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金平 《工业技术经济》1998,17(3):86-87,90
工业企业综合实力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概括了企业固有的本质属性,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如产品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由于工业企业素质是企业自身固有的本质属性,因此它是由企业内在条件决定。一般说,企业素质包括技术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人员素质。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是其技术素质、人员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三者的综合,这种综合特征具体体现为工业企业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2.
大中型国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十年的改革使企业活力不断增强。随着整顿企业,企业升级活动的开展,企业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现在的工业企业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企业在竞争中能否生存和发展,克服原材料涨价、资金短缺等实际困难,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发展壮大,是一个严肃尖锐的课题。要想克服困难,企业的唯一出路就是要眼睛向内,在提高企业素质上下功夫,以素质的提高,来增强企业的活力,集聚力量,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要,并使企业有个较大的提高。这就是当前工业企业面临的现状和任务,也是提高企业素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大中型工业企业活力进行评价是提高大中型企业活力的基础,它能够为提高企业活力指明方向。本文对大中型工业企业活力评价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提高了评价的方法。 一、企业活力评价的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大中型工业企业活力是指企业能以自身的力量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由于反映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指标是多方面的,因此,企业活力评价是一个综合评价问题,企业活力应由一套能够反映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七) 企业素质1、企业素质的概念。关于企业素质的定义,目前还不统一。《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一书中对企业素质是这样定义的: “企业履行责任,完成任务,做出贡献的基本条件”。日本人把企业素质称为企业体质,由此可以清楚明确地理解企业素质的含义。我们认为企业素质可定义为:构成企业的各要素(人力、物力、财力、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和各系统(生产经营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党政群组织系  相似文献   

5.
1995年度中国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最优500家中煤炭企业有10家为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价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和运行态势,个进经济增长方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国家经贸委与国家统计局,制订并运用了新的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把企业的总体素质细...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将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体系。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素。为了研究北京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水平与层次,我们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北京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情况做了一个概要的统计分析。 一、北京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概况 由于企业技术创新主要由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完成,因而我们的分析从企业技术开发机构设置入手。北京大中型工业企业数及拥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数资料如下:从统计资料来看,1998年北京大中型工业企业共511家,工程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0…  相似文献   

7.
经过10年来工业企业改革的实践探索,多种形式的企业承包制已成为工业企业改革的主要形式。我们认为,在多种承包形式中,对大中型企业的全员承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践证明。这种承包形式为建立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之间良好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提供了有效的经营形式,从经营形式上保证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根本方针的贯彻落实,已经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代表着深化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大中型工业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自1995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及自身发展的作用,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其生产力水平、盈利及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呈现出不同的走势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对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摆脱困境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上半年,国有大中型工业亏损企业的数量和亏损总额仍在不断增加。本文就如何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和怎样才算基本走出了困境进行讨论。提出了大中型国有企业基本走出困境的三个效益标志,并认为: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是否摆脱困境,关键是看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有没有根本好转;近期内,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要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减轻企业负担、加大企业破产力度和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等方面多管齐下;从长远看,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设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委员会,实现政企分开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公司也和其它国有大中型企业一样,面临着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经营管理粗放,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许多困难和问题。《劳动法》颁布以后,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挑战、职工受到严峻考验的新形势下,怎样贯彻落实《劳动法》,有效地保护劳动者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2001~2010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自主研发、技术获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基础、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积累的不同,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研发、技术获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着地区效应,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研发吸收技术获取的能力也存在着区域差异性.同时,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改造对全国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但国外技术引进和购买国内技术对全国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不明显.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湖北省经济增长的骨干与中坚,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活力,发挥其在整个工业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对提高现有的工业生产水平,振兴湖北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湖北省大中型企业的基本情况作一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统配煤矿都是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在我国煤炭工业中居于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全局和国家重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重点工业企业用煤将近90%是由统配煤矿调拨的。因此,搞活统配煤矿,更好地发挥统配煤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目前对搞活大中型企业,国家已经提出  相似文献   

14.
当今工业进入了后工业经济时代,工业产品集聚大量的高新技术,技术的创新周期越来越短。工业企业如要长期在全球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必须要高度重视产品的技术创新,使之产品包含的技术始终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之上。本文从江苏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影响其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如技术创新人员、机构、技术市场,从政府、企业和产学研多视角,给出提升江苏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经济增长理论和技术进步理论,运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1990~201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扩散和模仿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技术扩散的途径中,技术转移能够促进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而且影响最大;其次是来自FDI渠道的技术溢出,然而技术溢出会产生负面的技术进步效应;技术模仿也能促进技术进步,但是其影响不显著;由于制度等原因,本国的技术创新投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上述结论和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基本相同,两者相互佐证.  相似文献   

16.
工业装备的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40多年的建设,我国已拥有上万亿元的设备资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一批技术先进的工业设备,新建了一些具有现代化装备的企业,部分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得到了改善。但是,调查资料表明,全国工业装备总体水平,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装备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世界正面临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走在这次新技术革命前列的是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工业。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它和其它知识结合起来,就会成为影响生产力、竞争力和社会经济的决定性因素。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我国也必将进入信息时代。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搞好企业的信息管理是我国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探讨企业信息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关系。包括企业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本文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研究开发、制造能力、技术创新产出以及创新环境支持5个方面.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从而揭示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状况以及各地区在不同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最近,辽宁省委办公厅与辽宁省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对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7个市的484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厂长、经理进行了“关于搞活我省大中型企业”的问卷调查。辽宁省1989年底有大中型工业企业941家。这次调查的企业占全省大中型  相似文献   

20.
国有大中型企业兴办附属集体企业是一个普遍现象,几乎每个企业都兴办了少则数个、多则近百个集体企业。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大中型企业中附属集体企业的何去何从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为重点,分析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集体企业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和现状,提出集体企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