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百年小农经济理论逻辑与现实发展——与张新光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小农经济的理论争论与现代发展》一文误解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小农经济的论述,有不顾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农业经济理论和现实发展之嫌,忽视了小农经济消亡的前提和逻辑,也不符合小农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笔者认为我国小农的现代化之路应该在农业外部规模经济和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要素是维系农业经济运行和农户生产经营必备的基本因素。关于小农经济生存发展空间的学术争鸣表明,要素流动及要素配置效率对小农经济的发展走向产生重要影响。政府对小农经济改造探索的推行进程,也是农业生产要素流动促使小农经济生存发展空间逐步扩大的过程。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核心目标,单一以政府为主导的要素流动略显乏力。以小农合作互助作为补充路径推动的要素市场流动,其优势集中体现在农技共享、资金融通和土地流转等方面,它为小农经济生存发展空间在新时代的进一步拓展深化提供了方向,也为小农经济多元化对接市场探索出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对于当前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研究的前提是对我国小农村社制条件下的经济和文化予以基本的界定。在此界定的基础上,本文初步得出结论:我国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首先是一个经济组织,但又是一个文化先行的组织。  相似文献   

4.
丁长发的《百年小农经济理论逻辑与现实发展——与张新光商榷》一文从抽象概念出发重弹小农经济稳固论的老调,试图肢解和淡化马克思主义小农经济理论对我国农村改革的现实指导作用。我国目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的超小型自给自足式农户经济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超大规模经营的盈利型家庭自营农场并非是同一个概念,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加工→销售的纵向一体化一般都是以农场规模扩大的横向一体化作为基础条件,二者相伴而行、交融互补,根本不存在孰优孰劣、互相排斥的问题。我国在人地矛盾日益紧张的硬约束下单靠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和农业组织形式去改造小农经济的作用是有限的,但继续维持人人分地、户户种田这种小农村社制永远也不能达到彻底改造传统小农经济的目标。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9亿多农民与土地分离的速度和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现代化乃至整个现代化实现的程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三农问题”是一个难题,其焦点就是农村中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与现代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三农问题”的症状引发出“三农危机”。笔者认为,解决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目前农民小农经济的意识和种种表现,在此基础上国家出台相关的农业政策,变农民的被动接受各种补贴到主动创造增加收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注重小农经济发展确保大农业的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安全应该是大农业的安全,即以环境安全来统领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单纯追求数量安全是不够的。我国情况更像走小农之路的日本和韩国而非美国,那种大农场类型国家的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之路不适合我们。在有限的耕地上进行大农场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关于改造小农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对小农及小农生产方式的分析入手,对改造小农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不等于小农生产方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小农生产方式不存在了,但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会因为符合农业的特点而长期存在下去。同时提出:马克思主义从来就认为,对小农改造的基本原则是不能剥夺农民。因此,由农民自愿组织的合作社,理所当然是一种股份合作制,而且应该股份落实到户。  相似文献   

8.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途径。本文基于理论、历史与实践视角,系统阐释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逻辑;从市场发展与政策支持出发,重点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存在的现实阻滞;以消解现实阻滞为基本导向,提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在市场供需匹配与政策体系优化的相互影响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是农业分工不断深化以及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互促过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仍然面临存量需求整合困难与增量需求显化不足并存、服务供给主体自生能力不足、本土化发展迟缓与供给结构性失衡并存的市场短板,以及战略性支持不足、政策落实不佳、联动机制不健全和政策绩效有限的政策短板。因此,必须以突破双重短板为重点优化存量需求,拓展增量需求,进一步构建市场供需均衡、政策引导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组织起来的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村社共同体是实现农民再组织化,确保农民主体地位和乡村自主发展的基本载体。当前村社共同体日渐削弱,从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乡村的主体性出发论述其在保护小农根本利益、完善乡村治理、实现乡村自主发展等方面具再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在规定村社共同体理论前提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系统探讨其再造的紧迫性,然后在明确以劳动社会主义为基本理念的前提下,从重识"三农"价值、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改革农村行政体制及加强农民教育等方面探讨其再造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拟就深化农村改革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The paradox of Ethiopia's agrarian economy is that, despite underwriting a world civilization, the transition to an industrial economy has eluded it. Using a model of Afro-Asiatic tributarism, we attribute this outcome to endemic extractive contests between a predominantly landed peasantry and a titled, prebendary overlord class. The latter's strategy of political accumulation inevitably engendered immiserization of overlord and peasant alike by privileging diversion over production. The surplus was then dissipated on unproductive consumption, national defence and internecine strife. Lacking a strong state to mitigate predation and political instability, the Ethiopian peasant rationally 'chose' to be efficiently, albeit self-sufficiently, poor.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people mobilize around notions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or ‘moral economies’, to make claims to resour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post‐socialist land privatization in the Mekong Delta region of southern Vietnam as a case study. First, I argue that the region's history of settlement, production and political struggle helped to entrench certain normative beliefs around landownership, most notably in its population of semi‐commercial upper peasants. I then detail the ways in which these upper peasants mobilized around notions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to successfully press demands for land restitution in the late 1980s, drawing on Vietnamese newspapers and other sources to construct case studies of local land conflicts. Finally, I argue that the successful mobilization of the upper peasants around such a moral economy has helped,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o facilitate the re‐emergence of agrarian capitalism in the Mekong Delta, in contrast to other regions in Vietnam.  相似文献   

14.
15.
矿产资源经济分析是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政策的依据,是编制矿产资源规划的基础工作,也是规划的重要内容。矿产资源经济分析包括背景分析、矿产资源禀赋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矿产资源需求预测、矿产资源供应能力分析、保证程度分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分析等七项基本内容和步骤,开展矿产资源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定量分析为主,结合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可分为矿产资源经济评价方法和经济预测两大类,构成了矿产资源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在河北南部农村所做调查基础上写成的。作者着重就集体经济时代农民的生活水平、生存能力和集体保障水平作了分析,指出集体经济时期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有限的,但农民的生存能力却大大增强,表现在农民家庭养育人口的数量明显增加,区域和全国性人口的大幅度上升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取得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小农经济的评判尺度--评黄宗智的"过密化"理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冯小红 《中国农史》2004,23(2):78-84
黄宗智提出的以“边际报酬”为评判尺度的“过密化”理论,是其分析和评判中国小农经济的理论基点。用“边际报酬”概念的源头——西方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来考察,“过密化”理论有其不严密之处。以建立在西方经验之上的“边际报酬”概念来评判与西方农业经济有天壤之别的中国小农经济,更有其无法弥补的局限性。以往,东西方学者对“过密化”理论的回应多停留在表层,很少有人对其理论基点提出置疑,以此为基础的理论创新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主要从西方经济学的生产论出发,对“过密化”理论进行分析和评判,以促发更深的理论思考和更加科学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的到来 ,对福建经济而言 ,既是严峻的挑战 ,又是难得的机遇。本文从福建经济的特点分析 ,探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形成一种协同竞争、群体突破的新型企业关系 ,并提出了我省经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王雪 《林业经济问题》2002,22(3):170-173
从林业建设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入手 ,研究当前西部存在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并结合当前国家对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采取的政策 ,提出了进一步搞好西部经济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