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市场》杂志辟有"咖啡吧闲话"栏目,不知道读者们去过世界著名咖啡连锁店星巴克没有?我想这可能是"明知故问"。星巴克在50多个国家拥有5500个以上的咖啡馆,号称"世界第一咖啡馆"。作为《国际市场》的定位读者群,很多都走遍海内外,谁还会没去过星巴克?  相似文献   

2.
北京同仁堂是始建于1699年的中华老字号中医药企业,在如今互联网时代,以其全新的姿态呈现,把中药与咖啡结合了起来,成就了咖啡市场的“网红”。回首2020年7月,亚非中心多语种网红走进同仁堂知嘛健康开启了一场健康盛宴,让它旗下一家名为知嘛健康一号店迅速成为社交媒体炙手可热的品牌,传统制药企业跨界新潮的养生咖啡馆,罗汉果美式咖啡、枸杞拿铁等中药材元素与现代时兴饮品相融合,传统中医药产业与时尚新潮行业发生了一次碰撞,跨界经营成为新经济发展状态下的新潮。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以中国一线城市咖啡馆行业的新进入者——北京同仁堂知嘛健康咖啡为研究对象,基于探讨影响消费者行为——消费频率来探讨北京同仁堂剑走偏锋跨界卖咖啡的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3.
当喝咖啡成为一种都市时尚时,咖啡连锁品牌在中国的竞争才真正开始。国际化与本土化如何融合?如何定义个性化体验?市场如何切分?已知的是市场会有赢家,未知的是谁会成为赢家。  相似文献   

4.
《连锁与特许》2004,(7):18-19
“我不在家里,就在咖啡馆里;我不在咖啡馆里,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咖啡馆里吐着烟圈的蓝山、漂浮着梦幻般泡沫的卡布奇诺、浓浓的加了奶的摩卡……,在这一杯杯暖手暖心的浓黑浆液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只剩下温和的心绪和宽容的胸怀。浅斟慢品的低曲,细腻得如行云流水般缓缓地流淌于心灵的河。一杯咖啡、一曲浅吟,原来生活是可以用这样的不经意来品尝。咖啡,就这么一下子窜进了人们的心里、生活中。  相似文献   

5.
咖啡图书馆将图书馆与咖啡馆共存结合,将咖啡馆的创意融入图书馆中,国内于2013年提出咖啡图书馆计划,而情调营销是咖啡图书馆成功秘诀,文章从四个方面探析了咖啡图书馆的情调营销,并提出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钱颖 《中国工商》2005,(2):98-100
从星巴克出售的咖啡价值谈起 从1971年西雅图的一间小咖啡屋发展至今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星巴克咖啡馆的成功源于长期以来对自身人文持质和品质的坚持:它特别强调文化品位,营造出一种家庭和工作以外的“第三场所”.一个时尚而温馨优雅的环境。人们在这里放松心情.摆脱繁忙的工作.可以稍事休息或是约会,以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补偿。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告》2003,(1):83-84
咖啡已经成为国内许多城市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超市里,咖啡产品被摆在显眼的位置;街道旁,装饰独特的咖啡馆不断涌现。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来中国的咖啡消费量正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在西方餐饮文化中占有重要席位的咖啡,曾被人们视为一种高贵、西化的饮品,而咖啡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其蕴含的文明色彩在淡化,而被现代传媒所渲染的生活情调感所代替。为了准确了解消费者对于咖啡的需求及咖啡市场的现状我们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温州、杭州、南京8个城市的2465名近3个月曾经喝过咖啡的普通市民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采用配额抽样方法,并按年龄层次和性  相似文献   

8.
咖啡是西方世界的神话,这种神秘的液体,填写了西方文明。在东方国度,甚至在古老“茶文明”盛行的中国,也成为一种莲勃发展的时尚。2003年7月第一家百怡Blenz咖啡连锁店在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开业,紧接着百怡咖啡在上海、广州、南京的连锁店也相继开张。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的认识百怡,帮助国内人士力加盟百  相似文献   

9.
季军的奋斗     
两年内坐上国内咖啡市场的第三把交椅,香港经验、华润背景?除此之外,太平洋咖啡更加明白自己的定位在哪里。太平洋咖啡,这家面目略带文艺和严肃气息的香港咖啡馆,自2011年进入内地以来,已经开设了164家门店(全球共307间),成为唯一能够与来自美国的星巴克和英国的COSTA抗衡的本土咖  相似文献   

10.
"咖啡就是附属品,给创业者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办公和社交环境,整合投资人和创业者的资源,这才是价值。""它的定位必须不是咖啡馆,这(咖啡馆)就是一表现形式,或者一计价标准。不过……我好像的确是在卖咖啡?"在和记者对话时,习惯了当夜猫子的苏的表  相似文献   

