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需要在对现行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对接”。整合的思路是: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核心地位,优化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税种结构,实现由以直接优惠为主向以间接优惠为主的模式转变,搭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公平的税收政策平台。推进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以“普惠制”取代“特惠制”,构建以企业研发活动为核心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体系。需要在与现行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对接”的基础上,重点制定出一套完全符合企业自主创新要求的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2.
创新政策一直是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其中税收优惠政策是一种具有市场导向性的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政策对企业产生激励作用的原因尚不清晰。选取对我国技术突破有重要作用的软件与集成电路企业,采用2006-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聚焦2011年国家对软件与集成电路行业的两个税收优惠政策,运用双重差分法对企业创新产出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对发明专利申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非发明专利申请无显著影响。融资约束、企业避税行为等是税收激励政策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另外,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规模、产权和区域企业有不同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对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产出促进作用更大。从税收优惠政策长期影响看,该政策对专利申请的影响存在时滞性,而发明专利申请在政策发生当年就显著增加。研究结论可为明晰税收优惠政策、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产出间关系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林绍绾 《当代经济》2009,(19):26-27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最大特点体现为"四个统一,一个过渡",即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并将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原33%、24%和15%统一确定为25%,统一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  相似文献   

4.
孔亿红 《时代经贸》2013,(20):96-97
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厦上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起到的重要的作用,本文浅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起到的重要的作用,本文浅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也发生了巨大调整。通过对新税收优惠政策的分析及最新数据的比较得出:企业所得税法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不会阻碍FDI的流入,相反,新政策在目前甚至将来还有助于FDI的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高楷 《经济导刊》2008,(6):92-93
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这部法律表决通过后,对企业税收实现了"四个统一":即内资企业、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税收政策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企业年金制度设计中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有关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的政策凌乱而不成体系。因此设计一个既能鼓励企业年金事业发展、又能避免有人钻政策漏洞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创业投资项目普遍具有失败概率高、投资周期长、年收益率波动性大等特点,因而各国普遍对创业投资企业适用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一直是创投人士关注的话题。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更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激励,本文在分析我国现有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税法实现了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了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新税。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随着首批金融机构获得企业年金经办资格认证,中国企业年金保险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然而,直到2006年底,关于企业年金的缴费方式、基金的投资管理、给付机制、法规监管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仍未解决,成为严重制约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瓶颈.本文着重从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比较与选择入手,结合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通过核算国家税式支出、企业年金积累额等指标,对国家采取适当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去引导和促进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创新之处在法律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上,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四个统一”,即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其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3.
把握政策导向 实施纳税筹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会青 《经济师》2006,(4):223-224
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该了解、掌握税收政策的导向,而税收政策的导向很多都体现在税收优惠政策上,所以应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的研究与运用,符合政策导向,使纳税人获得合法的节税收益,并有利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4.
通过聚焦多种创新产出形式,利用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有更多的专利、新产品和科技奖励,支持了RD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果;同时,企业享受RD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况并不理想,且存在地区和行业差异。因此,企业应当积极申请RD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应当加大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力度,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一、企业所得税“双轨制”给内资企业带来的“逆向歧视” 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是因为对外资准入有限制。考虑到外资进入新环境所面临的风险,中国实行最醒目、最直接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外资进入。使其享受“超国民待遇”,是为了有利于外、内资的公平竞争。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完善,尤其随着加入WTO,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入世三年期满,我国对外资的市场准入限制的大幅度降低,准入要求的取消,在外界环境基本趋于相同的情况下,继续实施所得税双轨制.就形成了“逆向歧视”。逆向歧视就是由于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未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而取消。致使形成对内资企业的不公平待遇。  相似文献   

16.
孙健 《经济论坛》2004,(18):82-82
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包括内资企业所得税和外商投资企业与外国企业所得税。应对WTO的挑战,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和反补贴原则调整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WTO规则与我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差异,提出调整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为了分享国际资本资源,强化本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税收优惠政策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吸引外资,中国也对外商投资企业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本文从类型上和方式上对世界各国和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比较,给出国际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最近,福建省地税局、省科委、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成课题组,就税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走访了40多家企业,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总得看,福建省税务部门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与兄弟省市比较,与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来看,本省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也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是现行部分优惠政策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政策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为此课题组建议:对高新技术企业所交增值税采取特殊政策,补充出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更优惠税收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各项优惠政策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于2007年3月1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将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体现了"四个统一",即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在研究重庆市外资企业税负变化前,我们先调查一下在现有税法下外资企业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我国就业税收政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实施促进扩大就业、再就业税收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也存在整体缺乏系统性、范围局限性、时限短期性、管理复杂性等问题.为此,本文建议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构建促进就业的长效税收政策机制,完善当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简化管理程序,建立相关部门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