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为有效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完善我国的省以下财政体制。目前全国已经有18个省试点“省管县”,受到政策扶持的县(市)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省管县”在很多地区被证明是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现实路径。本文从省管县体制提出的背景出发,对该体制实行的理论依据、优势加以分析,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具体做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联系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间因经济发展而形成的摩擦和趋同现象,而运输联系通过各类运输方式的有效承载,可以降低这一空间差异、实现区域间的一体化。作为实现运输联系的唯一方式,区际交通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序参量。文章基于耦合与耦合度的基本概念,构建区域经济-区际交通耦合系统。围绕经济与交通两大子系统,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欧盟为例,实现对区域经济与区际交通耦合发展过程的定量测算。研究结果发现,在泛欧交通网的作用下,欧盟经济及其交通的相互影响程度和协调程度在逐年提高。积极的交通政策,不仅使区域经济联系与运输联系更加紧密,还能进一步推动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经济与区际交通之间乃至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行的“市管县”体制日益暴露出来的弊端,阻碍着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也加剧了市县之间的矛盾。区域一体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实施和推行“省管县”体制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是科学发展观理念的一种体现和表征。  相似文献   

4.
浅析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的差距问题日益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建立一个怎样的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机制,是发展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议题。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包括调控的对象,目标和手段。我国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对象以省级行政区为主,目标是实现区际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和区际经济协调发展,调控的政策手段为财政,货币和区域贸易及对外开放政策等。  相似文献   

5.
区域政策作为影响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将影响区域的经济结构和区际间生产力格局,博弈均衡的变动又将反作用于区域政策的制定过程。在制定区域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目标区域和其经济关联区域的理性经济行为,引进事后推理机制,对政策的实施效用和效应进行预测和评估,以促进区域利益的最大化和区域政策目标实现的相对统一。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中国现行的市管县体制的很多弊端已经暴露,与此同时,强县扩权和省管县体制的条件正在不断成熟.推行强县扩权和省管县体制不仅存在着众多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阻力,包括我国巨大的地区差异,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实施使市级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民族区域自治问题以及权力重构和监督机制的困难等,因此现阶段要逐步缓慢地推进强县扩权和省管县体制.  相似文献   

7.
聂斌  杨晓燕 《时代经贸》2007,5(12X):69-69,71
现阶段,中国现行的市管县体制的很多弊端已经暴露,与此同时,强县扩权和省管县体制的条件正在不断成熟。推行强县扩权和省管县体制不仅存在着众多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阻力,包括我国巨大的地区差异,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实施使市级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民族区域自治问题以及权力重构和监督机制的困难等,因此现阶段要逐步缓慢地推进强县扩权和省管县体制。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副教授杨开忠完成的《中国区域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在系统描述建国以来我国宏观区域发展特征和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说明和解释我国区域发展和运行的区际分工转型学说;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分工政策论”或称“中性区域政策”的系统主张。认为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区域政策目标应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实现这一目标既不能经由倾向不发达区域的平衡区域发展战略,也不应通过倾向相对发达区域的不平衡战略即所谓梯度发展战略来实现,关键在于发挥地区优势、合理组织区际分工与联系。贯彻这一战略须实施区域一体化政策、区域产业政策和问题区域重点干预三位一体的政策工具,其中,区域产业政策至关重要。与我国八十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区域经济政策是企业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通过经济政策的实施对经济资源的配置在宏观上进行指导,从而促使区域形成自己的经济格局和产业空间布局。只有用多种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将从区域财政政策、区域金融政策、区域产业政策等几个方面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探讨,以研究区域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区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因而,科学把握发展变化中的新业态,为区域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国家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加快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十一五”以来各地区经济发展格局仍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国家区域相关政策,从而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时期区域间发展总体协调,对深化区域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经济区与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国  赵群毅 《经济地理》2004,24(1):8-12
首先通过对山东既有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思路的评述,结合目前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提出了以城市经济区为基础进行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的基本思路。然后通过对山东省城市中心性的分析确定了6个省域中心城市,并对6个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了提出了山东省城市经济区划分方案。最后文章提出了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框架,并对各城市经济区的区内组织和以四条主要联系通道进行区际协调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浅谈交通运输对于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本文在交通运输对于区域性经济发展系统分析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交通运输条件、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特点及需求,针对性地提出了黑龙江省经济与交通的相互影响,黑龙江农业大省应制定的区域经济政策,以期能为相关研究及规划编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省管县"体制改革是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应运而生的,它是地方政府改革的重要方向。它避免了"市管县"管理体制的种种弊端,并有其一定的现实性和可行性。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实际运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并分析其根源,以理性的态度面对改革,有针对性地指明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耗散结构是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应是一个不断形成新的耗散结构的过程。区域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本质上要求该系统稳定有序地发展,因而把区域经济系统建构成耗散结构模式应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思路。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可采取如下策略:一、实施区际开放,努力实现区域内外市场对接,形成耗散结构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首要条件是开放。因而,发展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问题是实施对外开放,这包括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壁垒,实现区际间的开放,促进生产要素在区际间、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充分有效地利用…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主要是指中央政府)干预区域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它通过政府的集中安排,有目的地对某些类型的问题区域实行倾斜,力图促使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格局协调并保持区域分配合理。尽管不同的国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仍有许多共同之处值得思考和借鉴。一、中外实施区域经济政策差异分析1、中外实施区域经济政策的政治经济体制背景差异美国是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联邦政府的区域政策从制定到实施都与美国奉行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制度相吻合。尽可能让市场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始终是美国经济理论的主流,也是历届政府遵…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洋经济的区域特征分析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双 《经济地理》2012,(6):80-84
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研究不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特征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选择了资源禀赋、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就业状况、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技水平等衡量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指标分析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区域分类,并归纳了不同类型区域的某些共同特征,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与市管县体制相比,省管县体制使得县级政府获得了更大的财政自主权以及行政管理权,有利于县域财政收入的增长.广东省省管县优先进行行政管理权下放,随后进行财政直管,探索出一条适合省情的改革道路.在省管县改革之前,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并且省内县城经济发展不均衡.通过近两年来的省管县改革,广东省县级政府行政及财政自主权扩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高涨,县域经济发展也开始提速,这说明省管县体制对广东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济地理》2012,32(6)
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研究不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特征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选择了资源禀赋、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就业状况、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技水平等衡量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指标分析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区域分类,并归纳了不同类型区域的某些共同特征,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本地市场效应模型,本文首先从资本可以跨区域流动、劳动力不可以跨区域流动的假设入手,经过理论推导证明,在本地市场效应存在的地区,扩大内需可以兼顾经济增长和区际协调发展.然后进—步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和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在经验上证实了我国区域层面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这意味着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可以兼顾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与公平.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针对扩大内需、资本跨区域流动和劳动力的“区域内城乡统筹”战略分别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河南省省管县改革后2004-2011各年截面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分析了“省管县”政策对提高被省管县经济增长效果的作用。主要结论是,改革初期(改革当年外)“省管县”政策确实促进了省管县经济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效应逐步弱化。这表明,需要适时检查和评估“省管县”政策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管,形成改革对县市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