11.
卓博 《中国工商》2005,(3):177-177
咖啡作为时尚与美味的代表,受到了无数女性的青睐,但是,饮用咖啡如果不讲究时间反而会给咖啡女性的身体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2.
李兰 《销售与管理》2010,(4):122-122
请不要误会,放在您面前的这本《世界咖啡》,既不是谈论咖啡的品味与欣赏,也不是探讨咖啡馆的经营和宣传,而是向您展示一一种特别有效的集体汇谈方式。  相似文献   

13.
咖啡与名人一位维也纳艺术家说:“我不在家里,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巴尔扎克每天都饮用大量咖啡。他认为咖啡有助于灵感的发挥。他说:“一旦咖啡进入肠胃,全身就开始沸腾起来,思维就摆好阵势,仿佛一支伟大军队的连队,在战场上开始投入了战斗。”萨特和西蒙·波娃当年经常在巴黎花神咖啡馆(CafedeFlore)二楼的一个靠窗的位置约会,他俩每天坐在那里交谈、写作。1689年,巴黎第一家咖啡馆普各伯咖啡馆(CafedeProcope)开业。在普各伯咖啡馆二楼一个靠窗的角落里,至今还保留着一张“海明威之椅”——椅背的铜牌上刻着海明威的名字。18世纪初,普各伯最重视的座上客是作家伏尔泰,这位法国大文豪总像赌徒似的戒不了咖啡瘾,据说他每天都要喝上四十杯咖啡。海明威在巴黎丁香园咖啡馆用两星期的时间写了《旭日依旧东升》(TheSunAlsoRises)。康德,在早年时对咖啡并不太嗜好,但在晚年时,却对咖啡怀有特别强烈的依恋。拿破仑一生喜爱喝咖啡,他形容喝咖啡的感受是:“相当数量的浓咖啡会使我兴奋,同时赋予我温暖和异乎寻常的力量。”1732年,德国作曲家巴赫作“咖啡大合唱”(CoffeeCantata),讲述一个年迈父亲劝说自己女儿戒除饮用咖啡习惯的故事。但巴赫本人却不仅爱喝咖啡,而且也劝别人喝。音乐  相似文献   

14.
星巴克之变     
林风华 《中国品牌》2013,(11):78-80
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星巴克倡导办公室和住所以外的"第三空间"概念,给咖啡这一古老消费品赋予了时尚灵魂上世纪90年代末,星巴克(Starbucks)这个意译与音译巧妙结合的外来词进入了中国白领阶层的视野。从那时起,浓郁芬芳的咖啡、柔软舒适的沙发、清新舒缓的音乐、落地窗外的车水马龙,连同30元一杯的不菲身价,都成为一辈人时代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闲暇时在这样"超小资"的氛围内促膝而坐,对于死党闺蜜交流心迹、情侣丁克增进情感、同事伙伴融洽关系,  相似文献   

15.
石海威 《创业家》2014,(9):97-97
正在3W咖啡基础上做起来的垂直招聘社区3W咖啡馆曾被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众筹创业案例之一。2013年由3W咖啡馆孵化的拉勾网上线,并很快获得B轮融资。尽管拉勾网已成为一家估值1.5亿美元的公司,但许单单对《创业家》记者说,3W咖啡一度濒临倒闭。当初因为咖啡馆经营不善,许单单和3W创始人被迫思考转型出路,大家首先想  相似文献   

16.
在许多人眼里,去咖啡馆喝咖啡是一件很花钱的事情,普通百姓一般不会去消费。上海一位小伙子开的平民咖啡屋,将地道的咖啡带给普罗大众的,也为自己打开了财富之门。  相似文献   

17.
这是麦当劳第一次单独为咖啡做广告,在从"快餐连锁"到"快餐+咖啡连锁"的转变中,麦当劳开始全力出击。  相似文献   

18.
(生活着,而不是活着。一本书帮你实现创意创业梦)编辑推荐读了这本书,也许你不会了解如何煮一杯香浓的咖啡,却可以学会如何开办和经营一间有特色的小小咖啡馆,建立开好咖啡馆的坚实信心;也许你收获不到五花八门的咖啡知识,但能分享到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参差多态的创意思维。  相似文献   

19.
沈虹 《广告大观》2005,(11):142-143
每天都喝咖啡,自己煮或在楼下的咖啡馆。不是味觉的“崇洋”,而是咖啡的苦,除了清神醒脑,给广告人带来持续工作动力之外,苦里还有一种遮掩不住的多重感觉,在不同的时刻,像广告人的生活,是后天的缘分。  相似文献   

20.
美国最大的美食咖啡连锁店——史塔巴克斯咖啡公司,是近年来美国发展最快的连锁业之一,主导了咖啡销售方式的改革,被视为美国餐饮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看准潮流闯新路 史塔巴克斯的崛起,应是近年来执行品牌行销策略的最成功的例子。在10年不到的时间里,将一个无品牌、无“个性”的期货——咖啡,提高到高级、时尚的品牌商品,并使顾客体验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