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云霞  覃智勇 《数据》2009,(5):15-17
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人们再度把目光聚焦到“中国制造”。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历史,我们憧憬着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然而,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及其引发的资源巨额消耗、环境急剧恶化引起了世界的不安,中国制造业发展已经到了重要关口。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制造业需要怎样的方向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从当今时代的发展现状出发,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深度剖析,分析其在当代的生存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基于"互联网+"的视角,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及讨论并提出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与企业》2006,(3):76-76
经济学界有关“中国制造业”、“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中心”等论题的热烈讨论已经持续多年。然而,在探讨中国何时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者都不得不面对中国制造业现实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实际上,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与资源巨额消耗以及自然环境急剧恶化已经引起了世界的不安,以忽视环境为代价,以大量消耗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为优势的传统制造业走到了十字路口,中国制造业发展需要理性选择,中国制造业发展需要在国家层面的高度上重新进行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我国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本文通过原产国形象理论视角,系统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制造业带来的影响,发现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改变我国制造业低价廉质的刻板印象,实现我国制造产品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迈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品牌影响力。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来实现我国制造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的建议,从而使我国更快、更好地由"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5.
“入世”后,应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前一阶段知识经济炒得很热,对制造业的发展重视得不够。像美国、日本这些国家也是非常重视制造业的,都提出了完整的制造业发展战略。 制造业的发展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发展战略。在21世纪前10年我国制造业中具有成长优势的产业有10个。这10个产业应该根据不同产业的现状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10个产业可分为四大类: 第一大类,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形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产业,这主要包括纺织服装业和家电业。劳动密集型并不等于技术含量低,纺织业要提高高档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出路在哪 中国制造是近年专家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谈论者有褒也有贬,无论是褒也好,贬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制造业的转型和今后制造业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制造”的成长史。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到2009年,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达15.6%,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概述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特征,在中国制造业日益纳入国际分工的格局下,对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世界制造中心"的定位和国际竞争力,最后阐述了制造业在对外开放中外资引入的选择性吸收策略。  相似文献   

9.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近日刊登题为《中国制造业终结和美国工业复兴》的文章,大谈美国终将因先进制造业而重获优势地位,含沙射影地贬损中国面临制造业泡沫。对“中国制造”指指点点。  相似文献   

10.
张可慕 《经营者》2007,(17):76-79
目前中国的家电业、制造业似乎都面临着这样一个怪圈:为了得到技术,不得不向外资合作伙伴交上一笔数字不小的"学费"。也许只有彻底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会理直气壮地对外资说"不"。"从家电领域的发展来看,独资是一种趋势。"飞了一个大圈,小天鹅又飞回来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影响制造业发展的复杂多要素为视角,利用可拓理论与关联函数构建制造业“解锁”能力指数测度模型,建立其“经济拉动-技术创新-能源节控-环境防护-社会保障”五维集成测度体系,分别对制造业“解锁”能力进行纵向时序测度、横向截面分析和未来驱动要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2004—2013年的“解锁”能力从“较差”水平到“中等”水平再到“较高”水平,呈逐渐好转的发展趋势,但其整体水平依然较低,均处于“理想”水平以下;全国30省市制造业“解锁”能力已形成“五大梯度”,其中多数集中于“较高”与“中等”水平,而东、中、西部地区则呈“东部领先、中部追赶、西部发展”总体态势,同时制造业“都市联动效应”相对显著,但局部地区存在等级衰退的趋势;在未来制造业“解锁”能力保持稳定的背景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强化科技人才培养、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清洁能源替代效应则成为制造业后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文中基于互联网的环境,分析了“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供应链产品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供应链质量影响机理框架模型,最后给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供应链产品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彭银 《中外企业家》2012,(8):58-59,119
制造业水平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有"世界工厂"的地位,但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再工业化的政策,目前出现了其制造业回流的迹象,本文试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美国制造业的回流对中国制造业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并揭示其原因,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越发深入,并展示出巨大的创新潜力。本文通过把握“互联网+”的主要内涵和特征,试图揭示“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机制,从而明确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运营、组织结构和竞争绩效的影响。结合国外利用“互联网+”改造制造业的模式和经验分析,探索“互联网+”改造制造业的结合点和发展路径。最后,针对当前影响制造业企业实施“互联网+”创新的制度性、技术性、认知性障碍,提出推动互联网与中国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发达国家中,国民生产总值中60%的部分来自于品牌产业创造的价值.如拥有众多全球著名品牌的美国,完全可以不需要制造业,而只需要通过经营品牌,就可以创造出不菲的价值.目前的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只有不到20%的价值是由品牌制造业所贡献出来的.因此,中国离不开制造业的兴旺.问题在于,"中国制造"只是强大中国经济发展的策略和过程,而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和终点,因为制造不能"制造"出一个强大的中国,而经营是能"经营"出富强的中国,中国经济若要持续发展,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品牌经营的问题.经营品牌,政府部门要尽哪些责任和义务呢?读者可以从本文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演进,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低端制造业逐步向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转移,高端制造业开始向发达国家回流的局面。制造业的双向流动使中国制造业陷入"三明治陷阱"1困境。这些与中国比较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以及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有关。中国制造业要摆脱目前困境,势必加快供给侧改革:通过税收、要素价格以及流通体制改革减轻企业负担;通过提升人员素质、制造业与国际高端制造业对接能力以及企业创新来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去产能化激活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17.
刘建辉 《英才》2007,(10):86-87
瓦里安公司在中国的境遇,折射出中国在高科技设备制造业中存在的一些与众不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中国制造业上下游指标,对其生产的上下游传导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定性分析了上下游指标之间的传导关系,然后利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考察了这些指标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经济解释。结果表明,制造业PMI可以预测上游原材料采购量和发电量,而上游原材料的购进价格可以预测制造业PMI,说明上游原材料的供给从总体上受到制造业生产需求拉动;但在下游指标中只有新出口订单可以预测制造业PMI,制造业PMI可以预测商品房销售面积,说明制造业生产受下游需求拉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全球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趋势和动因,同时结合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环境,提出服务化发展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困境的最佳选择,并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温州制造业面临国际同行业越来越剧烈的挑战,温州人至今所能想到的良策是“引进来”和“走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