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而新农村建设着力点到底是什么?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而素质问题的核心是对农民的培育,就是把农民培育成什么样的人是新农村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而职业化农民是农民培育的基本方向,因此职业化农民的培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和关键所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应立足农村实际,着眼发展生产,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多管齐下,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基层民主,树立农民的民主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地方政府的引导和帮助,社会各部门的支持,还需要农民自身的努力。因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我们对60户农民调查显示,区域农民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培训率较低,由于农民素质缺陷,致使农民适应市场能力不足,这与目前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农民素质问题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应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就是关注我国公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郎晓瑛 《中国外资》2009,(10):215-2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目趋突出。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就是关注我国公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广大农民素质的高低将最终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而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依赖于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由于多种因素,我国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上出现政府失灵。加强政府能力,矫正政府失灵,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继云 《时代金融》2013,(20):30-32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新型劳动者,而这些新型劳动者培养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对农村从业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蒙自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必要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从政府,企业,农民自身三方主体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蒙自市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肖梅 《中国外资》2008,(12):215-216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农民的素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分析了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要把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要积极构建支撑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不断建立和完善保护农民利益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郑冰 《山西财税》2007,(4):23-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解决最基本的制约因素是偏低的农民劳动力素质。构建新农村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增强农村劳动力素质。我们在重视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浪费和损失。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必然要靠农民主体意识的增强、社会地位的改善、素质技能的提高来推动。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指出当前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着社会发展主体缺位的弊病,明确指出中国农民是促进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2.
建设新农村,解决生产发展是关键。望奎县探索出“5+1”模式建设现代化农业,提高农民素质、促农增收新思路,使全县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金融部门对非常“5+1”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系统论述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联系青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依靠有能力的领导者去引导和组织,提高农民素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重视农村妇女教育和培训,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自身,第一责任者是政府.政府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扩大农业投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疆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某些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认为人是目的也是手段,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本质是其价值和地位问题。本文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从农村经济建设目的、劳动力约束和农村劳动力稀缺等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终极目的,农民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终极约束力和根本手段”,并提出基于以人为本的新农村建设的可能发展歧途和必要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规律,科学规划,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后劲。  相似文献   

17.
要建设人才强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提升农民素质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农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相对较低,民主法制观念相对滞后,市场意识、发展意识、开拓意识、竞争意识和管理观念等有待增强,卫生健康素质较差,生态意识淡薄。要根本改变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必须从稳固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村各式教育、推广相关科技知识、增强农民法律意识、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等方面入手,多层面、全方位构建提升农民素质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民理财现行供需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日渐深化,农民的收入积累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如何让富裕起来的农民理好财,关乎农村经济的壮大、农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农村风貌的改善。本文基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现实背景及有钱农民的理财困惑,总体分析农民理财的需求增长、供给不足所产生的供求矛盾,以及这种矛盾所产生的种种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新型农民的含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清晰勾画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需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应该扎根农村,热爱农村,了解中国农业的现状,具有发展农村经济的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善于学习,具有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务实肯干,致力改变农村的现状推和进社会主义;团结互助,勤劳致富和富有远见,尽力开创农村新局面;热爱祖国,具有敏锐的市场开拓意识,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推广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二、培育新型农民的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最主导的力量。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因此,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育工作,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江阳区农业概况及农村现状江阳区位于四川省南部,是泸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川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全区幅员面积649平方千米,截至到2006年底,全区总人口61.69万人,其中...  相似文献   

20.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十一五”规划在第三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提出:“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无疑是对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建设新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