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危机中,金融领域的丑闻,尤其是金融衍生品的亏损,导致富豪们对私人银行的信任大打折扣,本文深入剖析了信任理论的经济理论基础——风险、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构造了基于顾客参与的顾客信任指数模型(CA-TCSB),并将此理论在中国私人银行的现实状况给出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联姻,诸多网络信任问题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市场对网络信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本文根据信任的分类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网络信任的具体形成机制,从商业、个人、环境、技术四个角度总结了影响网络信任的因素,并改进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网络信任评估模型。最后本文探讨了市场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信用对互联网金融网络信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放大了信任,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从信任到借用信任最后到放纵信任是美国金融衍生品从繁荣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任乐  王苗苗  曹方坤  王性玉 《征信》2023,(10):87-92
农户借贷信任问题一直是普惠金融工作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社会信任谱系的演化,农户借贷信任逻辑和信任模式也必将发生改变。遵循社会信任谱系演化发展的规律,归纳不同阶段农户借贷信任机制的演变逻辑和借贷模式的演变规律,解析农户借贷关系信任、制度信任和数字信任机制重构的三重维度,进而构建基于融合信任观的数治化金融创新模式。研究结论对促进农村数字化普惠金融改革创新与实践,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借鉴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由于品牌是金融企业拥有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它体现了金融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高度信任关系,所以,推进品牌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对金融企业的信任,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金融企业的公信力,有利于提升金融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提升整个金融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由于品牌是金融企业拥有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它体现了金融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高度信任关系,所以,推进品牌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对金融企业的信任,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金融企业的公信力,有利于提升金融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提升整个金融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的载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尤以P2P网贷的问题最多、影响最大.通过总结P2P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梳理P2P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分别从P2P平台和资金需求者两个方面分析了不信任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传统金融模式下信任问题解决方式,发现在传统间接融资模式下,通过银行中间信用人来解决信任问题;在传统直接融资模式下,通过行业监管机构和社会专业中介机构的工作来解决信任问题.借鉴传统金融模式的经验,提出解决P2P互联网金融中信任问题的八项措施.  相似文献   

8.
工商银行河南省许昌分行为了答谢广大优质客户长期的信任与支持。中秋佳节之际,精心组织了个人金融产品推介会——“金秋财富阶梯”理财沙龙,穿插其中的抽奖活动使理财沙龙的气氛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进一步提升了工商银行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金融需求变化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新形势下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安排,探索构建一个具有多样化、多层次、差异化金融产品提供能力的农村金融供给制度——中国特色的农地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融资过程中的直接性融资比重逐渐扩大,间接融资的比重逐渐缩小,我国传统金融信贷的利润也逐渐缩小,因此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需求较为迫切。财富管理业务作为一种私人银行业务,获取顾客信任是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基础。本文从财富管理概念出发,对财富管理中顾客关系信任的构建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文重点研究了社会信任与关系型融资之间的关系。文章运用CFPS(2014)微观数据,发现信任水平越高的债权人,越愿意提供关系型融资。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信任对非正式融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村而不是城市地区,在年龄结构上主要集中于25~50岁的年龄范围。考虑到可能的内生性估计偏误,文章不仅要解决人力资本、社会网络、宗族力量等遗漏变量问题,还利用"南稻北麦"的种植方式作为社会信任的工具变量进行IV估计,进一步证实信任对关系型融资的因果效应。结果显示,在正式金融制度短缺的落后地区,积累社会资本、提高社会信任水平,对于促进非正式金融市场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金融需求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最后针对关系型融资的互联网化和乡村宗族文化式微下社会信任作用的不断消解问题,提出一些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12.
