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技能型劳动力在城市间迁移现象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转移不同,技能型劳动力作为人力资本的重新配置,有它自身的特点.基于此,本文在对劳动力迁移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探讨了技能型劳动力在城市间迁移的转换成本及其政策含义,同时,研究了城市补贴对技能型劳动力迁移以及转换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静 《大陆桥视野》2011,(22):147-147,149
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以及城市化的进程,是当前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和社会政策。本文结合制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方面知识,从迁移的成本收益角度出发,对当前农村劳动力迁移方面的公共政策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优化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中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经验事实 ,对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的模型进行反思与拓展 ,认为农村劳动力是理性经济人 ,其迁移决策的依据是迁移的成本和收益。从而构建新的农村劳动力迁移模型 ,并在此模型基础上 ,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国农民工增速的放缓导致城乡劳动力配置改善的速度下降,日益突显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改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研究户籍改革的地区差异和筛选作用如何通过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效率影响经济增长。研究发现,户籍改革的地区差异和筛选作用阻碍了经济增长,消除地区差异能增加33.51%的经济总产出;尽管降低除一线城市之外的落户门槛不利于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改善,但能增进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相对价格法,基于我国地级市层面行业平均工资数据测度了2003—2019年不同区域城市间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并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和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显示:我国各类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呈现周期性波动变化,且均随时间显著趋于收敛统一;对于全国城市间、相邻城市间和同省城市间劳动力市场分割,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水平均显著高于中部地区,且在2011—2013年间出现了较强跨区整合性;国有经济就业占比、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加剧了劳动力市场分割,高速公路密度提高则显著降低了劳动力市场分割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和评价传统理论和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突破单一的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传统思维,构建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受迁移地非农收入的实际效用因素的影响,受迁移成本变动因素影响的理论模型。根据全国29个省市1995-2006年的面板数据,经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利用回归模型,估计分析了非农收入的实际效用因素和非农收入成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度。城乡收入差距、非农产业生产总值比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正相关,城乡消费支出比率、城镇失业率分别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直接价格成本和就业风险成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负相关关系。要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合理转移,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非农收入的实际效用,二是降低非农收入的成本率。  相似文献   

7.
工业机器人与劳动力的空间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媛媛  张竞  周亚虹 《经济研究》2022,57(1):172-188
本文使用2005—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各行业运行量的数据,研究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中国劳动力空间配置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减少了地区外来劳动力的迁入率,这一负向影响主要来自低技能劳动者。机制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与其应用规模和劳动力的迁移成本有关;从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看,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和户籍制度松绑的双重作用主要影响高技能外来劳动力的迁入。最后,在区域劳动力市场内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地区总就业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托达罗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决策和就业概率劳动力流动行为模型的分析 ,认为农村劳动力能在城市中找到工作的概率应当为农村流入城市找到一定时间工作的劳动力与流入城市总劳动力的比率 ,而且从结构上看 ,在各行业找到工作的概率高低不一。另外由于农村劳动力在乡村闲暇时间较长 ,外出劳动力的农活可由在家的劳动力替补 ,这样其外出流向城市的机会成本为零。因而 ,托达罗模型不符合二元结构转换的实践 ,特别是不符合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情况。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实践 ,给经济发展带来乡村人口增长过快、生态环境恶化、发展成本太高、比较劣势无法转化为比较优势等后果。本文还探讨了扩张城市就业容量的一些思路 ,并重点论述了发展城镇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容量方面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本文分析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人口结构性迁移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峻慧 《技术经济》2009,28(6):72-74,107
本文阐述了人口外迁对三峡库区城市化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即:人口外迁减少了人口过多对城市发展造成的压力;三峡库区人口外迁呈现出人口结构性外迁的特点,这对三峡库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据此,本文指出,当前三峡库区人口的非均衡性结构性迁移,即大量的年轻型和技能型优质劳动力的外迁,使得非优质人口沉淀在三峡库区,这会造成未来三峡库区城市的城市化畸形发展。最后,提出了改善三峡库区劳动力素质、促进库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实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对农村已转移劳动力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就地转移劳动力和异地转移劳动力的迁移意愿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关于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的排序多元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和城市化迁移意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出影响当前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与迁移决策的人口特征因素,据此提出了一些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石智雷 《经济评论》2012,(4):43-52,77
