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点击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5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目前我国一些城市面临着一方面“形象工程”、“政绩过程”过多过滥,另一方面必要设施又非常短缺的问题。有的小城市建的马路超过100米宽,有一个城市只有5万多人口,但是建的广场却可以站6万人。 仇保兴指出,建设部将采取四大措施严控“形象工程”。一是加强对城市规划的调控;二是严格执行城乡规划中已经规定的城市建设的各类标准;三是建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自治区党委召开了全区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深入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区的城镇化工作明确了任务、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为此,结合我厅自身工作,在推进自治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要重点抓好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城镇规划治理水平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各地做好城市设计。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定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城镇人口迅速增长期。八年时间全国城市增加到183个,城镇人口增长到9949万人,年均增长52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达15.4%,比1949年提高4.8个百分点。这一时期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是迁移因素。随着"—·五"时期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农村劳动力大批涌进  相似文献   

4.
经济要览     
~~城乡规划存在八个问题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全国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上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建设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乡面貌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城乡规划“病得不轻”。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8个方面:一是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二是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尤其表现为不顾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盲目扩大建设项目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如目前全国662个城市中竟有182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城市。三是寅吃卯粮的圈地运动。四是破坏资源过度开发。五是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六是杂乱无章的城郊用地。七是任…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地区性中心城市需要联合组团发展。本文分析地区性中心城市联合组团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城市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合作规划、健全城市间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城市分工体系、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加强软实力合作、建立合作评估机制等措施,以提高地区性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国家和自治区“十五”规划研究的一项战略,也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城镇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发展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城市和乡村建设的重要依据,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首先解决好城乡规划问题。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城乡规划工作会议及自治区城乡规划暨建设工作会议上,规划工作提到了“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自治区更是把抓好城乡规划工作,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生产和消费中心,同时也是产业发展的集中地,作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发展对于持续推进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幅员辽阔,城市群和都市圈的范围有限,多数地区仍处于城市群和都市圈以外,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除了要重视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更要重视城市,尤其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把握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分布体系;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要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市布局、政府管理等方面着手,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发展的核心功能区.  相似文献   

8.
努力实施旧城改造、新城拓展和农村城镇化战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城镇化进程中,实施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建立政府土地储备制度,是盘活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提高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调控能力,缓解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城镇化发展条件较差且制度体系尚未健全,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中国东、西部地区城镇化"推-阻"机制差异,提出了以创新作为"动力引擎"的中国西部城镇化模式构建:引擎驱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主动力推进——依托城市和乡村发展的产业;从动力引导——政府调控,资金推动,项目带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城镇化发展条件较差且制度体系尚未健全,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中国东、西部地区城镇化“推-阻”机制差异,提出了以创新作为“动力引擎”的中国西部城镇化模式构建:引擎驱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主动力推进——依托城市和乡村发展的产业;从动力引导——政府调控,资金推动,项目带动.  相似文献   

11.
要闻     
我国城镇人口接近6亿城镇化水平已达44.9%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截至2007年底,我国城镇人口约5.94亿,城镇化水平达44.9%,从1982年以来,年均增长0.95个百分点。目前全国共有设市城市655个,建制镇约2万个,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健康发展水平远低于东部城市,西部城市在健康环境和健康管理方面较具优势,但社会和民生问题依旧是最突出的短板,推动城市由亚健康向健康发展转型的任务艰巨。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8.73%提升至2013年的45.98%,年均提高1.51个百分点,远高于东部地区年均1.08个百分点增幅。然而,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张,出现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13.
来自商务部的消息显示,商务部已确定了"十二五"时期中国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一是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建立。国内市场总体规模逐步位居世界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左右,2015年达到32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额年均增长16%左右,2015年达到76万亿元。城镇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市场网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是外贸发展结构明显优化,货物进出口年均增长10%左右,2015年将达到4.8万亿美元,服务贸易年均增长11%以上,2015年将达到6000亿美元。贸易平衡状况继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个世界趋势,也是个发展规律,人们必须善于把握。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的成果;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城市要服务于乡村,与乡村发展融合;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文章提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城市建设的理论,应当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某些不容忽视的怪现象:不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为前提和基础;损毁历史文化;城市是高高在上的孤岛,成为乡村的主宰者和掠夺者;公共设施不姓“公”;美丽的外在面貌与不健康的内涵并存;对城市病蔓延视而不见,等等。这样的城镇化,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不符合人民群众对发展的基本要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坚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来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城市要真正成为领导和强有力动力;要有健康的机体和丰富的内涵;要管理好城市。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城镇化建设对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基于历史数据,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经济增长和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金融体系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亟待加强。本文认为加快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制定政策,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化体制机制问题及若干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我国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现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制约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以下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八方面的政策建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城镇化的方向和思路;完善土地制度,促进用地节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城市治理和管理模式;科学引导,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建立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加快西藏的城镇建设步伐,应该吸取拉美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教训.拉美国家的城市危机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人口在短时间内以爆炸性速度流入城市,造成混乱;二是大城市出现了大批非正规住宅和贫民居住区(贫民窟);三是城市中逐渐形成一个"边缘群体"或"边缘阶层";四是超前和过度城市化造成自然、 社会和生活环境恶化.对西藏的主要启示,一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二是加强城镇化建设的规划工作;三是建立城镇化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四是致力建设精神和谐的幸福城市;五是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六是城镇化要与建立相应的就业保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是以资源为主导驱动要素发展起来的城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建立并发展了262个资源型城市(区、县),这些资源型城市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全球性资源日趋短缺的今天,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尤其是67座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急需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重生与再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跃 《宁波经济》2015,(3):9-12
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是促进"四化融合"的重要路径和有效举措,目前主要有智慧新城建设、旧城智慧改造、智慧功能区整体开发等模式。宁波要在借鉴先进城市做法经验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体制政策、平台构建、推进工作等方面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的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徐忠  高飞  汤莹玮 《发展》2014,(2):24-25,35
正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不仅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更是下一阶段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和战略选择。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往往涉及城乡统筹、土地制度、房价调控、粮食安全、投融资体制、财税体系、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常习惯依靠行政手段来处理,例如城市发展规模控制、居民户口制度、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土地招投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等,但在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土地财政、高房价、城市病和地方财政风险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趋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