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业贷款实行"统贷统还"是指林业部门将其所辖区域内发展林业和治沙的贷款企业或项目集中由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承贷承还。近一年来我们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林业、治沙贷款"统贷统还"方法进行了尝试,认为该办法是可行的。一、实行"统贷统还"是林业产业发展的要求根据这几年贷款管理的实践,在目前的资金管理供应体制下,实行统贷统还的贷款方法,有利于林业的发展。过去在农业银行管理时期,由于受资金管理体制的制约,往往形成贷款规模与资金相分离,项目与资金相脱节。致使多种经营项目贷款与营林造林项目贷款的比例失调。从1995年起,林业、治沙贷款归农业发展银行管理,为林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和环境。农业发展银行以扶持农业发展为己任,以"保本微利"为经营目标,能使贷款资金与规模相一致,项目与资金相配套,为林业事业的发展和防治沙漠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资金保障,而实行统贷统还又为林业部门进行产业化管理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现行的信贷体制下,实行"统贷统还"的贷款方  相似文献   

2.
当前,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已逐步展开。在向棉改的过渡时期,为了加强棉花信贷管理,农发行湖北省洪湖、枣阳、襄阳等支行结合本地实际,在工作中探索并实施了一种新的贷款管理模式——统贷分管。我们在对该贷款管理模式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比较之后认为:统贷分管的贷款管理模式是适应农发行实行精细管理,强化信贷基础工作,确保收购资金持续稳定封闭运行的现实选择,也是对原有贷款管理模式的补充和完善。一、统贷分管产生的必然性过去,棉花贷款都是采取统贷统还或分贷分还的管理模式。这两种贷款管理模式,在支持棉花企业正常的购销活动,促进棉花信贷管理上起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但这两种管理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实行精细管理之后,它们的缺  相似文献   

3.
今年,国家继续出台了小麦和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并进一步明确了粮食最低收购价贷款承贷主体。最低收购价粮食贷款统贷统还承贷方式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中储粮系统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责任,有利于发挥  相似文献   

4.
去年秋粮收购开始,国家对政策性粮食收储的贷款机制作出了较大调整。收购资金由原来中储粮"统贷统还"调整为由收储企业分别向农业发展银行贷款。此前,"统贷统还"的政策已执行了7年,根据几年来的运作及形势发展,确实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改"分贷分还"后,中储粮作为政策执行主体仍不变,对政策性粮食的数量、质量和资金,将由中储粮、粮食局和农发行三方共同进行联合监管。  相似文献   

5.
<正>山西分行坚持在省级公司统贷上做文章,在省级财政统筹还贷上下功夫,成功搭建并在六大重点领域全面推行省级"统贷统还"发展模式,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开创了中长期业务发展新局面。2016年,农发行山西省分行紧紧围绕总行"一二三四五六"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优势,紧密结合山西经济发展现状,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发展模式,坚持在省级公司统贷上做文章,在省级财政统筹还贷上下功夫,成功搭建并在六大重点领域全面推行省级"统贷统还"发展模式,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开创了中长期业务发展新局面。全年累计审批中长期贷款470亿元,是上年的2倍;  相似文献   

