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是当前最为严重的市场障碍之一,虽然《反不正当竞争法》早已将这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纳入其规制范围,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限制竞争行为的重点一直放在公用企业上,对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则放松或放弃不管,查处的案件不仅数量少。而且难度极大,其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工商部门行政执法主体的职能。  相似文献   

2.
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正式实施。该法以专章形式对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作了规定,重点突出,内容翔实,理应成为工商机关规制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有力武器。但遗憾的是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关于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问题,较之以往并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限制竞争行为主要指经营者滥用其经济优势或政府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所实施的限制竞争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公用企业强制竟争、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压价排挤竞争对手,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串通投标等行为.本文主要谈公用企业强制竞争、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二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工业国家,反垄断法的传统任务是预防市场势力,禁止经济垄断。然而,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尚不具备成熟的市场条件。中国当前经济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限制竞争主要地不是来自经济力量,而是来自旧体制下的行政权力。因此,中国的反垄断法应当既反对经济垄断,又反对行政性限制竞争。在当前,特别应当以反对行政性限制竞争为主要内容。中国经济生活中的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是指政府及其所属机构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这些行为之所以被称为是滥用权力,是因为它们既不属于政府为维护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5.
行政性垄断,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以下简称政府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对其做出禁止性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正当的经营活动(第一款)。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第二款)”。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商业贿赂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几乎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引发了市场主体之间的恶性竞争,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从历年查处的经济违法行为情况来看,查处商业贿赂行为是工商部门竞争执法的难点。本文通过对商业贿赂多发领域及其表现形式和查处方法进行分析研讨,为工商部门查处商业贿赂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航运业之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美国就通过各种立法坚持造船差额补贴、营运差额补贴、货载保留等一整套保护主义色彩极浓的海运政策扶持本国航运业。我国国际航运市场中的行政垄断不可避免地与国家援助政策连结在一起,虽然国家扶持海运业的行为如果适用不合理或不公平可能造成行政性限制竞争的效果,却并不应当以此否认海运业获得国家扶持的合理性。国家扶持应坚持对我国国际航运企业的不做所有制界分的均等扶持,这就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克制海运业扶持行为可能引发的行政性限制竞争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行政性垄断行为的界定及其特征 行政性垄断行为是以政府名义实施的市场进入,是政府(主要是国家经济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或妨碍市场主体之间合法竞争的权力行为.  相似文献   

9.
一、垄断行业商业贿赂的主要特征目前在我国,垄断主要是指行政垄断,也称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即政府和政府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它不同于西方国家因市场竞争形成的经济垄断。在这种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下派生出来的商业贿赂,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商业贿赂行为,有其明显的独到之处。主要特点为:(一)从商业贿赂的主体看,限制竞争条件下的商业贿赂主体不是一般商业贿赂所指出的“从事商品交易的卖方或买方”,而只有卖方一方作为贿赂主体。在一般的行业,市场交易双方或为推销产品或为购进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贿赂的主体。但在垄断…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要求交易环境的公平、公正和交易之间的诚实信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正当竞争行为却时有发生,这必然阻碍经济的有序发展,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市场秩序的系乱。从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的案件看,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假冒行为仍是不正当竞争的主要形式。二、商标侵权案件增多。三、限制公平竞争行为有所抬头。四、虚假宣传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竞争经济。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建 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经济生活中的垄断行为,不仅妨碍了这一市场体系的 建立,也损害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反垄断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 十多年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查处了大量的行业垄断和行政垄断 案件,有力地维护了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4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共查处行业垄断案件6000多件,行政垄断案件500多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吴仪副总理对 反垄断执法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说,近年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 相关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垄断性行业限制竞争的行为加大了查处力度。这些工作都做得很好, 深得民心。  相似文献   

12.
一、规制行政垄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一)行政垄断的性质:公权与私权融合限制竞争的行为我国法律草案虽然没有对行政垄断作界定,但是我们可以从其规定中得出:行政性垄断是指行政机关或其授权的公共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查处难的问题,今年以来,昌乐县工商局大胆开展工作,先后查处了铁路、邮政、电业、电信、供水等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案件20多起,涉案金额1000多万元,树立了工商执法权威,实现了监管领域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2001年4月21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这对于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意义重大。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竞争行为,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是新成立的国家工商总局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工商总局局长王众孚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破除地方部门保护主义,坚决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行为。要依法对电力、铁路、邮政等垄断性行业,开展反限制竞争的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对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电讯等公用事业的经营者滥用支配地位、强制交易等限制竞争行为的监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加强对打破地区封锁、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问题的理论研究,加大对地方保护、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力度,更好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一些资本家可能会运用不正当的手段遏制竞争,或者以不正当的手段打击竞争对手以及竞争对手的产品,这对市场交易秩序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从早期的"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走向国家对社会,市场积极干预的重要原因。政府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的同时,应考虑到基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受到损害的其他主体的权益,因此可以考虑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导致的损失的民事诉讼程式,加大民事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16.
行政性垄断的表现形式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封锁、地方保护等行政性垄断限制竞争行为,是我国目前影响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的主要障碍。目前正在审议的中国《反垄断法》充分考虑到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将行政性垄断纳入反垄断法的内容并制定措施进行规制,是中国反  相似文献   

17.
公用企业,指涉及公用事业的经营者,包括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经营者。目前,我国的这些企业往往都是独家经营,长期处于无竞争状态,由此而来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比较严重,其主要表现在企业的限制竞争行为方面。近两年来,尽管我国的消费者权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在下一阶段,有关部门应当"严厉惩处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国家工商总局作为国家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机构之一,其反垄断执法活动主要集中在针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不涉及价格问题的垄断协议行为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在现阶段,国家工商总局应当结合国内外反垄断新形势、新问题,调整工作重心、把握执法方向,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一、工商部门反不正当竞争之风雨历程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同年.旨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及时出台并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市场竞争行为的法律.它不但包括狭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还包括一部分限制竞争行为,即垄断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竞争政策一般是指维持市场竞争的各种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竞争政策仅指消除或规范市场经营主体限制竞争或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广义的竞争政策还包括旨在消除或减少国家采取的对交易活动的限制措施的有关政策和规则,如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