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徽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英文全称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Association,缩写为CIUR)是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以促进我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目标,由产业界、教育界、科技界及学术界致力于产学研合作的部门、单位以及热心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产业》2011,(2):73-73
围绕“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建设目标,珠海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制定实施以《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珠海市产学研合作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全面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核心的政策保障体系,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走出了一条机制灵活、模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产学研合作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有利于集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自的优势,已经成为当前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产学研合作体的参与者及其扮演的角色入手,提出企业应在产学研合作体中居于主导地位,并针对陕西科技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情况,阐述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陕西省的特殊意义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有效运作的重要环节,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合理配置产学研各方资源,促进技术创新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世界各国在产业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多数都是以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来实施的。尽管产学研联合是各创新主体之间的行为,但从其已经广泛地融入到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角度来说,政府有必要推动产学研的结合。从国外的经验看,政府促进产学研结合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是政府设立专门的计划,直接支持产学研结合;二是建立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服务机构和研究机构,以及建设科技园、创新中心和孵化器等产业群形态的产业聚集区,为产学研结合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三是鼓励产学研之间自发开展合作,包括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以及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产业》2007,(10):F0003-F0003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提升产业和国家核心竞争力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是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目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她将成为连接产、学、研各方的纽带,对于推动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一个跨文化合作。影响合作的因素很多,合作各主体之间的亲密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运用冲突分析理论,构建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的亲密度分析模型,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寻求均衡稳定的方案,并提出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措施与结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产业》2011,(6):68-69
为了奖励在促进政产学研用结合及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积极性,鼓励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奖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经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组织开展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选活动。2011年度评选活动的相关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8.
熊贞 《特区经济》2014,(4):204-205
本文以产学研合作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合作过程中治理机制的缺失找出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博弈模型研究各主体行为选择的特征,这对规范产学研合作运作过程、构建有效正式的治理机制,促进产学研联盟长久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产业》2014,(1):68-85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专门针对我国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设立的产学研界唯一奖项,旨在鼓励和表彰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充分调动其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升我国整体创新能力,更好地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合作促进法》(专家建议稿)牢牢抓住国家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定位、产学研合作的具体模式,产学研合作的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的知识产权、产学研国际合作、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搭建以及中小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机制下的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创新:机遇与挑战(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刊特邀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段瑞春撰写了《产学研合作创新:机遇与挑战》一文,全文分为五部分:一、关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战略定位;二、关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技术转移;三、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产权;四、关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战略策略运作;五、关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国内与国际互动。上期刊发的是文章第三部分,本期刊发第四、五部分。  相似文献   

12.
常宏建  张震  任恺 《山东经济》2011,27(2):73-77
产学研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将直接影响知识在网络中的流动效应,最终决定产学研合作效率。论文将产学研合作中的管理问题抽象为小世界网络模型,建立对应于复杂网络理论中相关参数变量的映射关系,分析产学研合作网络拓扑结构,系统地构建了产学研合作网络模型,对产学研合作网络状态、合作效率以及各种宏观和微观网络特性进行测度,可以作为产学研合作参与主体制定政策的依据,以提高产学研合作效率,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010年,我受教育部党组委派先后在广东省教育厅、科技厅挂职副厅长,担任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合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直接参与了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深深感到,在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省推进省部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实践,为我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树起了一面新旗帜,  相似文献   

14.
关于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学研合作是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促进湖南省产学研合作,有效利用高校资源,我们对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本调研报告。报告总结了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模式、基本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对相关的政策建议进行了简要的梳理。这对促进湖南省乃至全国产学研合作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增进与各省产学研合作工作的相互了解,探索区域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近期组织了赴江西、辽宁两省的调研考察活动,收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产业》2014,(1):88-88
为提升我国企业整体创新能力提供试点和示范,进一步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制定了《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认定与指导办法(试行)》,经过专家评审,认定山东博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产业》2014,(1):86-86
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根据《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认定与指导办法》,组织专家组对2013年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申报单位进行了认真评审,认定重庆市两江新区等12家单位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合作有利于集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自的优势,已经成为当前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产学研合作体的参与者及其扮演的角色入手,提出企业应在产学研合作体中居于主导地位,并针对陕西科技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情况,阐述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陕西省的特殊意义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产业》2021,(4):24-24
产学研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产学研各界的多方支持和指导。在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在体制、机制、管理、制度、环境等方面不断创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为企业、区域、行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表彰弘扬他们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做出的贡献,经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奖励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公示,对以下先进单位和个人授予“202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对产学研结合工作一直十分重视,并为推动产学研合作做出很大努力。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市场上重要的技术供应方和需求方,产学研合作初步呈现出以市场为导向,并向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的新局面。《中国科技产业》杂志本期推出“产学研合作”专题,就产学研合作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综合专家学者的观点及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动态资讯,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