6.
这里所说的“统贷统还”的贷款办法,就林业贷款而言,就是林业部门将其所辖区域内或所辖单位发展林业或治沙的贷款由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承贷,到期由该实体负责偿还。农业发展银行总行开发信贷部在《1996年的开发信贷工作意见》中明确提出:“各分行可以根据本省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林业、治沙贷款实行统贷统还的办法进行尝试。但必须由农发行对项目计划进行审批。”对此,我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对林业、治沙贷款实行统贷统还的办法是可行的,并具有普遍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一、分贷政策背景要求统贷统还是在多部委确定中储粮作为国家委托的托市政策执行主体前提下,由中储粮对各委托收购企业托市收购所需贷款统一向农发行承贷;相反,分贷分还则是由委托收储企业分别向农发行贷款,不再经手中储粮。近年来,为便于资金的管理,贷款全由中储粮统一承贷,收购资金全由中储粮统一调度,质量由中储粮把关验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国家临时收储玉米和大豆贷款方式由中储粮公司直属库向农发行统一贷款(简称统贷统还),调整为收储企业分别向农发行贷款(简称分贷分还)。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简称托市收购,下同)贷款方式的调整必定给我行和承贷企业带来影响,需要我们认真的应对。一、托市收购贷款方式调整带来的影响粮食托市收购贷款统贷统还实行七年之后,再退回到分贷分还,这种调整对农发行粮油信贷工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托市收购贷款对象增加。托市收购贷款方式调整带来最为明显的变化是贷款对象的增加,中储粮直属企业以及其  相似文献   

9.
"统借统还、上贷下划"是随着县级粮食集团公司为主体的粮食经营体制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政策性收购贷款管理方式。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县级粮食集团公司既是贷款的承贷单位,又是贷款的管理单位,其本身的信用度、风险度、管理水平成为决定"上贷下划"成功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实施"上贷下划"管理中,在研究和探索银行如何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找出粮食企业内部收购贷款的运行规律,促进企业加强收购贷款的封闭运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今年,我们对粮食企业实行"上贷下划"进行调查时,发现惠东县粮食集团公司在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内部资金管理措施得力,有效地堵塞收购贷款流失渠道,确保下划资金的专款专用和及时收回贷款本息,取得显著成效。他们具体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粮油贷款“统贷统还”给资金管理带来的问题很多,它不符合贷款的基本属性。它的后果是极易出现经营管理的“大锅饭”,出现挤占挪用收购资金和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不便理顺银企之间的关系,影响了农发行职能作用的发挥。粮食收储公司的成立,有利于扩大粮食销售,有利于粮库的经营管理,有利于解决收量和容量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主附营业务的分离,有利于企业的扭亏增盈。农发行应积极支持它们开展业务,帮助他们解决诸如设立存款帐户和财务资金专户及顺价销售和贷款结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需要,确保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目标的实现,按照国务院粮改决定中提出的"积极培育粮食市场,促进粮食流通"的政策要求,目前应彻底理顺县级粮食主管部门和基层粮食收储企业之间的关系,并在撤消粮食结算中心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县级粮食交易中介组织。一、撤消粮食结算中心已成为客观必然县级粮食主管部门设立的粮食结算中心是旧有体制下的产物,它的存在弊病很大:一是粮食收购资金不能实现封闭运行。粮食结算中心存在时,县级粮食部门是承贷主体,并在县级农发行开立一个基本帐户,农发行不直接对各收储企业贷款,而是实行"统贷统还"的办法,直接对粮食结算中心贷款。这样以来,收购资金分配、粮食调销货款回笼、各种利费补贴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出通知,提出完善粮食收储贷款机制,将"统贷统还"模式变更为"分贷分还"模式。模式变更会对农发行,尤其是收购一线——基层农发行带来怎样的影响,应该如何应对,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一、"分贷分还"模式带给基层行的挑战(一)收储库点认定的压力增大。四部委通知明确提出,托市粮收购库点由中储粮公司、粮食局、农发行三家共同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山丹县粮油收储公司是粮改的产物,该公司按照《章程》规定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纳税,统贷统还。公司在县农发行营业室开设了“一基三专”账户,辖属的“一库八站”设立了相应的二级账户,实行报账制。贷款管理实行统贷统还,上贷下拨的方式。收储公司运行利处:1.企业有效清收了不合理占用资金,银行加大了对企业不合理资金占用贷款的清收力度。公司成立后制定和补充完善了对不合理占用资金的清收措施,诸如:对责任人或当事人实行免职、撤职、停发工资、待岗、下岗等制裁办法,确定“清收月”,由公司副经理和财务部主任负贵清收工作,有效收回了部分不合理占用资金。1999年1-7月,收储公司协助县农发行清收不合理资金占用贷款104万元,占地区  相似文献   

