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798艺术区作为北京文化旅游吸引物的考察:一个市场自发形成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中外游客的需求动机和偏好的调查入手,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北京798艺术区成为北京著名的文化旅游吸引物的特征,指出文化旅游吸引物的形成关键在于它自身的特质,而这种特质是当地社会生活自发形成的产物,不是人为规划的结果.旅游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旅游目的地的这种特征的发现和保护,这样才能保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旅游开发背景下世居少数民族社区边缘化——海南三亚六盘黎族安置区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到社区传统文化、就业心理、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案例社区相对保守的就业心理和落后的受教育水平是其在旅游大开发进程中日益边缘化的重要原因.在没有外来制度干预下,社区就业心理转变争就业能力提高都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案例社区在旅游大开发过程中日益边缘化的趋势难以改变."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对海南少数民族社区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需要转变过往以"度假酒店+地产+高尔夫"的飞地旅游发展模式,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扶持以本地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社区旅游项目,为少数民族社区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技术援助和利益保障机制,使作为利益攸关方的东道社区能够有效获得旅游发展带来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旅游发展背景下政治不信任的形成因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任或者不信任的动态关系变化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社会关系和发展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信任可以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成功或者失败,但是旅游学者很少关注到信任话题。文章以广东汕尾红海湾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旅游发展背景下政治不信任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进一步通过空间实践影响旅游发展的过程。研究发现,政治不信任受到权力关系、收益成本感知、政治经济绩效、人际信任和文化导向5个因素的影响,是在特定的制度环境、社会互动和历史文化的复杂关系中交织形成的。政治不信任的存在,使得地方政府与地方社区之间拒绝社会交换以及社会资本的断裂,增加了旅游政策运行成本,延缓了旅游发展进程。研究一方面把政治信任理论视角引入国内旅游研究,另一方面修订和补充了旅游发展与政治信任的理论框架,并提出对政治信任研究的批判性思考。研究有助于推动从旅游管理过程的关注向旅游开发起点的关注,即政治信任问题一定程度上先天奠定了旅游发展的成功或失败,这为当下旅游开发中的善治问题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古镇旅游开发及其商业化现象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20年来古镇旅游逐渐受到游客的欢迎,随着古镇旅游热的迅速升温,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商业化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多数学者认为古镇旅游的开发使古镇受到"商业化"或"过度商业化"的影响,而关于两者却没有明确的界定.本文尝试对"商业化"、"过度商业化"进行区分,指出商业化是古镇社会-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转移的过程,其本身是旅游开发必然产生的现象;通过探讨旅游"商业化"与古镇发展的关系进而说明"适度的商业化"将有助于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利于商业化适度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旅游开发背景下的精英劳动力迁入与本地社区边缘化——以海南三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拉动经济"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与外来精英劳动者的就业替代竞争往往会同时出现于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初期,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可能导致经济不断发展而本地社区却被不断边缘化的现代化困境。文章以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海南三亚为例,从"外来者—本地人"关系结构视角考察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进程,通过对精英劳动力迁入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发现造成本地社区边缘化趋势的根源是粗放型经济政策、市场化公共政策及其交互作用所引发的复杂效果,而不是直观印象中单纯由精英劳动力迁入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成为我国一种新型的旅游目的地,测评其游客满意度指数有助于该类型旅游地的游客满意度提升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游客期望、游客体验、游客评价、后旅游4个旅游活动阶段构建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并对典型文化创意型旅游地——北京798艺术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798艺术区的游客总体满意度指数为3.6581,游客满意度指数最大的旅游活动阶段为体验阶段(1.7272),而期望阶段和评价阶段的满意度较小,游客满意度指数最大的旅游因素和指标分别为旅游景观感知要素(0.9098)、文化创意景观(0.4448);(2)基于测评模型和案例分析结果,分析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的形成机理,并提出形成游客满意度主要因素为内部驱动因素(独特的文化创意景观、文化创意体验环境、科学有效的开发与管理等)和外部驱动因素(区域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地文化创意形象、创意旅游口碑、外部交通等)。 相似文献
7.
<正>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鄠邑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部,背靠秦岭,自然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当地政府正在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基于此,文章调查了鄠邑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发展策略,以期促进鄠邑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进程中的高级阶段,是要素与空间共同作用下的新型旅游发展形态。本文通过对南通全域旅游的发展基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梳理,结合协同理论的特性和全域旅游的价值追求,从思想转变、规划编制、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力南通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12.
旅游区位非优区的旅游业发展研究--以山西运城为例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旅游区位非优区是由于其区位的不理想,从而导致具有一定资源禀赋的旅游地开发困难、旅游业发展缓慢的地区。随着我国旅游业空间发展格局的改变,旅游区位非优区的发展正面临着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基于对旅游区位非优区现状的剖析,以山西运城市为例,提出了旅游区位大量优区旅游业发展动力机制,促进其旅游业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关于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通过对我国旅游教育 2 0多年发展历程的观察 ,阐述了旅游教育与旅游发展的适应性问题 ,以期引起人们更深入的思考。一是论述了为什么要深入研究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重要性 ;二是从分析旅游教育的应用性特点入手 ,围绕旅游院校布局、旅游教育教学的各环节 (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师资、实践教学、教学管理 )等 ,论述了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 ;最后强调了加强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对于构建旅游理论体系 ,促进旅游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体验视角看旅游的本质及旅游学科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自从马里奥蒂首次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现象作了系统的剖析和论证迄今已近百年,学术界对旅游本质的认识,依然呈现“诸家学说,百花齐放”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旅游学科的建构和旅游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理性分析和比较分析两种途径来理解旅游的本质,并由此认为旅游研究应采纳从心理学视角进去,从地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视角出来。整个研究的切入点应该是旅游体验。也就是说,旅游研究应该以体验作为基本视角。最后,本文以此为根基,构筑了旅游学科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6.
旅游人才培养与高等旅游教育的职业化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及国际旅游业竞争的加剧 ,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认识到2 1世纪旅游业的竞争 ,实际上就是旅游人才的竞争。本文首先从旅游人才市场的供需错位现象入手 ,分析目前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认为职业化导向应是高等旅游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 ,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旅游的基本属性及其对旅游社会关系和旅游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从关于旅游的AIEST定义以及学者和政府旅游主管机构对该定义的理解入手,分析了旅游的基本属性、旅游基本属性所决定的旅游社会关系的特点以及旅游基本属性对旅游立法的影响.旅游的基本属性体现为旅游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旅游的本质是文化、旅游具有非实体性、旅游因运动而存在、旅游是一种多元系统网络结构.这些基本属性对旅游立法的影响主要有4个方面,即对旅游立法调整范围的影响、对旅游法律法规基本原则确定的影响、对旅游法权利义务实现效果认定的影响和对旅游法律责任承担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