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劳动力转移的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俞万源 《经济地理》2011,(7):1113-1118
从劳动力转移角度分析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1978年以来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与非剩余劳动力转移并存、异地转移是梅州市劳动力转移基本特征。人口本地城市化与人口异地城市化并存、人口异地城市化活跃是梅州市人口城市化的显著特征。劳动力异地转移导向下的人口异地城市化促进了梅州市人口城市化与劳动力非农化协调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必须提高劳动力转移能力、增强转移劳动力吸纳能力、提高人口城市化质量水平,以促进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英国的人口城市化过程具有两重属性,它既遵循了人口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又符合资本主义人口城市化的特殊规律。文章分别回顾了英国和中国人口城市化的过程并总结了各自的特征,在对比两国人口城市化异同的基础上,提出英国人口城市化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是:农业是人口城市化的基础;非农产业是人口城市化的关键;社会保障制度是人口城市化的安全网;政府是城市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主体;不断缩小差距是人口城市化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欠发达地区人口城市化模式——以梅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万源 《经济地理》2007,27(3):458-462
欠发达地区是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流源地”,其人口城市化模式具有显著的特征。从人口城市化的导向、动力、空间、目标等方面分析欠发达地区人口城市化的模式特征,认为受多重导向作用。欠发达地区人口城市化“非剩余”劳动力推动明显,人口本地城市化弱化,非两栖化非完全式的人口异地城市化活跃,对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系统科学中的有关理论,分别构建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1991—2011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各自的内部协调性、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和计量关系。结果表明:1浙江省各地级市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均逐步提高。2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度在研究前期(1991—2001年)提高的速度较慢,而在研究后期(2001—2011年)提高的速度较快。在研究前期土地城市化超前于人口城市化,而在现阶段土地城市化则滞后于人口城市化。3浙江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等级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变格局,杭州市和宁波市的耦合协调等级通常领先于其他城市,而丽水市和衢州市则相对落后。4根据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度和相对发展度,绘制了"九宫格",对浙江省全部地级市未来城市化协调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1 什么是新型城市化? 1.1 新型城市化是科学城市化新型城市化其实是对过去城市化的拨乱反正,回归到真正的城市化,实施应有之义的城市化.过去的城市化不科学:土地城市化大大快于人口城市化;城市规模扩张快于功能提升;城市人口的增加快于人本身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市区人口增加但城市人口没有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6.
1 什么是新型城市化? 1.1 新型城市化是科学城市化新型城市化其实是对过去城市化的拨乱反正,回归到真正的城市化,实施应有之义的城市化.过去的城市化不科学:土地城市化大大快于人口城市化;城市规模扩张快于功能提升;城市人口的增加快于人本身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市区人口增加但城市人口没有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7.
山东半岛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山东半岛作为研究区域,建立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质量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质量指数及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从时空两个维度分析了山东半岛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质量的耦合关系和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①城市化水平只能反映城市化的速度,并不等同于城市化质量,土地城市化较快的城市,在土地城市化质量上反而较低。②从时间序列上看,山东半岛城市群自1999年到2010年,土地城市化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市化速度,2004年起半岛城市群城市土地面积迅猛增长,土地城市化质量开始明显低于人口城市化质量。③从空间格局上看,山东半岛城市群8地市总体协调发展度偏低,烟台、日照、威海三市的人口城市化质量和土地城市化质量耦合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人口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人口城市化与教育密切相关。西部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低,阻碍了人口城市化的进程。要通过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调整职业技术教育、农民市民化,推进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口集聚作为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引擎已经获得普遍的认可,但是不同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否有利于人口集聚却值得商榷。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长春市城市化、工业化与人口集聚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长春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人口集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春市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长春市现阶段的工业化发展不利于就业水平的提高,会阻滞人口集聚;人口结构问题和“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集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走内涵型城市化之路,以及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即人口的城市化,而人口从乡村向城市的流动则构成了城市化的主要来源。本文运用各地区人口流动2002~200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对城市化水平模型的估计,发现经济发展仍然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而人口数量对东、中部地区产生了规模不经济,对西部地区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并且跨地区的人口流动加速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往以人口指标来测度某一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的方法,只是从人口方面反映该地区的城市发展水平.通过构建综合的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法和灰色关联度衡量法,本文对北京市1978-2008年综合城市化水平及人口城市化与城市文明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31年来北京市的人口城市化进程明显高于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所要求的程度,北京市城市文明和人口城市化两者之间处于轻度不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2.
