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26日,央行正式向支付宝颁发国内第1张《支付业务许可证》,悬而未决10年之久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身份问题终于尘埃落定.共27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按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支付机构只能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且在该商业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只能开立一个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在获得牌照的企业额手相庆的同...  相似文献   

2.
叶欣 《时代金融》2013,(33):143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发展迅猛,备付金的监管问题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本文在分析了第三方支付的流程和作用的基础上,对于第三方支付服务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给予了重点分析,并对流动性风险的评估方法和控制策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网络时代,网络第三方支付已然成为商家和消费者买卖活动的主流消费模式,但随着网络第三方支付数量的不断增多,各种潜在的资金和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现目前,国内法律对这方面还缺乏完善、成熟的规范体系,存在立法空白或是不明确的风险,很难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故本文主要以网络第三方支付为基础,论述其中潜在的风险及如何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国初步构建了第三方支付监管框架。但相比美欧等第三方支付发展成熟国家,我国的监管体系仍显薄弱,在立法层次、分类监管、备付金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及监管与创新关系等重大问题上仍需进一步完善和突破。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美欧等国际监管经验,充分剖析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规律及风险属性,在上述有关问题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植凤寅 《中国金融》2012,(21):90-93
主持人的话:2012年的"十一黄金周"带来的不仅是旅游的狂热,也同时催生了网上购物热潮,吃喝玩乐、家电家装以及话费充值、信用卡还款的用户数量大增,而这一切都与第三方支付直接相关。从最初的"无证驾驶"到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对外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2011年5月发放首批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即所谓"牌照"),我国支付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创新的速度以及竞争的程度都在加深。多少"钱景"值得众多机构趋之若鹜?又有多少"险景"隐在其中?而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以"非金融机构"的身份越来越多地参与金融业务可能  相似文献   

6.
2013年全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各类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元,同比增长43.2%。其中线下POS收单和互联网收单分别占比59.8%和33.5%。新兴的网络支付给传统第三方支付和商业银行带来了挑战。本文介绍了我国第三方支付的格局,并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现实约束探讨了第三方支付企业变身互联网银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蒋军 《财会学习》2020,(12):244-245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第三方支付极大地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也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了新的市场。由于买卖双方收付款的时间差等原因,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内存在大量客户备付金,目前在第三方支付客户备付金的内控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信息技术衍生的安全隐患、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和对银行的高度依赖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完善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健全第三方支付客户备付金的内控体系、建立多元资金保障机制,以期提高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内控水平。  相似文献   

8.
银行支付业务的战略重要性:基于第三方支付发展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99年开始兴起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市场规模之大、业务范围之广已经对银行传统支付业务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和银行业竞争的加剧,银行利差收入下降,中间业务等非利息收入业务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本文从第三方支付发展的角度,在深刻分析第三方支付飞速发展的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银行应借鉴第三方支付成功的经验,从竞争战略上重视支付业务,为我国银行在现行的经济形势下优化盈利模式和发展对私对公业务提供一个可选思路.  相似文献   

9.
第三方支付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时代金融》2012,(17):167-168
第三方支付是电子商务的一个主要环节,掌握电子商务的支付方法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一些主要的支付方式,如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提出第三方支付应该更加重视自身模式的创新的建议,才能使自身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王慧 《云南金融》2012,(6Z):167-168
第三方支付是电子商务的一个主要环节,掌握电子商务的支付方法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一些主要的支付方式,如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提出第三方支付应该更加重视自身模式的创新的建议,才能使自身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前言作为互联网金融大潮的"急先锋"与"开路者",第三方支付业务深刻影响着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发展,服务于各类交易的贸易金融业务更是成为直面第三方支付业务冲击的前沿。深入研究第三方支付运行模式发现,现阶段第三方支付业务以依赖商业银行现有支付清算网络的"寄生式"运行模式为主,是商业银行支付服务分工外部化的表现,对银行支付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需要商业银行特别注意的是,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兴的支付结算方式,第三方支付跨境业务对现行外汇管理形成了一定冲击。本文探讨了第三方支付跨境业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严格市场准入、完善操作规范、加强真实审核、防范信用风险及监测非法资金转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中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有着高速的发展,第三方支付中客户备付金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现有特征,重点研究分析第三方支付机构中的客户备付金抽离问题,分析其微观形成机理及其对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并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析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用金抽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指出客户备付金抽离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及客户支付行为的影响,央行的监管对第三方支付的运营既有正的利益促进作用,又有相反方向的利益减少影响。最后,结合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抽离的必要性,提出从根据中国国情完善监管框架、多方协作以保障客户备付金安全性、依据大数据时代优势监管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健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监管等方面完善监管政策,实现既控制风险,又鼓励金融科技企业。  相似文献   

14.
第三方支付有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现状入手,对第三方支付目前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现状入手,对第三方支付目前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银行是最早从事第三方支付的组织机构,银行支付曾经长时间作为第三方支付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出现,拓展了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范围,赋予了第三方支付新的、更深内涵,使得银行不得不重新审视第三方支付的创新发展。本文首先从客户体验、产品创新和成本控制等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第三方支付机构成功的原因;然后从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定位、银行内部客户管理职责以及支付结算政策环境等三个角度研究了银行如何应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挑战,与之实现真正共赢的问题;最后,本文引入交易银行服务理念,提出了做大做强银行支付,推动支付结算业务升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支付服务分工的不断细化,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借助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广泛参与支付业务,这些机构支付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较好地满足了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支付的需求,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业务的发展,对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相关制度规定已远远滞后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完善跨境支付业务的外  相似文献   

18.
第三方支付:迷雾与变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银监会在2009年3月下旬向各大银行下发了《关于“支付宝”业务的风险提示》后,央行也于2009年4月17日发出公告,要求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金融机构须在2009年7月31日之前进行登记备案。央行、银监会的上述举措充分显示了金融监管部门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问题的重视和规范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决心。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厂商或将迎来发展中的重要时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迅猛,覆盖场景广阔,不仅有网购、网游、电信充值,还包括水电煤缴费、信用卡还款、日常小额多频转账汇款等,极大地便利了人们日常生活。据统计,我国流通中的现金与GDP的比值从2006年的12.8%下降至2010年的11.2%,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发展,对现金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替代作用。2010年,我国支付量达到了1,600万亿元。截至2012年第二季度,我国网络支付的总规模已经达到9456.6亿元,环比增长23%。2012年第三季度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764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3.1%,同比增长73%。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大家对第三方支付业务风险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性质,学界存在争议,存在"保管"和"托付"不同主张。目前我国法律已经明确客户备付金是支付机构为客户保管的财产,资金所有权属于客户。但是实践中客户备付金均以支付机构名义存放于商业银行,支付机构与备付金存管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还没有完全明确。之所以存在性质界定模糊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备付金存管制度尚不完善,特别是没有要求存管银行建立二级账户,导致资金运行不透明,权属关系界定不清;也造成资金可能被支付机构挪用从而出现无法兑付的风险。在这一点上,纸质时代曾经出现的兑付危机可以为电子化时代的风险应对提供启发。如果支付机构不挪用客户备付金,兑付风险主要来自备付金存管银行。而一旦备付金存管银行破产,按照目前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支付机构的客户难以得到存款保险保障,未来需要改进。可以借鉴美国存款延伸保险制度,通过备付金账户独立化和二级账户可识别化,将备付金账户存款保险延伸至备付金真正所有人,即支付机构客户,从而有效保障客户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