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相似文献   

2.
沈俊 《财贸研究》2004,15(5):121-12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以理解为,由于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非总相一致,作为经济信息系统的会计,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具体而言,应以交易或事项的发生是否导致相关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为判别标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总能完全反映其实质内容,而在会计必须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真实性的要求下,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进行会计核算和反映,而不能仅仅看其法律形式。2000年末,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制度》中正式制订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对于发展我国的会计理论,指导企业会计实务,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一)重法律形式而轻经济实质。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含义,要求会计资料应如实反映其交易或经济事项,必须根据其经济实质,而不是只根据其法律形式进行反映和核算。因此,当交易或经济事项的实质和法律形式相背离时,会计核算应该根据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5.
一、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一)重法律形式而轻经济实质.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含义,要求会计资料应如实反映其交易或经济事项,必须根据其经济实质,而不是只根据其法律形式进行反映和核算.因此,当交易或经济事项的实质和法律形式相背离时,会计核算应该根据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财务核算往往是以法律形式取代了经济实质.在财务核算过程中,由于受税法的重大影响,依然按照稳健性而不是持续性的原则作为资产计价的基础,资产被定义为未来的经济利益,资产的计量是按照历史成本而非现值,有些产品销售后,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确认为销售收入的实现,但未来又发生商品退回等事项,却表明与该商品相关联的风险并未完全转移.  相似文献   

6.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企业财务会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因为财务会计是用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反映.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对外提供与企业的财产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财务信息,它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为了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更好地满足信息用者的需要.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提出了质量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本文重点探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房地产企业收入核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16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由此可见,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该文通过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会计工作中实质重于形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吴燕 《现代商业》2008,(6):142-143
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之一,在会计核算中,对于实质与形式不相一致的交易或事项,以职业判断为基础,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处理,保证信息质量,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相似文献   

9.
一、各国会计准则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界定 (一)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企业会计制度》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企业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实质重于形式是实现会计信息质量"客观真实"的内在要求。其核心是当交易与事项内在经济实质与外在法律形式分离时,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的具体选择。会计信息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体现了具体准则与基本准则的协调一致性。也是实现会计目标"决策有用与接触受托责任"的必然选择,从而避免对会计使用者产生决策误导。  相似文献   

11.
一、各国会计准则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界定(一)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企业会计制度》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企业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的原则之一:“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就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要反映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是其表面形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售后回购与售后租回作为两种新的交易方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从本质上讲,售后回购、售后租回是一种融资行为,目的是解决企业现金流的问题,相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其他销售方式有明显不同,并不能确认为收入,所以两者的会计核算就会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今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六条规定了“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的原则, 同时新准则还突出相关性、弱化可靠性原则。这也可以表明,当代西方理论界所争论的原则导向,而非规则导向抑或目标导向在我国准则中得到明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新经济业务出现,必然会导致更多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形式和经济形式不相符的情况.本文分析了在会计核算中的融资性租赁、售后回租、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关联方交易等经济业务的实质内容,阐述了坚持会计核算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前进,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经济活动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因而更加凸显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重要性,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本文着重论述了工程企业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更好的运用该原则,进而做到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借以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指出了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如何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使其能更真实、完整地反映工程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16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由此可见,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该文通过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会计工作中实质重于形式的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世界带入了网络经济时代,网络银行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网上购物的迅速发展和银行业的业务缺失促成了第三方支付的诞生。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紧密合作,为电子支付的实现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商》2016,(9)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原则要求企业不应只将交易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还应该按照交易的经济性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它能够有效促进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的规范、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并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本文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做一些粗浅探讨,并说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规定了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要重视专业分析和判断,不能仅仅根据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会计处理,而应当首先和重点考虑经济业务的实质,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在实际工作中,在资产确认、合并会计报表、收入,租赁、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等业务中有广泛运用.同时,由于该原则存在固有局限,会计人员在运用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19.
<正>财政部正式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实体内容方面做了改动和变化,其中,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方面,首次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纳入会计制度。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一条国际上所普遍遵循的原则,它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发展对会计行业的要求不断的提高,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侧重于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反馈,在会计行业中有着一席之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提出了当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之间存在差异时,应更侧重于对经济实质的披露和统计,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对规范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起到督促作用,极大的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了会计报告质量的真实性。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本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充分发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优越性,从而使会计信息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真实公允的反应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