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南开大学发布的内部控制指数, 本文探讨了公司治理环境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 市场化程度、 法律环境和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正向影响, 市场化程度高、 法律环境好和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强的地区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披露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法律环境和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法律环境、 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和市场化程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本文的结论表明, 要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 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必须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 加快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林升乐  袁建新  胥胤 《经济师》2005,(6):168-169
企业是由多种功能、多层等级的部门所构成的层级制组织,在企业内,通过层层的行政隶属关系,按照内部的规章制度和行政权力来组织内部的交易。层级制组织既因管理、分工协作、信息传递节约而带来效率,同时也因组织、管理、协调带来了行政组织成本。文章试图引入交易费用分析方法对企业组织行政权配置的效率与非效率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为企业存在的原因和企业组织规模提供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企业所得税实行按行政隶属关系。确定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这种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做法,承袭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不利于政企分开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实生活中,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很难界定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和参股股份,由此造成  相似文献   

4.
研究企业市场化进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探索企业实际控制人性质对两者关系的影响,从而发现市场化程度、实际控制人性质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国有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优于非国有控制企业,相对于非国有控制企业,市场化进程对国有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更强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分税制改革对广东财政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首先,分税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范围,基本上不再按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来划分(除了企业所得税暂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外),因此,只要是纳税人,不论是否隶属地方,地方都可从中取得  相似文献   

6.
童磊  王立杰 《技术经济》2002,21(8):53-55
目前我国设备租赁的开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社会租赁;一种是设备内部租赁.设备内部租赁是在工业企业内部开展的设备租赁,它借鉴了社会租赁的形式,与社会租赁的主要区别在于:社会租赁的出租方与承租方之间没有隶属或共同的隶属关系,是等价交换的经济关系,而内部租赁出租方与承租方之间有隶属或共同的隶属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旧的管理模式下,除了外贸系统内部的国有专业企业外,无隶属关系的其他行业领域的企业无权经营外贸业务。在外贸体制改革中,尽管已有一些非外贸系统的企业获得了进出口经营权,但由于其他国民经济行业领域也同样处在行业行政隶属性管理之下,因此在实现产销结合、工贸结合、技贸结合过程中,仍然会碰到行业间利益的冲突,行业归口管理这时就会成为行业保护的行政手段。冲破这种保护,其手段有时就要靠行业间利益交换,引起权钱交易,给具体管理人员创造了利用职权营私舞弊的机会。这种权钱交易不是政府实施正常社会性综合管理时所应采取的那些经济手段,极易损害政府的公众形象,引起社会的普遍反感。某些政府部门借助行业特权,加大对社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大环境下,依托管理创新促进机床企业转型升级和管理提升,已成为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内部市场化经营是装备制造企业深化经营管理改革,优化内部经营关系和管理价值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机床企业内部市场化经营进行分析研究,阐述内部市场化核算模式有关核心问题,为国有企业管理改革探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来自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套独特数据 ,从企业退出这个角度探讨决定中关村高科技企业成长的相关因素 ,尤其是企业的效率因素、企业负债和所有制性质 (或行政隶属关系 )对退出的影响。本文的基本发现是 ,效率高低日益成为决定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 ,这表明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开放 ,市场力量的重要性已日渐上升。另一方面 ,企业负债也成为制约企业生存与成长的重要因素。但是 ,企业净资产负债率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退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国有企业总体上不受其影响 ,而且行政隶属关系越高 ,所受影响也就越小 ;但净资产负债率对非国有企业则形成显著的压力。这说明传统计划体制下的预算软约束问题仍然没有消失。我们的研究还表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 ,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性质本身对企业生存提供的保护作用正在递减。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1994,(10)
深圳全面实施新企业制取消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深圳市开始实施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取消企业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其基本措施是: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挂靠企业脱钩;凡政府职能部门与隶属企业之间有行政挂靠关系的,一律取消这一隶属关系;集团(总)公司对控...  相似文献   

11.
程鸿群  余红伟 《技术经济》2009,28(1):122-124
我国物业服务企业经历了从行政管理向市场化转变的过程,物业管理模式经历了从"行政、福利管理型"向"行政与专业化相结合管理型"过渡,再向"房地产开发商直接管理型"和"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管理型"发展的过程。本文基于顾客满意度来研究和分析我国物业服务企业各阶段发展的特点和各阶段中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35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法实证检验了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股权集中度、市场化水平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创新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创业板上市企业创新投入越少;内部控制质量对创业板上市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股权集中度与市场化水平在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之间起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姜再勇  潘永强 《经济纵横》1996,(10):36-38,8
论市场化的银企关系姜再勇,潘永强一、市场化银企关系的内容市场化的银企关系是指在市场经济中,银行(指商业银行,下同)和企业都以商品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双方在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因相互需要而建立各种经济联系,这种联系不受政府的行政干预。市场化的银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企业依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所建立的一整套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质,就是把国有企业改为独资公司、有限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把企业真正推向市场。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是能够使企业摆脱各种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干预,使政府和企业建立起全新的关系。那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如何更好地行使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5.
冯爱玲  徐晓莉 《经济师》2002,(4):226-226,295
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探讨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内部审计的职能 (动态监督、管理控制、决策服务 ) ,提出了应发挥其建设作用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现有企业集团的通病是“貌合神离”企业集团按照专业化协作和经济合理原则,把众多有内在经济联系的企业联合起来,应该产生“1 1〉2”的正效应。但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干预和条块分割,在此基础上组建的企业集团,难以摆脱原行政隶属关系的阴影,加上没有牢固的联结纽带,内部关系不能理顺,内耗严重,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存在诸如存量资产不能合理流动并实现一体化、集团内部个体利益不能同集团整体利益协调起来等问题。从而达不到组建集团的“1 1〉2”的效果,影响集团经济效益的提高,难以发挥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建设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主力…  相似文献   

17.
一、国有企业的特点国有企业作为一种单位制度形式可定义为由行政部门领导,从事具体物质生产的,为国家直接创造利润和积累资金的独立机构。国有企业单位有两大特征:行政隶属关系和多功能特点。行政隶属关系反映  相似文献   

18.
一 改革与管理,是国有企业在市场海洋中游泳的手和脚,只有手脚同时划动,才能确保自己不致被风浪所淹没。就企业内部而言,深化改革与加强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目标取向的一致性,要求内容的连贯性和实施操作的互补性。 第一,国有企业内部改革目标取向,就是从原来指令计划体系通过体制转换而全面步入市场经济体系。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促使国有企业建立与市场相互依存的良性循环关系,而不再维系与上级主管部门简单的行政隶属关系。加强企业管理,目标则是切实增强企业活力,以真正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身份独立自主地进入市场,全面提高自主经营、自负盈  相似文献   

19.
浅谈企业内部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全 《经济师》2005,(2):165-166
文章分析了企业内部市场化这一新的管理模式 ,并探讨了企业内部市场化的理论解释、实施方法以及管理控制。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企业改革最初形式是从放权让利开始的。这种改革思路的成功之点在于它打破了过去企业高度隶属于行政,听命于行政的僵化状态,使企业有了相对独立的权利和利益,开始从过去行政机关的附属物的状态下解脱出来。但是,单纯的放权让利对塑造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主体和经营主体是根本不可能的。其一,放权让利所表明的仍然是行政隶属关系,它的松动只不过是行政机关的一种恩赐,而不表明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其二,放权让利是有限度的,而不是无限度的;其三,一味的放权让利会强化企业对行政主体的纵向依赖.使企业行为更加不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