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博涵 《新财经》2011,(11):49-52
临近年关,ST公司重组进程将被迫加速,"上半年炒蓝筹,下半年炒重组"成了不少投资者在市场存活的法门。但在大势节节挫败的市道中,ST炒作残存的温度很可能退潮。  相似文献   

2.
绮滨 《产权导刊》2003,(8):53-54
2003年7月18日,在历经了三年之久漫漫重组之路后,郑百文终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复市.复市首日该股以9.96元开盘,并一路高开,最高成交价达12.18元.在受大盘跳水影响的情况下,最后报收于10.30元.郑百文的复市标志着郑百文重组方案已成功实施,使有关重组各方利益得以最终实现.这是郑百文模式的胜利,更是三联集团的胜利.在此,让我们通过郑百文模式,再来透视一下该重组方案的多赢效应.  相似文献   

3.
一段时期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任意侵占上市公司资产,甚至"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时有发生,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断受到侵害、掠夺.ST猴王、PT郑百文、ST幸福、吉发股份等前赴者尚未倒下,济南轻骑等后继者已经快马加鞭赶上来.问题之严重,已经引起了中国证监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各家商业银行贷款向大企业集中有些过度,影响对中小企业资金供给有些不足;有些大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其素质不高,商业银行盲目争向其贷款,其结果带来大风险.比如2001年3月,"郑百文"做假帐暴露,被暂停上市,骗取建设银行承兑汇票达111.6亿元和贷款20多亿元."郑百文"通过重组,信达公司资产收回率只有28.2%,即是说71.8%约14亿元的资产遭受了损失.  相似文献   

5.
余德山 《中国经贸》2012,(8):118-120
ST公司重组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特有的现象,一直是市场关注重点,但重组是否改善8T公司绩效目前并没有定论。本文选取60家ST公司作为样本,运用财务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对ST公司重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改善ST公司重组绩效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上市公司重组公告纷至沓来,令投资者眼花缭乱.但面对形形色色的重组,始终处于信息劣势的中小投资者难辨真伪.受一系列重组公告影响,一些绩差股、ST股纷纷走强,市场投机风气盛行.为此,中国证监会就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问题特别强调,支持实质性重组,严惩虚假恶意重组.  相似文献   

7.
ST类的公司重组往往都是短期行为,并未从根本上改善公司的经营情况,一些公司在重组之后依旧逃不了"ST—重组—扭亏—撤销ST—再亏损"的命运。而为此买单的,不但有股民,还有地方财政。  相似文献   

8.
同为ST,同样是重组概念,同样是复牌即连续涨停,会不会同样是巨大的陷阱?连续18个涨停!虽然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大盘萎靡不振,但戴帽的*ST盛润A(000030.SZ)却在复牌后逆势走出18个涨停。这一切缘于在该公司复牌之前的一纸重组公告。8月9日晚间,*ST盛润A重组公告披露,拟以4.3元/股的  相似文献   

9.
连续18个涨停!虽然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大盘萎靡不振,但戴帽的*ST盛润A(000030.SZ)却在复牌后逆势走出18个涨停。这一切缘于在该公司复牌之前的一纸重组公告。8月9日晚间,*ST盛润A重组公告披露,拟以4.3元/股的  相似文献   

10.
商情     
不死鸟郑百文重生在停牌两年零四个月之后,有股市不死鸟、造假明星之称的郑百文(600898)经过颇受争议的重组后得以复牌交易。7月1日,郑百文以9.96元开盘后出现快速拉升,并在9点50分左右达到最高12.18元,涨幅达122.26%。最终报收于9.96元,较停牌时(2001年3月2日)的收盘价涨升了88%。中国人保一分为三中国最大最老的财险公司———国有独资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7月20日在北京宣布完成股改重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将更名为中国人保控股公司、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全资发起设立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三家新公司在…  相似文献   

11.
央企并购重组风起云涌 中国般舶演译传奇故事 曾经的ST股最后在A股市场创造了第一高价股的纪录--中国船舶在A股市场演绎了最辉煌的整体上市神话.  相似文献   

12.
央企并购重组风起云涌 中国般舶演译传奇故事 曾经的ST股最后在A股市场创造了第一高价股的纪录--中国船舶在A股市场演绎了最辉煌的整体上市神话.  相似文献   

13.
邱伟 《港口经济》2002,(5):39-41
目前,全国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已从1989年的1240亿元上升到2001年底的15000亿元,12年上升了11倍;资本市场舞弊层出不穷,中介机构弄虚作假,从琼民源到东方锅炉、ST红光、大庆联谊、郑百文、银广厦、蓝田股份,透露出桩桩触目惊心的股市黑幕;企业贷款违约严重,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后,其不良率又上升到25%以上,信用缺失已成为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房住不炒”必须要趋紧不能放松,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从2016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住不炒”,到2020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要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  相似文献   

15.
"重组"概念大行其道,市值损失已超500亿。临近岁末,A股市场上一年一度的"大戏"又要上演了——保壳大战,主角是那些面临暂停上市或退市风险的ST股们。Wind资讯数据显示,在两市138家披星戴帽公司中,最新一期季报亏损  相似文献   

16.
吴少锋 《开放潮》2003,(2):57-58
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自1980年恢复以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银广夏”、“ST郑百文”、“ST黎明”、“琼民源”等会计造假恶性案件的一再曝光,注册会计师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特别是安然事件又再一次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敲响了警钟。中国已经加入WTO,随着会计  相似文献   

17.
另辟蹊径话“百文”——专访郑百文前管理顾问史璞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丽 《改革与理论》2000,(12):31-38
郑百文在岁末的中国股市掀起了一场巨澜,股东、债权人、业界人士都关注着“百文”是否会成为中国上市企业的第一个“刀下的羔羊”。虽然“三联”重组“百文”已经尘埃落定,但是无论“百文”的航船今后驶向何方,都会伴随着笑声和泪水、庆幸与惋惜……郑百文如此引人注目,并非偶然,其所经历的一切,更加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8.
我国证券市场关于退市机制的讨论早在几年前的农垦商社即将连续3年亏损时就开始了,而近期的郑百文重组风波和其股价的异常表现,更使退市机制实施办法的出台迫在眉睫.2月2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标志着我国在证券市场完善方面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为何退市机制一度成了"退不出"机制,法律条文形同虚设,再过去的几年中,究竟其实施阻力来自何方呢?  相似文献   

19.
今年,在股市二级市场曾一度被炒得红红火火的“辽物资“,于4月28日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特别处理“第一股”。在其简称前标上了“ST”标记。行情资料显示,“ST辽物资”当日开盘便被大笔抛单封杀跌停。至收盘时,仍挂在跌停板上,“焦急”地  相似文献   

20.
张静 《上海经济》2001,(1):58-60
本文以郑百文破产一案为起点,首先对我国及国外典型证券市场的有关公司上市、退市条件进行比较;而后将目光集中于我国ST、PT板块行情走势,对其产生的原因、背景进行分析;最后分析退市制度在我国证券市场实施的难处及必要性、意义,并提出笔者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