14.
农发行县级机构建立以后,选择什么样的信贷管理方式,对实现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和良性循环至关重要。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基层收购企业承贷承还。其主要特点是谁收购、谁储备、谁加工、谁贷款、谁偿还。二是县级购销公司统贷统还。即购销公司直接承贷承还,基层企业所需资金由县级公司下拨不直接承担银行债务。为加强贷款管理,有必要对上述两种方式做进一步研究。一、两种贷款方式的利弊(一)基层企业承贷承还: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开户银行对各贷款企业进行"库贷挂钩"比例的考核,便于按收购进度发放贷款,直接监督贷款的合理使用,防止挤占挪用。但问题是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各乡镇,距离县支  相似文献   

15.
强化粮油准政策性贷款担保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发行准政策性贷款是自主发放、自担风险的一类贷款,有效规避风险是该类业务稳健发展的重要前提。笔者认为,准政策性贷款风险防范措施选择应在严格执行政策的前提下,根据区域特点、收购量大小、企业实力、经营机制、贷款方式(指统贷统还或分贷分还)、风险  相似文献   

16.
<正>加强贷后管理应转变贷后管理理念,明确贷后管理重点,细化贷后管理机制,监督与服务相结合,提高客服人员素质。近年来,各级行虽然加大了贷后管理的工作力度,但由于主客观尤其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贷后管理仍然是农发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一、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贷后管理理念不清。贷款收益在贷款发放时确认,而贷款损失则要到损失实际发生后确认,客观上造成了银行贷款扩张冲动和"重贷轻管"倾向。经办行加大贷款投  相似文献   

17.
<正>银行在信贷支持民企时不能搞"一刀切",应区别对待,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前景、发展潜力等,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把脉",不能仅"抽贷"了事,置企业生死于不顾自去年底一笔1000万元银行贷款到期归还后,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万赢物流有限公司的贷款便再也没批下来。原本银行答应还贷后接着周转再贷,当公司东挪西凑归还了这笔贷款后,银行却提出,追加抵押品才能再贷。公司是运输企业,可用于抵押的财产就是满院子的大型运输车辆,净值超过1  相似文献   

18.
2004棉花年度以来,农发行棉花贷款对象的范围明显扩大,贷款支持领域从棉花流通向生产和加工领域延伸。客户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单一的供销社棉花企业逐步发展到各种所有制企业,从流通企业发展到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和大型棉花企业集团。因此,有人提出农发行的封闭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棉花企业存在的问题当前棉花企业存在七个方面的问题,影响着棉花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一)紊乱的管理体制影响了棉花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目前,棉花企业有多种管理体制,即棉花直属库、接运站、采供站及部分地、市棉麻分公司属省棉麻公司管理;县棉麻公司属县供销社管理;地区棉麻公司属地区供销社管理;部分基层收购站(厂)属基层供销社管理;还有些基层收购站(厂)又属县棉花集团公司管理。这种紊乱的管理体制,导致"婆婆"多而乱,环节多而散。社企不分,工作扯皮,管理混乱,经营分散,加大了棉花贷款管理难度,影响了棉花企业经营效益,也严重影响了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二)沉重的企业负担影响了棉花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棉  相似文献   

20.
棉花流通体制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社企分开工作的全面实施,将为棉花企业的经营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但是,棉花企业的历史包袱也会严重阻碍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从目前在我省农发行系统开立账户的棉花企业的情况来看,正常经营的棉花企业约占全部棉花企业的10%。因此,加强对破产棉花企业的管理,不仅有助于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而且对提高农发行信贷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棉花企业破产对信贷管理的影响(一)破产棉花企业的管理难度大,管理政策很难落实。一是由于破产棉花企业占用的贷款绝大部分是农发行成立以前的老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