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浙江的海宁是中国的经编之都。海宁的马桥对经编最有话语权。比之马桥,究竟还有什么地方敢称是"经编之都"?这还不太好说,反正在中国,这个城或那个城大多是"城"里面的人冲外面喊出来的。同样,海宁人也在喊:马桥是中国的经编之都,但喊的时候,他们的经编产品早已名声在外。目前,位于海宁马桥的经编产业园区开发面积已达4平方公里,园区内有经编及相关企业24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2家,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12家、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2家。2006年,海宁经编产业总产值超过102亿元,占海宁工业总产值的13%左右;仅工业园区的总产值就达到75.2亿元,约占全国经编业总量的1/4。预计2007年园区的总产值将突破100亿元。海宁是良渚文化发源地之一。考古证明,距今7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因其境东南濒海,历代不断筑修海塘以御潮汐之患,至清乾隆年间,筑成长达二十多公里的鱼鳞海塘,海水始宁,于是易名"海宁"并沿用至今。海宁自古就有纺织传统,这是海宁经编产业的历史积淀。事实上,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缘性,皮革、家纺和经编这三大行业之所以形成海宁的特色经济,都与这里的地域文化有关。那么,海宁是如何成为经编之都的呢?海宁人说:这里没有秘密。  相似文献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十一五"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这艘远航的战舰已经回港,回首这5年搏击沧海,一路风雨一路歌的艰难航程,惊涛几多,骇浪无数,终于乘风破浪直达彼岸。  相似文献   

3.
海宁,地处钱塘江河口,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城和观潮胜地,素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美誉。如今的海宁,经编是其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堪称传说的一个奇迹。说到经编,就不得不说海宁经编产业园区,这个以"经编世界,世界经编"叫响业界的特色产业集群,从2000年创建以来,第一个10年实现了经编产业的高度聚集,成为名副其实"经编的世界";从2011年开始的第二个10年,它迈上"世界经编"的征程——争取用10年的时间,成为昂首屹立于东方的"世界经编之都"!  相似文献   

4.
江哲 《商业文化》2007,(17):30-36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原名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位于海宁市马桥街道(原马桥镇),紧靠海宁大道,交通方便,其前身为马桥镇工业(经编)园区,于1998年8月经海宁  相似文献   

5.
《中国品牌》2011,(8):102-103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始建于2000年,是浙江省省级特色工业园区。2006年,经浙江省有关部门批准、国家有关部门审核,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园区是国家认定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同时也是“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2002年,园区所在地马桥镇(现城马桥街道)被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经编名镇”。  相似文献   

6.
陶云彪 《消费导刊》2010,(4):238-238
本文在对比海宁经编产品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提升海宁经编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即:鼓励企业开发产业用经编产品、加强后整理等技术投入、与相关院校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并实施名牌战略。  相似文献   

7.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经过16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从原料、织造到深加工成品的产业链,园区内呈现“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首责、行业自律”的综合产品质量管理环境和工作局面,园区从事经编业产业的企业有近600家,其中85%以上从事经编及相关产业,约占全国行业总量的20%,2016年园区出口经编产品货值预计超5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梁明 《中国品牌》2012,(7):22-23
常州,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清末民初,常州纺织、机械、食品等近代工业得到较快发展,1906年出现了第一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晋裕布厂,1932年,著名实业家刘国钧首创了纺织染联营模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常州成为闻名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并以乡镇工业发达为时代特征共同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如今,这里又冉冉升起一颗中国经编机品牌之星——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6月10日,"走基层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活动报道组走进常州,走进常州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海宁皮革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面对火热的国外市场和稳固的国内市场,对海宁裘皮市场进行了调研,总结了海宁裘皮市场的优势与劣势,探讨了海宁裘皮市场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杨其丰 《现代商业》2007,(27):257-257,25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海宁皮革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面对火热的国外市场和稳固的国内市场,对海宁裘皮市场进行了调研,总结了海宁裘皮市场的优势与劣势,探讨了海宁裘皮市场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期间,海宁市外贸出口规模列浙江省十强县(市、区)行列,但是海宁在自主出口品牌上的缺失日益成为其制约外贸发展的瓶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强海宁出口品牌建设,以供给侧改革挖掘外贸竞争新优势,提升海宁外贸出口结构和层次,是构筑海宁开放发展新格局的一项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2.
梁明 《中国品牌》2013,(8):50-51
为了总结和推广“走基层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活动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传播行业正能量,2013年7月3日,“走基层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总结会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副会长高勇、副会长张延恺、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等领导,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学军,全国纺织重点院校、经编产业集群、重点企业代表,以及50多家新闻媒体代表出席,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主持。  相似文献   