郑佳 《经济视角》2010,(4):10-12
以往以人口指标来测度某一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的方法,只是从人口方面反映该地区的城市发展水平。通过构建综合的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法和灰色关联度衡量法,本文对北京市1978-2008年综合城市化水平及人口城市化与城市文明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31年来北京市的人口城市化进程明显高于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所要求的程度,北京市城市文明和人口城市化两者之间处于轻度不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3.
人口城市化的均衡发展,是研究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五个系统间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状况的分析方法,其实质上是对人口城市化评价方法的创新。通过分析人口城市化进程的本质,构建了人口城市化均衡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用该方法对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人口城市化的均衡发展状况实证分析,发现2000~2014年北上广三地人口城市化的均衡发展状况均得到了改善,但是依然面临发展水平不高、各系统间关系较为脆弱、可持续性未达到良好水平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必然带来人口的积聚,过快的城市化也必然带来人口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因此人口问题更是不可忽视,随着最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已经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和不充分就业等等,因此有必要对城市化带来的人口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人口城市化,一般指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种全世界未来人口重新分布的趋势,不仅给现有城市带来巨大的冲击,也会给新建城市提出很多需要探讨的课题。一、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人口城市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促进人口城市化有两方面重要因素。第一是经济发展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过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会促使经济的发展。一位日本学者研究认为,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与国民经济产值成正比增长。世界银行的报告也指出,城市化水平与国民人均收入呈正比关系。当人均收入由250美元增长到1500美元和5000美元时,人口城市化的水平从25%上升到50%和70%以  相似文献   

16.
卢花 《大陆桥视野》2012,(14):157-157,15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一般说来,城市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种城市化称之为“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实际上,城市化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性标志,其复杂程度远非可以用人口转移程度来反映的,这就出现了另一种城市化——“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7.
阳少华 《当代经济》2014,(24):86-87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逐步减少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道路.人口出生具有先赋性和代际传递性,通过发展高等教育釜底抽薪式的转移农村人口是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最有成效的路径之一.本文探讨了高等教育的农村人口城市化功能及激励机制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水平,是目前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城市化的表面特征表现为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城市数量增加及其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以及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的测定,目前国内外最为通用的指标是”城市化水平“指数,即城市人口(或非农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百分比。在我国通常有三个标准:(1)非农业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2)市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3)市镇非农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  相似文献   

19.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及其对我国乡—城人口转移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鸿艺 《经济师》2005,(10):33-34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是关于发展中国家乡—城人口流动的理论模型。乡—城人口转移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复杂难题。文章借鉴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分析的理论观点,对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城市化与人口流动对社会压力的矛盾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化中的若干问题,提出实现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业人口合理转移,推进城市化有序健康发展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人口—经济—空间视角的东北城市化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孙平军  丁四保 《经济地理》2011,(7):1094-1100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中人是行为主体,经济是驱动力,空间是载体,据此构建城市化综合测度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东北34个地级市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运用自然断裂法进行空间表达,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化具有如下特征:①人口、经济、空间及其综合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其中经济城市化的空间分异程度最为明显,且主导着人口、空间城市化的演变,但效益不是最佳;②综合城市化水平表明东北地区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③人口、经济和空间城市化的空间吻合性较差,其中经济城市化呈现出由南往北依次递减的趋势,而人口城市化呈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空间城市化的规律性不明显;④哈大铁路沿线城市其经济、空间及综合城市化空间演变趋势相同——由南往北依次递减,而人口城市化恰好相反,即由南往北依次递增;⑤基于城市化视角的城市群发育程度表现出辽中南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的特征。对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