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是城里人对那些进城务工农民的称呼,是指那些仍然保持农民身份(指户籍)到城镇里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有离土不离乡和离土离乡两种,主要是指离土离乡的那种。他们一般都是农村的精英。为向往美好生活,他们离开农村,来到城镇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一般是那些城里人不愿意干的又脏又累报酬又低而且不稳定的工作。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00年全国千户企业管理调查研究报告》表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已有982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使中国工人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民工正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据统计,第二产…  相似文献   

2.
乡村林业股份合作经济的误区与出路──林业产权制度研究之二张春霞许多有知之士认为,股份合作经济是农村经济改革的方向,并且是继大包干责任制、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热、离土又离乡大量农民进城形成民工潮之后的第四次农村大革命,这次革命的意义在于它实现了劳动者经...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业和转移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转业是指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流动。所谓转移是指农业劳动力在部门间或地区间的流动。依据农业劳动力转业后是否“离土”和“离乡”(乡指乡村而言,不是指行政区划乡),可以划分出以下四种转业模式:①“既不离土,也不离乡”模式;②“离土不离乡”模式;③“离乡不离土”模式;④“离乡离土模式”。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天丽 《农村经济》2001,(11):10-12
四川省是内陆大省 ,又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农业大省 ,农村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的 70 %以上 ,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量的 1 1 5% ,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 1 3 0 0多万。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量大 ,给四川省实现经济起飞、建设经济强省提供了优势条件 ;另一方面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长久滞留在农业和农村 ,就会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因而 ,如何建设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我省现今面临的重要战略问题之一。(一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障碍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有 3种选择 :一是离土不离乡 ,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多年,上海的农村城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2年,乡镇企业崛起的阶段,农民“离土不离乡,农忙又返乡”;第二阶段,从1993年到2006年,浦东开发开放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农民“离土又离乡,务工进工厂”;第三阶段,2007年以来,上海城镇化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阶段,农民“离土离乡加保障,进城落户身份变”,目前上海城镇化接近90%。  相似文献   

6.
百色地区位于广西西部,总人口346万,其中壮、瑶、苗、彝、仡佬、回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7%。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山区农村剩余劳力纷纷冲出山门,离土离乡,到沿海一带发达地区打工,寻求致富路。几年来,全地区12个县共输出10万余人,占农村劳力总数的5%,输出最多的是靖西县,有53000人,占总劳动力的19.8%。全地区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规模、范围都是前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7.
农民希望农村有劳动力市场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户企盼建立农村劳动力市场。一是半脱离农业的农户。现在有不少农民从事牧、副、渔、工、商、建筑等非农行业。有一部分人离土又离乡,但大多数农民由于土地观念较强,一般不愿放弃土地,而只是一定程度地从事非农产业,...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问题,基本上可概括为两种观点:一种是主张“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即就地转移模式。其主导思想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应在农业和农村内部解决。另一种是主张“离土离乡”进厂进城,即易地转移模式。主导思想是,农业剩余劳动力不可能在农业和农村内部解决,必须从社会总劳动的按比例分配出发,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大系统中求得解决。其中,对农民“离土”的看法是一致的,分歧的焦点是农民  相似文献   

9.
农民“离土不离乡”是在农村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过程中下出现的一个新事物。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上半年止,江西省临川县农民离土不离乡的有1,392户,占总农户的1.1%,离土不离乡的农业劳动力达42,000多人,占总劳力的19%。  相似文献   

10.
三、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应率先建设县城及对县经济有举足轻重的大镇 突破不是否定。所谓突破,第一,即使是当前,“离土不离乡”也不应成为农村人口转化的唯一形式,可适度允许“直接进城镇”、“离乡不背井”。后两种农村人口转化方式历来就有,被禁绝多年之后,现在绿灯初开,农民进城办第三产业,农村施工队伍参加城市建设,为城市所需要,受城市欢迎,很有生机和活力。虽然目前离乡进城农  相似文献   

11.
曾几何时,“跳出农门,洗脚上田”是多少农家子弟的愿望,随着这些年来城市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的发辰,农村里的劳动力不再安于务农,许多地方的青壮年离土离乡,争先恐后进城务工。于是,一大批农田被搁置。在这个背景之下,却有部分农民反其道而行之,承包耕地种粮,当起了种粮大户。他们,在国家扶农政策的支持下,从黄土地中刨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 ,如何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 ,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沉重包袱。因此 ,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对新时期探索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尤为重要。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1 兼业性。我国绝大部分已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并没有脱离农业 ,他们或者离土不离乡 ,或者离乡不离土。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 ,我国转入非农产业的农民 ,有 86 4 %没有退出承包地 ,只有 1 3 6%完全转出或部分转…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一系列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导下,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大成绩。1984年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最快的一年。全国乡镇企业已发展到606万个,使农村很多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进厂又进城,得到就业,乡镇企业职工人数已达到5,208万人,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全年创造产值1,709亿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近17%,比上年增长40%,同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净增1,200亿元,其中乡镇企业却净增  相似文献   

14.
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流转的思路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流转应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以劳动力转移增收为目的,促进农村劳动力离土、离乡流动起来;二是以劳动力转移稳定就业为目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定居转移,三是以劳动力转移改变身份为目标,促进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变.根本目标是实现富余农民的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农村劳动力流动新趋向推动培训工作转向就地就近服务 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从主要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逐步转变为向东部地区和劳动力转移输出所在地内部同时转移。一是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力度的加大.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这里今天出现的情况,很有可能在其他地方明天就会出现。探讨这些农村发展的情况和问题,将有助于了解和预见其他地方明天农村的动向。 几种不同的地区 我们所谈的农村经济较发达地区,以如下几点作为标志:(1)商品经济较发达;(2)乡镇工商业所占的比重较大;(3)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较高;(4)农村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7.
目前,随着农村人口增长、城乡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土地问题越来越突出,土地供需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加强承包地的管理、完善农村合作制已成为迫不及待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1.承包地出现的问题 (1)变动加剧。现在农民从传统的生产方式转向商品生产,农村经济繁荣,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事业相继兴盛。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和离土又离乡的现象时时处处都有出现,致使承包地出现怠耕、荒芜、转包、退包以及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等现象和问题,使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农村劳动力流动成本、农民工资性收入两个方面研究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问题,利用2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了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FMOLS)估计.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成本对农民收入影响十分显著;工资性收入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贡献明显低于经济不发达地区;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动成本、增加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拓宽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来源是缩小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保定市农村商品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形成了睛纶、服装、药材、皮毛、人造革、小百货、塑料制品、大布等120多个专业市场,这些专业市场每年成交额在60亿元左右。乡镇企业和专业市场的迅猛发展,为全市找到了一条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成功之路。改变了农村单一型产业结构,农民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以乡办工业为主体,专业市场为先导的农村经济新格局。随着乡镇企业和专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供销社如何参与专业市场,如何为专业市场服务的问题也摆在了面前。我们认为,作为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的供销社,完全可以通过多种服务,在乡镇企业和专业市场发展中发挥载体作用。这既是供销社对大农业的服务,也是振兴供销社特别是基层供销社的一个机遇。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近年来,为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中耕地不足的问题,余庆县决定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该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有组织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劳务,使农民学有所长,带动家乡的发展;二是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农民进城进镇的“门槛”,吸引农民进入集镇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全县的城镇化水平;三是实行季节性转移,让农民就近从事运输、农产品加工、建筑、农资百货营销等,离土不离家。通过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该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缓解了农村耕地的承载压力,使农业结构调整有了较大的回旋空间;二是在外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