13.
近日,海宁市召开2014年“海宁制造”品牌价值评价工作启动会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关于“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的要求,全面推进该市“三名”工程的实施,今年海宁市首次启动“海宁制造”品牌价值评价工作并印发《2014年“海宁制造”品牌价值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徐艳 《中国市场》2012,(18):53-54
本文结合海宁实际,分析了海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信贷资金供给主体以及中小企业、政府性项目建设、居民百姓的置业消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等四大类主要需求主体供求现状,并从金融产业、民间资本、政府及发展环境等角度提出了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金融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9月15日晚,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多名村民,就“环境污染问题”,向位于该村的晶科能源海宁工厂讨要说法。9月19日下午,晶科能源承认,海宁工厂含氟固体废料堆放不当,致使该固体废料在被暴雨袭击后经雨水管线排放至附近小河。虽然,此前“晶科排污导致村民患癌”已被认定为“谣言”,但其污染事实,也因此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16.
提起浙江省海宁市,人们会想到钱塘潮和皮革。钱塘潮当然得归功于大自然的造化,而谈到皮革,就叫人不得不对海宁人肃然起敬了。海宁原本无牛皮、羊皮、猪皮的丰富资源,然而海宁人的制革技术却在全国首屈一指,加上海宁人的善经营,从而使海宁成了中国皮革的集散地。海宁的皮革工业产值和产量都占全国皮革工业总产值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在2001年,截止到10月,海宁市已生产牛皮毛皮430万张,各类皮革制品3292万件,产值达90亿元,其中出口 200万件,出口额达28亿元。在海宁,除了有3000多家直接生产和经营皮革制…  相似文献   

17.
说起常熟梅李镇,都知道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江南文化古镇。镇内建于宋朝的聚沙塔和月河古桥,是梅李镇的象征和历史见证。历史照进现实,如今,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梅李。近年来,梅李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2011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3亿元,工业总产值31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亿元,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梅李镇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经编名镇"、"全国纺织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基地"、"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江苏省园林小城镇"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8.
何晓春 《浙商》2011,(3):70-71
这位自称“时尚的小皮匠”的“大将军”,在16年前接受组织委派组建海宁中国皮革城。在浙江省乃至全国,海宁中闰皮革城董事长任有法是为数不多的自始至终带领一家专业市场走过16年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9.
臧政齐 《光彩》2013,(5):42-44
提到皮革业,业界有句话叫做"南海宁,北辛集",历史上的海宁和辛集,皮革业的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浙江海宁和河北辛集南北对峙,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两个皮革生产基地.近日,记者前往辛集国际皮革城,深入了解"北辛集"在传统行业基础之上的创新转型. 变迁与转型 辛集人制作皮革已经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久负盛名.清朝中叶,辛集镇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皮毛集散中心.从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至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前这一阶段,是辛集皮毛业发展的鼎盛时期,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皮毛生产体系.当时,辛集专营皮毛转运批发业务的皮庄、皮店达到123家,外国人在辛集镇设的洋庄有24座,因而获得了"辛集皮毛名天下"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辛集皮革这一传统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辛集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皮革皮衣之都".  相似文献   

20.
赵润田  檀梅 《商业文化》2007,(17):18-22,24-28
浙江的海宁是中国的经编之都。 海宁的马桥对经编最有话语权。 比之马桥,究竟还有什么敢称是“经编之都”?这还不太好说,反正在中国,这个城或那个城大多是“城”里面的人冲外面喊出来的。同样,海宁人也在喊:马桥是中国的经编之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