业开展股权质押融资服务,推动非上公司股权融资和股权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总股本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国有股份在非流通股份中占74%,这同2003年的水平大体持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股权分置现状。结合市场行情,可以分析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一些基本特点:①股权结构复杂,容易在不同股种间形成价格歧视,违背“同股同价、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②流动性差的非流通股份处于控股地位,非流通股股东不参与融资却参与利润分配,这不仅妨碍了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有效配置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还严重伤害了同流通股股东的感情;③非流通股中的国家股占绝对比重,股权高度集中,使得上市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难以摆脱行政指令这条锁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股权质押作为热门的一种融资新渠道,因其优点逐渐为上市公司所采纳。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过度质押导致的不利后果。文章选取了PE行业中的翘楚,介绍了公司的发展轨迹,然后用托宾Q证明股权质押以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试图论证股权质押虽然是一种新兴的便利的融资方式,但是过度质押终究会给企业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的结论,最后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股权融资,这条比银行贷款更为便捷的通道正被A股的大股东们运用得登峰造极。"通常大股东质押股权主要是为了补充股东自身的流动资金,增加流动性。"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不过,如果上市公司股东出现频繁质押或超比例质押,则可以用"疯狂"一词来形  相似文献   

10.
陈筱贞 《产权导刊》2014,(10):44-47
股权质押机制理论上会导致大股东易主的结果,所以融资市场一度遭受控股变动预警。考量中国现实,为保护融资机构利益,股权质押规则更多地牵制着大股东变更。上市公司"壳资源潜在价值"的机制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大股东变动。另外,股权质押运作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从"一对一"的股权质押到由证券机构运作约定式购回交易,乃至股权质押式回购逐步开闸,大股东易主正从危机观走向控制观。  相似文献   

11.
股权质押作为被控股股东广泛采用的融资手段,在缓解融资约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公司弱化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增加个股的股价同步性的问题。选取2015—2019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先从公司内部考察股权质押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再从外部角度研究分析师行为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师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股价同步性呈显著正相关,且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强;分析师关注与股价同步性呈显著负相关;分析师关注对股权质押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且该调节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影响公司盈余管理成本及操控手段的选择,文章采用2009-2013年间大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样本,检验了在股权质押的特定情形下上市公司真实性盈余管理与应计性盈余管理的替代效应。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债务融资引入了质权人这一外部治理角色,强化了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性盈余”操控行为,使其盈余管理方式向更加隐蔽的真实性盈余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3.
数据     
22家 《浙江省公司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正式公布实施后短短一周时间,全省已办结股权出质登记的企业就达22家,股权出质数额为161088万股,融资金额超过10亿元。  相似文献   

14.
天交所要闻     
《产权导刊》2015,(9):67-68
天交所6月为挂牌企业实现融资近3亿元
  6月份,天交所为挂牌企业实现各类融资超2.84亿元。其中,8家挂牌企业完成挂牌后增发,实现融资超1.16亿元;7家挂牌企业完成股权质押贷款,实现融资超1.68亿元。截至目前,天交所累计为挂牌企业实现直接融资82.78亿元,实现间接融资192.04亿元,融资总额达到274.82亿元。  相似文献   

15.
自去年A股IPO实质性暂停以来,市场投融资功能渐渐失衡,但大盘仍旧深度调整,上涨动力不足。然而,仔细研究市场投融资行为就会发现,市场的另一种融资功能在悄然放大,这就是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根据CVSource统计显示,2013年3月,有32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了定向增发预案,环比增加28%;预计融资金额总计793.3亿元,环比增加50.5%。这一数据也创下了近半年的新高。"今年2月中旬以来,上证指数出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多喜爱公司为例展开分析,对其进行股权质押融资的风险以及化解途径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多喜爱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的状况、风险类型,介绍了多喜爱公司股权质押的相关情况,对股权质押的情况进行了数据收集和分析。其次,从企业和中小股东、质权人以及出质人三个角度进行了风险分析。最后,在对已有股权质押现状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铮 《上海国资》2008,(5):51-53
靓丽的年报正在褪色. 据大智慧数据统计,已披露年报公司的2008年投资收益超过3000亿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超过20%.其中4月14日披露年报的1030家公司中.277家上市公司持有其它上市公司的股票,剔除掉没有具体持股数量的公司,披露年报A股公司2007年末持有其它上市公司股份市值合计为433.92亿元.  相似文献   

18.
盘活壳资源     
王铮 《上海国资》2016,(4):66-69
资本方对企业的主导力量正在慢慢减弱,这已是一种趋势4月8日晚,太原狮头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狮头集团拟公开征集受让方并协议转让所持公司全部5277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2.94%事宜,确定了最终受让方。此前2天,河池化工亦公告,控股股东河化集团已与宁波银亿控股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转让股份为29.59%。2016年第一季度,A股国资背景上市公司至少有6家公告公开征集股权受让方,这让市场投资者有了久违的兴奋。(见表)  相似文献   

19.
陈静  陈鹏 《西部论丛》2007,(4):48-49
2006年,我国证券市场环境全面好转。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以及上市公司盈利的复苏,A股市场迎来了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上证综合指数从2005年底的1161点,上升到2006年年底的2678点,上涨了130.7%。同期,A股市场总市值从3万亿元发展到9万亿元,增长了近200%。我国的证券化率也从17%提高到了44%,2006年的股市,毫无疑问是一个牛市。在牛市背景下,股票市场交易活跃,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额达到183500万亿元。股票融资额2845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IP0融资1643亿元,是过去四年的总和。而近来火爆的市场行情结束了证券行业连续4年亏损的尴尬局面,50家券商的2006年报显示:50家券商总计实现营业收入422.45亿元,同比增长280%,实现净利润高达180.53亿元。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科技部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技术市场的意见》提出“促进技术市场与金融市场、产权市场的衔接”。湖北省产权交易中心与招商银行武汉分行合作,借鉴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法规规定,创新“两高”企业的股权质押业务,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平台,收到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