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当前内蒙古"三少民族"自治旗存在城镇化水平虚高,三次产业吸纳劳动就业能力有限、劳动者就业素质偏低等问题,这将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就业的城镇化移动.提升"三少民族"自治旗城镇化发展质量,应该合理安排三产结构,提高劳动力素质与专业技能,提升当地人口教育水平,形成特有的文化产业,推进当地人口城镇的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2.
"奥肯定律"在中国存在着失灵现象,即高的经济增长率同时伴随着高的失业率.在"奥肯定律失灵"背景下,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就更为突出.为了解决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难问题,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质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人口就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和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在最小的空间内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城市中日益兴起的"五平方米经济"的探讨,分析了推动"五平方米经济"发展的政府行为和经营者自身的经营管理行为,提出了促进"五平方米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希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为当代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如果宏观就业压力长期居高不下,转型发展将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实现充分就业之间的"对立冲突",令许多人长期备感困扰,他们认为中国需要奉行劳动密集型战略,继续走"中国制造"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郑红 《黑河学刊》2007,(5):138-139
"三自主"管理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必然,是人口计生工作方式方法实现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成果。"三自主"工作模式的确定,提高了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的整体水平,有效地转变了政府职能,减轻了行政负担,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独自的标志和特征。  相似文献   

6.
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深度融合,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增效.目前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在深度融合发展上存在着没有融合理念、缺乏深度融合总体部署、融合发展平台不强和制度保障不到位的问题.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以经济与人口的双重发展为突破口,在"双招双引"深度融合发展上下功夫,从发展理念、规划部署、平台栽体及体制机制方面实现"双招双引"的全链融合.  相似文献   

7.
对苍南县"十二五"期间人口增长规模进行预测,认识全县人口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于制定本县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科学治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综合增长率法和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分析,趋势外推法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乘幂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回归分析采用PASW软件,得到苍南县"十二五"期间各年度的户籍人口总数、外来流动人口和外出流动人口总数.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发挥和服务成效等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衔接"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立足于发展"银发经济"、激活人口红利,文章梳理了"银发经济"新业态的理论内涵及其现阶段存在问题,并针对其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要推动"选择性退休"的结构性政策调整?一方面,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发展最快、人口最多,"未富先老"的特点比较突出,这使得中国面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在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方面的准备不足.例如,相关政策安排、服务体系的建设等都存在与老龄化社会不相适应的某些突出矛盾.为此,中国在实行"选择性退休"的同时,应从基本国情出发,进行与"选择性退休"相适应的结构性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多年不发展党员,疏于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以及党员发展"人口"不严、"出口"不畅,是影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党员的质量是党的生命,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必须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壮族人口达1700多万人,90%以上居住在广西,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超过1000万的60多个民族之一.在旧中国几千年的民族岐视和民族压迫下,壮族及其先民的族称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史籍记载中前后不一、繁杂多变,还常常夹杂侮意,以至于今天人们对壮族的"壮"字只知其原名为"撞",但对于"撞"名之源,仍然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其确切含义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鉴于此,对壮族的"撞"源及其含义的考究,聊添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2.
高铁能够促进人口流动速率从而加快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协同发展,而城镇化进程反过来又对人口流动与分布造成影响。中原城市群高铁交通轴线与小城镇密集发展沿线高度重合,构成了"高铁—人口—城镇"三者正反馈系统。当前郑州及周边城镇人口集聚趋势明显为中原城市群储蓄了潜在"势能",应汲取个别地方"高铁造城"中盲目开发的教训并按照人口流动与分布趋势做好小城镇规划与交通规划,将潜在"势能"转换为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13.
人口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发展问题.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度的人口规模、较高的人口素质、合理的人口结构,必将对其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人口规模不适度、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将会严重制约其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最新公布“五普“数据对黑河人口形势与未来发展对策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江兴 《新西部(上)》2007,(12):282-283
自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以来,安康市的计划生育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但是安康人口总体也隐藏着一些新型复杂的人口问题,对安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正视并深入分析安康存在的人口问题,统筹解决好新形势、新阶段安康的人口问题,对安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意义重大,也是理论工作者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本文依据安康人口"普查"资料,深入分析了安康存在的人口问题,并提出了统筹解决安康人口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2004年12月17~18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再生资源论坛"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6.
文丽  刘琳 《西部大开发》2011,(10):70-73
"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发展形势将呈现出明显新特征。如何掌握并厘清这些特性,提供有效的人口战略与政策,需摆脱传统的"只就人口看人口"的思维,以经济化的视角提供观察新纬度——"十二五"期间,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开始,劳动力人口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人口优势从廉价劳动力时代转为人力资本时代。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制约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应清醒地看到,"三农"问题的解决远未达到理想的程度.长期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虽然缓解了,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的矛盾仍很突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大量的农村人口收入和生活水平仍相当低.当前制约"三农"问题的各种矛盾主要有:  相似文献   

18.
苏州高新区"十一五"发展目标是: 一、经济发展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20%以上,2010年人均GDP3.5万美元(按户籍人口和现行汇率计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30%,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以上,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清朝山东人"闯关东"的成因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朝时期一向守土安命的山东人为"稻粮谋"而掀起了空前的"闯关东"移民大潮,并贯穿着清朝的始终.鲁人闯关东密切了山东与东北的联系,两地优势互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清朝时山东人多地少、土地兼并严重,人口压力过重,造成农业危机.视为"龙脉"之地的关东地区,土地宽广、人口稀少,吸引一代代的山东人违禁"闯关东",形成了清朝时期的一支移民大潮.  相似文献   

20.
周健 《改革与战略》2021,37(10):86-95
刘易斯转折区间日本实施的人口发展战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人口数量方面强调以控制人口增长为目的 ,虽然其对战后日本加快经济恢复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急速人口老龄化问题;二是在人口结构方面强调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目的 ;三是在人口质量方面强调以提升国民素质为目的 .后两者对战后日本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城乡间均衡发展等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中可提炼出其对中国的启示:一是不用纠结于所谓的"第一次人口红利"或"第二次人口红利",两次"人口红利"未必有先后的顺序,往往需要同时发挥作用,但对于中国来说,再造"第一次人口红利"已不现实,进一步释放和深化"第一次人口红利"以及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是中国还远没有到需要恐惧人口生育率下降的时候,仍要继续调控人口总量,但不应限制生育权,应及早地、积极地应对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