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2月8日,对中国IT产业来说,注定成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业务,晋身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 相似文献
2.
3.
2005年初,中国联想公司收购美国IBM在全球的个人电脑业务,极大地振奋了国人.联想收购I BM不是偶然的,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产物,是我国改革开放国策正确性的证明.本文以此为基础,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2005年初,中国联想公司收购美国IBM在全球的个人电脑业务,极大地振奋了国人。联想收购IBM不是偶然的,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产物,是我国改革开放国策正确性的证明。本文以此为基础,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据载:“(2006年)10月25日,联想与NBA宣布结成长期的全球性市场合作伙伴,今后数年内,联想将作为NBA惟一的PC赞助商。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NBA的30支球队和场馆将设置超过1200台联想笔记本电脑及台式电脑,为超过1300场NBA常规赛和季后赛提供数据记录和信息处理,同时,联想还将与NBA合作推出‘联想指数’,作为衡量球员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7.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联想收购IBMPC案中所涉及的国家文化差异和企业文化差异,总结了联想并购前后的文化整合策略。文化适应性分析、文化管理模式的选择和整合计划的制定是联想并购IBM跨国收购案的跨文化管理策略,中国跨国收购要本着知己知彼、互相尊重、适当妥协、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8.
9.
10.
“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对于PC厂商而言,春季成为了IT市场第一个“大阵仗”,若首战告捷,便可在一年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2月8日。联想全面收购IBM的PC业务。当柳传志先生以一种沉稳、豪迈的语气向人们宣布这一结果时。世人震惊了! 相似文献
12.
13.
14.
16.
三年前,在杨元庆的极力争取之下,联想集团(以下简称“联想”)董事会经过四个月的研究和争论,最终批准了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业务。 相似文献
17.
“作为IBM曾经的核心战略型产品的ThinkPad,在整体并入联想之后,会是怎样的结局呢?它在联想并购整合IBMPC的过程中又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呢?联想又该如何打好ThinkPad这只算盘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联想集团以收购IBM全球PC业务为自己的第二十个不安份的年头做了一个漂亮的了结,联想人也据此为自己找到足够充分的理由补办在十一月初被自己草草应付的二十周岁的生日。联想人有足够的理由欢庆自己的成功——毕竟这是中国企业在国际企业并购当中最大胆的一次。而这是由一贯胸怀壮志的联想人完成的。旁观者有足够的理由保持冷静——因为这远远不是一桩事件的结束,而恰恰是一系列事件的发端。而接下来的所有事件无不充满了变数。这是联想“惊险的一跳”,这是中国企业的一次大胆尝试。当这次尝试是由联想率先出击,关心联想的人们或许无人感到意外。20岁的联想,已经习惯喧嚣;40岁的杨元庆,已经不安于平静;60岁的柳传志,已经需要全身而退。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个人电脑业务见长的联想,在保持PC市场领先的前提下,在这一轮智能终端浪潮中,应势而变,及时转身,大力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智能终端业务。作为传统力量代表的联想向智能终端厂商的转型之路,从战略方向、组织架构、产品线、生态建设多个领域并举,虽然前行道路依然曲折,但联想已经在路上。 相似文献
20.
中美两国的贸易逆差、外交反应与双边贸易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贸易逆差是中美经济和政治外交博弈互动的结果,并由中美两国经济内生力量和政治外交力量共同决定。实证模型表明:(1)中美两国贸易逆差扩大是两国外交重要的驱动力量;(2)中美两国总外交具有缩小贸易逆差、平衡两国贸易的效应,而中美两国双边访问、双边协商和外交声明的贸易平衡效应具有边际不对称性和时滞性;(3)中美两国贸易逆差历史积累具有逆差扩张效应;(4)中美两国贸易逆差的变动由逆差自身扩张效应和外交平衡效应共同决定,但起主要作用的是经济内生逆差积累扩张效应;(5)中美两国可以积极发展外交和调整外交组合模式,调节两国贸易逆差,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