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李谦  龙枚梅 《全国商情》2012,(12):20-21
文章通过场强模型、断裂点模型及最大联系强度理论,探讨了以川渝地区城市群的14个主要城市及111个县级行政单位的城市势力圈的测度。从理论上定量计算了成都重庆与二三级城市之间的空间影响范围及联系强弱状况,在此基础上划分了川渝地区14个主要城市与各县级单元间的吸引范围。划分结果表明,成都和重庆作为该区域最为重要的两市,其吸引范围占据了该区域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健康城镇化的内涵入手,本文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通过构建测度指标体系,从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四个方面对泛长株潭地区健康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提出相应发展战略。通过对泛长株潭地区健康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及排序,将该地区大致分为三个发展层次,并提出八市各自的健康城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从泛北部湾(简称“泛北”)旅游合作的意义、现实条件、合作内容、已取得成果和未来前景4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泛北合作的问题.认为开展泛北部湾(简称“泛北”)旅游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有诸多有利的现实条件且已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最后提出了从国家政策、泛北旅游大通道、区域特色线路、区域大市场、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区域城市旅游联盟7个方面深化广西与“泛北”地区旅游合作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贸易开放影响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的机制,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地区从贸易开放中受益的多少决定于该地区的要素禀赋特征,因此贸易开放能多大程度上影响地区发展差距取决于要素的地区分布。利用1997—2007年的数据,研究发现,贸易开放使收入水平高、基础设施好和人力资本存量高的地区受益更多,而这些地区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这种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棘轮效应”机制是形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西部地区民族贸易发展的现状基础上,认为民族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从大力培育西部民族地区市场主体等九个方面,提出了发展西部地区民族贸易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对比中国与美国和印度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借助于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劳伦斯指数等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态势进行深入探讨,得出结论认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力量不均衡、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均衡等成为中国横向贸易逆差,以及与关国、印度等纵向差距逐渐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地域广人口多,但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竞争力弱。本文基于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服务贸易的相关数据,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其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定,做出客观评价,鉴别出相关影响因素,并为提升西部民族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疆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迅速发展的动因在于双方存在贸易明显互补性。通过对新疆与中亚五国总体贸易互补性及分类商品互补性分析,针对性提出提升双边贸易发展水平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商品市场运行基础薄弱、运行要素缺位、运行环境恶劣,民族贸易发展也深陷困境。建设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商品市场和发展民族贸易需要走产业、市场互动的自生型发展的道路。应落实民族贸易政策,重构民族贸易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2000—2009年的中韩农产品贸易的静态产业内贸易指数(G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进行计算和分析后,实证分析了影响中韩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韩两国农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特别是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两国农产品贸易几乎形成了完全的产业间贸易的发展态势,韩国农产品的竞争力稳步增强。其中,少数农产品保持了良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影响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素包括:两国的经济规模、FDI的流入量、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两国经济规模的相对差异。经济规模的扩大、FDI流入量的增加以及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都能够深化中韩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其中,两国GDP的增长和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对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促进效应较大,而两国经济规模的相对差异对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深入发展有负面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引力模型对中国与113个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影响双方贸易发展的一些重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双方的国民收入水平、距离以及是否参与到多边贸易体系中对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影响很大;边界关系、与发达国家结成自由贸易安排以及APEC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改进的贸易引力模型,对珠三角地区2001—2009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的货物周转量、人口规模、GDP和贸易伙伴国(地区)的GDP对贸易额增长有促进的作用,而贸易伙伴国的人口规模却对贸易额增长起着阻碍作用。因此,珠三角地区要转变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贸易模式,大力提高物流体系的效率,降低商品流通领域的贸易成本,以改变目前珠三角地区近距离为主的对外贸易格局,促进与不同收入水平及人口规模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上海的开埠带来了国内市场的变化。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沿海与长江各口岸相继对外开放,沿海沿江贸易航运业快速发展,形成埠际贸易网络。上海转口贸易通过埠际转运网络的各级市场影响中国长江流域和华北、东北、西南、华南地区。在此过程中,上海与近代中国其他重要的通商口岸之间形成了固定的埠际转运网络,上海埠际贸易网络日益呈现出结构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使得中菲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已成为菲律宾最重要的外贸合作伙伴之一。然而,中菲双边贸易合作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总体规模有限、贸易格局失衡、层次低下、商品种类单一、产业内贸易不足和互补性不显著等。在未来双边贸易合作中,亟需发挥两国政府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氛围,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优化商品结构,增强互补性,以实现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是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比重很小,且服务贸易逆差逐年加大,因此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尤为迫切.文章从对我国服务贸易现状的分析入手,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对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揭示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与其他东亚国家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我国与东亚其他国家或地区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GDP、DIST、GDPP、DGDP、FDI,即我国与另一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取决于我国贸易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贸易伙伴国的距离、贸易伙伴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我国与贸易伙伴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差异及贸易伙伴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额。产业内贸易额与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贸易伙伴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贸易伙伴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额成正比,和与贸易伙伴国的距离、我国与贸易伙伴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差异成反比。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行业发展趋势的四个基本因素 ;根据对这四个因素的动态趋势剖析 ,得出了在 2 1世纪上半叶我国粮食行业要集中发展五个分业的结论 ,并对五个分业的各自定位、发展方向、相互关系进行了具体阐述 ;根据分业格局的发展要求 ,探讨了粮食行业改组改造的三个重点问题 ,并提出了分步实施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贸易条件问题一直是国际贸易的核心问题,它直接涉及到两国间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自“普雷维什-辛格命题”提出以来,贸易条件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众多学者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文章对贸易条件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特别是对贸易条件恶化理论导致“贫困化增长”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状况下,分析中国的贸易条件状况,探寻贸易条件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引入对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垄断竞争模型为将产业组织理论与贸易理论联系起来的新贸易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尝试着通过分析国外诸多经济学家对贸易政策与市场支配力关系这一令人关注的问题进行的大量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希望得出几点有意义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尚处于入世过渡期的我国相关贸易政策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权力是一种支配性的作用力,就是使被支配者的意志服从于权力拥有者的意志,如果被支配者拒绝服从这种支配力量,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惩罚。在所有社会权力之中,行政权力最能体现权力的本质,因为它要借助统治阶级的暴力机器来实现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支配。作为行政管理的基础,行政权力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始终和各个方面,脱离行政权力的领导、决策、指挥、控制等等各个方面及其管理实施过程都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