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会计目标是政府会计改革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起点。本文从会计本质出发,通过分析我国的政府会计环境,建立基于政府会计本质和符合我国会计环境特征的政府会计目标与对外报告目标体系,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帮助信息使用者评价政府财务行为,解除受托责任。同时,借助三分法的思想,认为政府会计目标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终极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政府绩效;基本目标——提供绩效评价的有用信息,助于评价政府受托责任,便于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性;具体目标——完善财务管理,保证公共资金安全。  相似文献   

2.
1.我国尚未建立政府会计 从国际上看,建立一套完整的政府会计体系,定期编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反映政府综合财务信息,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加强政府公共管理、提高财政透明度的重要手段和通行惯例只有建立政府会计,才能客观真实地评价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1.我国尚未建立政府会计 从国际上看,建立一套完整的政府会计体系,定期编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反映政府综合财务信息,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加强政府公共管理、提高财政透明度的重要手段和通行惯例[1].只有建立政府会计,才能客观真实地评价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是受公民的委托来使用和管理国家财务资源,因此就必须履行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公共受托责任,必须对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有效性和效果负责.而政府会计是帮助政府履行和解脱公共受托责任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公众了解、评价以及监督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及做出各种经济、政治、社会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渠道.然而,我国现行以预算会计为主体的会计体系不能提供解除政府受托责任所需要的全面信息.因此,本文针对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公共危机已具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的现代社会里,作为公共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政府,必须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对包括公共危机处理在内的所有公共活动开展各种有效的管理,提供及时周到的公共服务,实施多种多样的惠民利民政策和举措,助推系列公共目标的实践和实现.这其中同样要求政府会计进行转型,形成一种融理财会计、服务会计、民生会计和公共会计于一体的新型政府会计体系.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为宏观预算管理服务。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政府职能的转换和公共财政的改革,这一体系日益暴露会计目标偏重于满足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需要,忽视全面反映政府的各项经济活动的相关信息,现行的政府收入支出表难以担当起业绩报表的责任,完善我国政府会计体系,要以政府会计的目标会计基础,会计主体及业绩报告入手,全面对整个会计体系进行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政府管理会计是以理论基础、会计目标、记账基础、会计内容四部分为构建基础。政府管理会计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监控、考核、提高政府财政透明度的作用。我国政府管理会计发展较晚,目前还存在着管理不够系统化,数据收集和评价困难,工作人员管理意识薄弱适应性差等问题。我国应完善法律体系,改革政府内部工作流程,建立考评体系,改进政府人员的工作观念,积极使用记账基础,并加快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戚艳霞  赵建勇 《财贸研究》2007,18(3):111-116
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机制是一项客观的要求,影响到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和质量要求;而会计信息的供给机制则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并且受到技术和规范上的限制。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在信息供求层面上,呈现出明显的信息披露不足,存在着“信息赤字”问题。分析经济、政治、社会环境以及国际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要求,改革预算会计体系,建立政府会计体系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这是减少信息赤字、有效地评价政府和进行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再昆 《商》2013,(9Z):108-108
本文从公共财政职能、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国家治理层面,试图纠正单纯的政府会计改革不能满足人民需求,应当辅以公共管理服务方面的改革,由下而上金字塔方式推行,引入市场工具,优化资源配置,最终达到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信息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日益迫切,在新公共管理思想的推动下,政府会计在理论、实务和方法上都在日益向企业会计靠拢。相应的政府会计供给观念也应由供给导向转换为需求导向,实现政府会计信息的“按需定制”。  相似文献   

11.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与公共体制改革,现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已不能全面反映资产负债信息与政府受托责任履职状况。财政部连续出台政府会计基本准则、政府财报编制办法和操作指南,改革进入实施阶段。通过剖析政府财报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改革实施建议。政府应该完善配套制度,建立科学财报体系;深化公共管理改革,全面披露财政信息;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统一资产平台系统;加强专题培训;加强政府财报审计,促进财报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企业会计目标 企业会计目标受制于企业经营目标并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服务。 但是,会计的本质特征是加工和传递会计信息,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作为相关决策依据的需要。我国会计的直接目标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明确会计目标,它对于进一步理解和贯彻新会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 1.可以深刻理解新的会计报表体系的内涵与作用。新会计报表体系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三张主要报表和一些附表所组成,它侧重于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财务流动性等外部管理者、投资人及债权人所需信息。同时企业还可根据需要编制各种成本报表和其他报表,供内部经营管理需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政府也正在积极探索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等改革问题。这些改革对我国传统的预算会计体系产生了较大的冲击。预算会计为适应市场发展应当怎么改革?应当如何构建我国的会计体系?这是政府会计改革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笔者就当前政府会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谈几点浅显看法:一、预算会计体系建设问题尽管学术界对预算会计改革究竟是渐进式的改良还是彻底改革的问题存在意见分歧,但不论是从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还是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情况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体系应是预算会计改…  相似文献   

14.
韩烨 《商》2014,(24):135+74-135
绩效预算是基于资金运用效率和效果的现代化预算管理方式。文章从政府会计目标出发,结合绩效预算需求,探讨了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为统筹各方面利益相关者需求,政府会计应兼顾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的理论目标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合规性、效率性、报告性的现实目标。政府会计应建立起预算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三位一体的核算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会计体系的基础,会计原则是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则.建构绿色会计体系是完善会计体系的需要;是改革会计核算的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构绿色会计体系,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加强绿色会计的宣传教育,完善绿色会计准则和制度,增强企业环境和资源意识方面下功夫,实现环境资源产权明晰化.  相似文献   

16.
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对于提升政府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公共事业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现有的政府会计体系已不能满足政府的财务管理需求,不能正确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不利于推进政府财政和预算管理改革,亟需将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相结合。我国应加快建立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结合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加强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的技术支持,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的素质,同时还需各领导者高度重视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以促进改革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李元 《财经论丛》2007,(5):76-83
在政府会计和报告环境中,管理成本会计的多元化目标体现了政府部门成本信息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相应的管理成本会计准则需要明确阐述管理成本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并指导性地说明如何提供与预算、财务报告、管理控制和决策制定相关的成本信息,也因此会面临政府部门管理成本会计不同目标维度之间的概念冲突。本文对美国联邦政府管理成本会计实务中的概念冲突及其准则协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们国家公共财政和公共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现行的预算会计也越来越难以系统而全面的满足各个公共领域的各种信息要求。政府的会计改革也同样是势在必行。对于我们国内既定的财政方面的预算管理这一体制,怎样去提高会计系统之中信息的质量与含量,并且可以满足政府等相关部门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这样不会让会计系统被削弱,在管理上的职能是它自身的主要功能,这相关的内容已经成为了改革的又一难题。立足现实,从它的局限性着手分析,进行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现代管理会计目标必须与单位主体管理的目标相一致,必须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决策、评价企业综合经营业绩及战略竞争实力所需的信息。现代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不同,具有观念的战略性、业绩的综合性、目标的长期性、学科的渗透性、定量分析的主导性和服务对象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存在城乡差异大、服务机构项目单一、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就业需求信息渠道狭窄等问题,瑞典、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我国应学习借鉴这些经验,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政策体系,实现就业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加强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有效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