本文利用武汉市迁移劳动力的调研数据,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在城生活状况和城乡收入预期做了分析,并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借助计量经济学工具,研究了在城就业状况和长期保障状况对迁移劳动力城乡收入预期的影响。研究发现,迁移劳动力的城乡收入预期水平受到个人特征、在外就业经历、将来打算和长期保障状况等多方面变量的显著影响,但不同年份间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迁移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在2005年后对其农村收入预期有着更大的效用。接受过技能培训、挣钱后希望留城发展或者作为雇主的迁移劳动力对留城最低收入要求更高一些。随着在城就业时间的延长以及非农务工经验的积累,农村迁移劳动力会根据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劳动力价格的波动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城乡收入预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和人口迁移理论,较为全面、综合地从8个层次选择了一系列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的精确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转移与省际转移的驱动机制不同。相对较高的迁移成本使得跨省迁移的决策更需要劳动力理性的判断和思考.转移决策更多地取决于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迁移是农村城市化的推动力量之一,研究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文章以吉林省松原市葛平村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葛平村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当地农村劳动力做出迁移意愿的主要因素,即对城市生活的预期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的主要因素。基于分析结果,提出政府可以在完善劳动力就业市场、解决农村社保问题以及改革农村迁移劳动力进城住房制度等方面做出努力,从而促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迁移,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杨文选  张晓艳 《经济问题》2007,334(6):18-21
根据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决策的不同解释,把国外有关劳动力迁移的主要文献分为三类:传统的劳动力迁移理论(包括刘易斯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托达罗模型)、人力资本劳动力迁移理论和新劳动力迁移理论.目前国内研究劳动力迁移的文献主要以传统劳动力迁移理论和人力资本劳动力迁移理论为研究基础,而对新劳动力迁移理论的借鉴和应用还比较罕见,因此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人口红利机会窗口逐步缩窄背景下,需要对新一轮户籍改革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效应进行评估。通过构建一个劳动力多元化流动决策的分析框架,阐释户籍改革影响劳动力城乡再配置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一轮户籍改革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与未放开户籍管制的城市相比,放开落户限制城市持有农业户口且在农村地区就业的劳动力减少了3.4%,该效应可进一步分解为持有非农户口劳动力比重增加1.9%,流动人口比重增加1.5%;户籍改革引致的落户门槛降低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降低迁徙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迁徙收益,促进了劳动力城乡间的再配置;城市财政压力、户籍所在地的农地价值、迁徙的心理与社会融入成本以及不稳定就业均会对户籍改革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效应形成制约。拓展性分析表明,城市间落户政策差异引致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会进一步扩大特大城市与其他城市人力资本差距。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一线城市落户门槛,同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释放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潜力。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迁移的选择性与迁出地人力资本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理 《经济问题》2007,(9):15-18
考察了劳动力迁移对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结合迁移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把劳动力迁移的选择性特征和劳动力的异质性引入一个人力资本投资模型,研究了劳动力迁出地区人力资本的内生决定,并分析了劳动力迁移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进而促进地区间经济收敛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推·拉”模型研究农业转移劳动力的迁移问题,研究对象是农业转移劳动力,同时对农业转移劳动力在迁移过程中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以确定各环境因素对农业转移劳动力迁移过程的影响,从而来研究农业转移劳动力在这些环境因素引起的合力作用下迁移的趋势。根据上述对环境因素的分析,文章将主要确认了各环境因素的作用性质,从而得到研究对象的运动趋势。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一直是中西部劳动力跨省迁移的目的地。随着劳动力短缺和工资成本持续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地区失去比较优势,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把跨省迁移者与省内迁移者的收入差异视为厂商转移资本的(最大)收益,本文估算了中西部地区跨省迁移者与省内迁移者的收入差异,进而估算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时可能的收益空间。尽管跨省迁移者与省内迁移者的收入差异显著,但推算的总收益规模约为805亿—1 573亿元,对引导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来说,这个收益似乎不如原先设想得那么大。这意味着,政府和学术界期待的在地区间实现产业转移的模式,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对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具体表现为技术进步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对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减小。高、低技能型人力资本收入差距的拉大,加强了低技能型劳动力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欲望,使他们通过学习与培训等方式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积极进入劳动力市场。而高技能劳动力也会通过干中学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加强、巩固自己的人力资本存量,保持、提高自己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这两者对人力资本的不断投入,使得整个市场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不断提升,从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增加,人力资本价值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张泽华 《生产力研究》2012,(3):21-24,56
文章试图从劳动力地域转移角度构建模型用于解释这种供给曲线的形成机制;并根据该模型得出劳动报酬率受到资本、劳动力密度、迁移成本影响的结论,对近年来劳动报酬率持续走低现象给予一定解释。对省际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也很好地支持了该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