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1986—2010年兰州市就业数据,建立ARIMA模型,对兰州"十二五"时期就业的产业人数变动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兰州就业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就业的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过低;就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存在较明显偏离;二、三产业均具有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和城镇就业比重过低;兰州第一产业人数和第二产业人数所占比重均处于逐渐下降的趋势,第三产就业人数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兰州就业结构优化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向琼 《北方经济》2009,(6):29-30
本文在论述了汇率变动对就业影响的原理后,选用1980-2006年的数据,采用协整分析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年底就业人数、第一、第三产业年底就业人数构成比重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与第一、三产业年底就业人数、第二产业构成比重并没有明确的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3.
国际服务外包就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菲 《特区经济》2009,(6):270-272
本文从国际服务外包发出国和承接国两个角度,采用服务业失业人数和失业率、服务业各行业失业人数和失业率等指标,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发出国而言,国际服务外包会导致部分行业的失业比重增加,从而令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增加速度放慢,但不会导致发出国服务业就业比重的下降;对承接国来说,国际服务外包能够带来服务业的整体就业人数和就业比重的明显上升及其主要服务行业的就业人数和就业比重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年来一向平稳的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一方面,企业的用工需求下滑,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另一方面,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总量矛盾仍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5.
向琼 《北方经济》2009,(12):29-30
本文在论述了汇率变动对就业影响的原理后,选用1980-2006年的数据,采用协整分析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年底就业人数、第一、第三产业年底就业人数构成比重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与第一、三产业年底就业人数、第二产业构成比重并没有明确的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6.
河南就业结构的现状、问题与演进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向东 《特区经济》2006,(9):208-210
河南就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是:从产业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占大多数,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不足,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滞后;从城乡就业结构看,城乡就业比例失衡;从所有制就业结构看,国有单位就业比重过大,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迅速增长;从技术就业结构看,专业上表现为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层次上表现为技术结构水平低。总体上看,就业结构正朝着合理化与优化的方向发展。政府应按照市场规律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实行既有利于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鄞州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比较明显,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均衡程度均逐步减小,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均趋近于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将从第一、二产业部门向第三产业部门转移,并将导致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建议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就业并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1985年~2006年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通过ADF检验和格兰杰检验,运用OLS实证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总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可以带动国内就业增长.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方面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变动的影响正向关,对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变动的影响负相关,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
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不相适应 我国农村2001年人均纯收入已超过1990年城市人均收入(2300元人民币)水平,但是去年农村中第三产业就业占有率(农村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农村全部就业人数的比例)只有一成左右。而1990年城市中第三产业就业占有率(城市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城市全部就业人数的比例)达到了五成左右。从而农村收入水平不是影响农村中第三产业就业占有率  相似文献   

10.
新疆非公经济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城乡就业的特点是农村就业比重持续提高,而城镇在不断下降。但非公经济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农村的非公经济吸纳就业能力虽然在提高,但作用有限;而城镇非公经济在吸纳就业上作用显著。从就业增长潜力看,今后几年,非公经济就业将会超过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发展和就业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说明第一产业产值不是第一产业就业的格兰杰原因,但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是第一产业产出的格兰杰原因。第二产业的产值是第二产业就业的格兰杰原因。第二产业的就业不是第二产业产值的格兰杰原因。第三产业就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互为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过高的失业率往往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寻了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悖的现象,并据此总结了我国出现高增长伴随着高失业现象的原因,即源于经济体制改革和人口总量等历史因素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文章提出了四条缓解失业的对策,即保持制造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调整劳动力结构,完善就业服务及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受到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速和大学生扩招迅速这三大因素的共同影响,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各种引起失业的原因中,结构性失业问题的表现尤为突出,而民工荒主要出现的产业是第二第三产业,相比较我国第一产业存在大量的冗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一、我省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落后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村第三产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就目前来说,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地区之间很不平衡,新的产业还未出现,与我省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很不适应。第一,就业人数和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较低。据统计,1984年我省农村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199.5万,仅占三次产业就业总人数的9.2%,比1978年只增长3.2%,生产总值为25.8亿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中国1978~2005年第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和GDP的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及相应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二者的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第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对GDP有稳定影响,反向影响关系却在统计上不显著。GDP对于广义单位标准差新息的响应是将在第三期达到高峰,之后很快减弱。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对此的响应是在初期最大,之后缓慢下降。中国要释放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大的潜力,应注重在第一和第二产业基础上的第三次产业的增长质量而不只是速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GDP与第三产业就业的动态关联分析——基于VAR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中国1978~2005年第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和GDP的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及相应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二者的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第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对GDP有稳定影响,反向影响关系却在统计上不显著。GDP对于广义单位标准差新息的响应是将在第三期达到高峰,之后很快减弱。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对此的响应是在初期最大,之后缓慢下降。中国要释放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大的潜力,应注重在第一和第二产业基础上的第三次产业的增长质量而不只是速度。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法人单位数达到5099个,就业人数达到164.61万人;产业活动单位6253个,就业人数160.27万人。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这是一项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但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重持续下降、高等教育收费水平超过城乡居民承受能力、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偏低、高等教育结构失衡、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8.
蒋志强 《北方经济》2009,(22):88-88
本文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江西省1993——2007年第三产业产值与就业人数年度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江西省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其作为解决本省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手段与措施,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形势下,人们更加关注吸纳社会就业能力极强的旅游行业中的失业问题。由于行业特性,旅游行业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但导致目前我国旅游经济低效率运行的原因还有严重的摩擦性失业。文章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包括政府宏观调控以调整旅游行业劳动力供求,加强旅游企业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等。  相似文献   

20.
全要素生产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文章通过使用与前人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990-2012年中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发现中国经济历年来主要靠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拉动,但是2009年以后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开始超越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此外,文章计算出三次产业资本边际产出比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应当调整投资在产业间的分配以提高资本效率。最后,通过产业结构与三次产业就业关系的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能够促进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