金融多样化、民间融资生态位与发展规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仿生学角度看,金融业存在同功金融现象,相同的金融功能拥有多样化的实现形式;民间融资在金融生态系统中具有特定的生态位,在信息、信用、信誉与信任方面具有相对竞争优势;民间融资是金融生态中的初级市场形态,有必要强化规管,使其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信任半径、声誉效应与民间金融组织的演化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基于重复博弈和关联博弈的声誉机制对于民间金融组织的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仅限于特定的信任半径内。随着信任半径的不断扩展,民间金融组织实现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然而,民间金融组织和正规金融组织有各自特定的信任半径,通过正规金融来收编民间金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政府应积极引导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使其合法化并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实现民间金融组织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现有供应链金融平台无法实现融资信息数据高可信高可靠管理和存储,难以在多个资产端、资金方间进行高效的数据共享,也无法进行资金的自动试算和清结算。本文分析供应链金融平台的现状及痛点,阐述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的必要性,详细描述了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建设思路、主要功能、主要产品和业务运营模式,对解决国内众多供应链金融平台欠缺的可信可靠数据管理、信任传递、自动清结算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于涛  蔡静  于晗 《投资研究》2023,(6):38-49
社会信任是促进家庭参与股票市场的重要因素。论文运用2017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对社会信任如何影响家庭股市参与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社会信任对家庭股市参与具有促进作用,但边际递减;信息和风险偏好是社会信任影响家庭股市参与的两个重要渠道;邻里的股市参与氛围对社会信任促进家庭股市参与有调节作用;社会信任对高资产家庭的股市参与深度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曹军新 《金融会计》2021,(12):40-52
土地革命时期,公债是苏区国家财政金融治理的一项重要探索和有益尝试.目前对苏区公债政策的研究主要从缓解财政压力与发展经济角度,对苏区公债创新发展的史实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归纳.从实际运行看,苏区公债同样符合现代公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革命公债作为苏区财政与金融联结的信用工具,具有现代财政-金融体系基本特征,是苏区广义货币——苏票体系组成部分,根植于苏区财政-苏票-金融系统,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对此,基于金融功能-制度结构的视角,吸收现代金融功能六要素论,结合苏区财政-苏票-金融系统运行实际,提出和构建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功能、契合金融结构的功能、维护信任基础功能等扩展框架,系统分析苏区公债运行机制创新,以及存在不足和问题,以得出对当代金融创新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当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仍然是各金融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金融信贷工作中,担保的效力和质量已成为影响信贷资金安全的关键因素。一个时期以来,金融机构及其金融从业人员经常来函、来电询问了解金融担保实务中的有关法律问题。为了回报大家的信任和厚爱,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和运用《担保法》,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大家反映较多、普遍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期就设定保证、抵押、质押实务中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并来稿赐教。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金融资源学说的框架下,通过石油与金融两大战略资源的比较,提出从战略资源新视角审视与界定金融安全,这就将研究金融安全的金融视角与国际关系学视角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金融安全与其核心影响因素——金融效率之间的关系,提出提高金融效率进而保持金融安全,应成为金融开放背景下中国金融发展战略的主线。文章最后对金融安全监测与预警中的指标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林永民  史孟君  陈琳  王涵 《征信》2021,39(5):28-34
区块链作为互联网时代构建"去中介陌生信任模式"的支撑技术,为解决供应链金融主体间信任缺乏提供了可能.基于供应链金融痛点与区块链技术特征的耦合分析,构建以核心企业信用为枢纽的联盟链框架,并用其解决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的信用穿透问题.研究表明,可信、可拆分、可流转的电子债权凭证使核心企业信用沿贸易关系无损传递,"去中介陌生...  相似文献   

20.
居民对中、外资金融机构的评价何者更高?什么因素影响了居民的比较评价结果?采用2006年中国9城市居民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多数居民认为,中资金融机构在所设计的金融产品、与投资者的沟通、安全性和稳健性、经营的规范性、服务态度等方面都优于外资金融机构。考虑了居民对政府监管部门信任程度的内生性可能的回归结果显示:居民在选择中、外资金融机构时对收益水平的关注程度越高,或者居民对政府监管部门的信任程度越高,他们对中资金融机构的评价就越高。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政府应该通过提高居民对监管部门的信任程度来为中、外资金融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而中、外资金融机构应该通过开发高收益水平的金融产品来吸引更多的顾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