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GDP和人口数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变异系数及空间中心统计法、地带分离系数法,从时间维度及空间角度对环渤海经济区44个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环渤海经济区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第二、三产业收入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程度加大,产业的地理集中效应大于产业的结构效应;②辽宁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经济中心向辽宁方向偏移,而河北及山东经济区合力拉动人口中心向西南方向偏移;③地带内发展差异特别是河北经济区的发展差异是区域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地带分离系数以2008年为拐点呈现“U”型结构.最后提出促进河北地区的发展是环渤海经济区在今后的发展中的主要着力点,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文章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定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引用国外的区域分离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即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城乡两大区域逐渐收敛趋同。通过各市县经济增长对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贡献的空间分析,得出江苏省城市、农村、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分别表现为向下收敛、向上收敛、向上发散和向下发散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1995—2008年人均GDP和GDP为基础数据,结合传统区域差异的统计方法与空间计量经济学软件GEODA,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整体经济趋同趋势不明显,经济发展的二元化结构严重且空间惯性强,形成了以成都市为核心的发达区及川北、渝东北落后地带区,核心区的经济极化作用占主导且极化趋势有所加深。川渝内部差异和五个次级经济区之间差异及成都经济区内部的差异分别是成渝经济区总体差异的在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上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采用传统统计学和ESDA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2010年长江中游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经济区绝对差异持续扩大,相对差异呈"M"型变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差异是经济区差异的主要贡献者;GlobalMoran’s I指数为正,县域经济空间相关性波动式减弱。②高水平县域有所增加,主要集中于省会城市下辖县域、地市市区或县级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明显;县域经济呈现出两级"中心—边缘"的空间结构。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经济基础因子对经济差异影响最大,行政因子、工业化因子分居二、三位,市场因子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冉建宇  张建升 《生产力研究》2011,(10):182-183,186
文章通过建立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2009年我国31个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来看,服务业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所有制结构、城市化率、地区人均收入水平等变量都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影...  相似文献   

6.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促进经济增长,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20倍,平均每年以约10%的增长,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本文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问题,依据定性研究结果对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制度变迁、资本等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1978-2012年,市场化程度等对我国经济增长都起到正向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东部受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外贸水平等具有正向作用;中部受市场化程度等正向影响;西部受外贸水平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淮海经济区126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锡尔系数分析方法对以淮海经济区为案例的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定量测度,发现省际差异对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大于省内差异和市内差异的影响,是构成淮海经济区整体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区域旅游重心是衡量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动态变化的重要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性和差异性特征情况.本文采用重心模型,利用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近12年的四项旅游经济数据指标,探究分析了该区域旅游重心演变的路径特征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成渝经济区城市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选取13个指标从不同侧面对成渝经济区城市化水平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是成渝经济区城市化水平相关关系中最强的影响因素,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因素,经济密度、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口状况和医疗水平是影响城市化水平不可忽略的因素,第三产业在推动城市化中的作用已超过工业化的作用。相对而言,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比率、人均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能力指数对成渝经济区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方法很多,但是将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直接应用于具体城市却是很少。援引区域经济差异的概念及研究方法来分析珠三角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通过数据具体分析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及差异程度,并最终给出导致城市发展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从三次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以及主要工业产品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对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之后发现,环渤海地区的省市间只在三次产业机构这样的宏观层面上具有较高的相似系数,而在工业内部以及主要工业产品上相似水平大大降低。因此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间只有一定程度的趋同。不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并且这种趋同现象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武汉城市圈节约型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取得成就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武汉城市圈节约型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认识约束、机制约束、政策约束、规模约束和科技水平约束等一般性制约因素,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市场开放程度、信息化水平和国际化影响因素等根本性制约因素,以供武汉城市圈在节约型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针对诸因素,采用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个经济体内各地区生产要素投入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差异性的根本原因,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关键性因素。据此提出假说:一个经济体内生产要素投入变动的地区差异,将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产生影响。具体来说,发达地区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将加剧区域经济增长发散;而落后地区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将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基于假说,进一步分析生产要素的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得出两个重要推论。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和全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证实了两个推论,与研究假说相容。  相似文献   

14.
泛珠三角是横跨东中西部,包含沿海发达地区和内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区。探析泛珠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影响泛珠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泛珠三角地区以沿海城市群和内陆各省会城市为中心的中心-边缘结构分布显著;区域内空间自相关趋势在加强,空间集聚现象显著;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都表明内部经济差异在缩小,区域合作取得一定效果;人均GDP总体空间格局稳定,局域内发生演变,人均GDP增长速度的冷热点区域变化较为明显。空间计量表明,工业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显著,城镇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城镇劳动人口没能充分发挥作用,表现出城镇就业人口的规模不经济。  相似文献   

15.
刘建兵 《技术经济》2009,28(2):66-74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手机设计产业的发展历程,揭示影响研发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作用机理。研究显示:从手机设计产业来看,技术体系结构、市场和区域专有因素等对研发服务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技术体系结构是决定研发服务业能否独立为产业的关键因素。政府在推动研发服务业发展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及其协同演化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李程  鲍健波 《技术经济》2014,(12):59-64
从理论上探讨了标准化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内在机制。构建了两部门模型,分析了可标准化服务部门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利用2003—2012年中国服务业的省际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对可标准化服务部门的溢出效应进行了估算,利用DEA方法对服务业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可标准化服务部门要素的边际产出高于不可标准化服务部门,发展可标准化服务部门有利于服务业增长;可标准化服务行业对不可标准化服务行业的溢出效应为负,原因在于可标准化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低,因此在当前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对可标准化服务行业内部进行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服务业开放程度的加深,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的规模正在迅速增长。由于服务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区位决策也必然不同于制造企业。文章试图从服务业的特征出发,探讨服务业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服务业FDI在中国的区位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系统整理了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初步的理论分析框架,从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分析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投资区位选择行为。随后,利用1998-2004年中国大陆15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结果发现:(1)从全国来看,基础设施和政府干预程度是影响我国服务业FDI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2)在东部地区,服务业FDI体现出较强的追随客户的特性,而中西部地区需要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才能吸引更多的服务业FDI;(3)分时期的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FDI追随客户的特性有逐渐加强的趋势。此外,服务业跨国公司在投资时一直对经济开放程度高的地区有所偏爱。  相似文献   

18.
劳动生产率是衡量服务业增长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1978~2006年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现状,并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方法考察了其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呈稳定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则基本无差异,且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在分别考虑了截距项、时间趋势、时间特殊效应、省份特殊效应、省份时间效应与序列相关等因素的影响后,我国各省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内部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均存在条件性β收敛。  相似文献   

19.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conomic growth are various and complicated.This paper has especially probed into calculating and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of the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First, on the basis of considering human capital quality, we use Gini coefficient law to calculate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coefficient of our country's each province (municipal or district); Seco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calculating of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coefficient, considering input of material capital, average education level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we set up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model and use the panel data to examine the model. The result indicates the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coefficient of each province (municipal or district)in inverse proportion to economic growth (- 0. 108). The last i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text.  相似文献   

20.
邱瑾  戚振江 《财经研究》2012,38(1):38-48,83
基于矩阵指数空间规范(MESS)模型,文章以浙江省69个市县为例,采用Bayes方法对服务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各市县的服务业存在显著的空间相依性和空间异质性。地区的服务业从业人员比例、人口密度、工业产值以及地方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不仅对本地区的服务业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还对邻近地区的服务业有正向溢出效应;而地区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服务业的发展则是一个抑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