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产业资本转移与"长三角"制造业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世界产业资本向我国大幅转移和集中的态势下,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引起世人的关注,也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分工方式已发生根本的变化,“世界制造中心”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在以要素分工为主特征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已具备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条件。文章还认为将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建成世界产品生产重要基地,是中国建成“世界制造中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信息平台     
近百类中国制造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 日前,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公布了《科技创新与中国制造》研究报告,对中国制造行业作了全景扫描。报告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目前有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国内外有关“中国制造”的议论颇多。国外有的人认为中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会威胁他们,国民对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则喜形于色。在国内,有的人认为中国没有必要建立“世界工厂”,或认为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正在失去;而大多数人认为,应看到中国尚没有成为“世界工厂”,中国有条件成为“世界工厂”,现在必须抓紧时间整合各种资源,攻克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4.
经过十多年发展,高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主要表现在高新区占有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制造的重要份额、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主要的制造基地和对外出口基地,同时在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业领域拥有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但是,高新区还没有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产品制造基地.  相似文献   

5.
日前,在“美国创新与中国制造战略”暨新书《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讨论会上,海银资本的创始管理合伙人王煜全表示,全球的创新科技发展,特别是在美国创新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更多的中小企业拥有了众多的创新高科技能力。在新一轮科技创新中,美国采取的是小公司领跑的创新模式。但是,这些中小企业却不再采用以前大企业发展的“大而全”模式,而是采用“积木式创新”的方式,寻找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共同把创新科技及产品推向市场。这种创新方式,为我国制造产业升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与世界工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中国制造”与世界工厂这两个基本概念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以中国制造业日前的条件和水平并不能说明“中国制造”已经跃居于世界前列。中国制造业目前的状况仍然停留在基础加工上,远没有达到研发、设计、工程、制造、服务等完善的产业发展桂,最多只能说中国是世界产品最大的加工地和组装地,所以MADEINCHINA只具有符号意义。在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趋势下,能否成为世界工厂已经不是一个国家战略选择的结果,更多的是国际分工的自然结果,有其客观性的一面。就中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中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障碍来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7.
改革新视角     
《中国科技产业》1999,(7):22-24
发展高新技术谨防三大误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近日在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等单位主办的’99管理论坛上说:“技术创新”或“科技兴国”已提出几十年,但始终没有真正实现,问题的关键是在什么制度下创新?没有新的制度,就创新谈创新的作用不大。在发达和健全的市场经济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关键是企业制度的改革。我国现在不是企业要创新,而是政府要求企业创新,缺乏动力。他认为,目前在高新技术发展中存在三大误区:一是认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技术的进步。这种误区是就技术谈技术,技术创新是最大的动力,但其实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讲话中指出,“世界进入经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要“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互联网创新时代来临中国已进入互联网革命推动全球进入创新大时代,这是一个技术促动社会重大变革的时代。在全部创新活动中,互联网成为引动革命的重要力量。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能源互联网”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产业智能化”,再到“新工业革命”的“创  相似文献   

9.
给“中国制造”来个“撑杆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高新技术正站在产业转折的关键点上,国内的科技企业已经把目光从制造能力转移到了创造能力上。企业对技术的理解已不仅是把它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而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支撑。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个历史性的跳跃,好比给“中国制造”来个“撑杆跳”,技术和创新则是跳跃的依托,是跳跃的“撑杆”。但是,技术与创新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技术创新,这里涉及到更多更深层次的东西,近日,在《互联网周刊》主办的“2005技术中国高峰论坛”上,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在技术和创新领域的讨论给了我们更多启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凭借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2007年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中国制造”危机却令中国企业频频陷入尴尬境地。中国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严重阻碍“中国制造”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质量管理创新刻不容缓。文章阐述了“中国制造”危机的前因后果.分析了中国企业质量管理问题对“中国制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以质量管理创新解决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汤洁 《上海国资》2023,(2):37-40
<正>国资正成为中国股权投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的机遇,科技创新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依托。值得欣喜的是,在抢占颠覆性创新技术高地,赋能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过程中,国有创投资本正成为一股强势崛起的新兴力量,将资金与资源精准灌溉至“创新企业与科技企业”中,为各类创新主体的技术攻关、产业升级、落地生根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一股大力倡导“自主科技创新”“发展自主品牌”“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口号热潮中,冒出了另一股声音,“中国不能老是给世界打工”,甚至进而说“中国可以不给世界打工了”。这股声音虽然还不是主流,却非常值得警惕,因为这种主张既有其不可行之处,更有其危害之处。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制造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末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中,使制造业的产品研发方式、生产组织模式和经营管理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已成为制造大国,但远不是制造强国。自主创新不足,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仍是中国制造业的软肋。针对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和全球化竞争的挑战,顺应国际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党中央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方针。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提升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宁波经济》2014,(10):I0011-I0013
在16世纪,中国的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于世界,古代中国在科技方面为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是,为什么科技革命出现于欧洲,而没有发生在中国?这是上世纪40年代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著名的“李约瑟之谜”。现在,需要问的是:当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GDP第二大国之后,为什么中国距离一个创新国家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王永 《中国经贸》2011,(11):78-80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制造”遍布全球、无远弗届。相比之下,“中国品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却远没有与其同步。当前,中国正处于“十二五”开局之年,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树立起“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形象和地位尤为重要。中国人需要奋起唤醒“中国品牌”、迎难而上,走自主创新之路,为中国自主品牌屹立于世界民族工业之林而奋斗。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基于“十三五”时期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科技创新各要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总体具有推动作用,但各创新因素影响差异较大,其中科研经费投入、政府宏观调控、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校人才资源、技术交易市场活力没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构建仪器平台 支持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中成败的主导因素,科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重要问题。根据科技竞争的国际发展态势和中国自身的发展需要,中国适时地提出了建立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计划,并迅速地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障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作为全国  相似文献   

18.
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与两岸合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技术标准意味着财富和国际权力,它不仅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而且是产业经营的高级形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围绕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日益成为市场主体间的技术、经济和政治的动态博弈。台湾尽管已发展成为世界信息产业硬件的主要生产基地,但却面临严峻的发展瓶颈。两岸合作可拥有巨大产业规模、创新研发能力、庞大的市场以及国际间讨价还价能力这4个制定并拥有技术标准的条件。台湾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与大陆合作共同制定技术标准,实现历史性飞跃,成为拥有或分享技术标准者。两岸有可能从这一合作出发,由“中国制造”、“台湾代工”迈向拥有自主技术标准的“中国创造”时代。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产业》2006,(12):23-23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日前在“产品创新与民族品牌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经济虽然近年来发展得非常快,其优势产品占了很大市场,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弱点在于产品和品牌。我国要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产品的创新非常重要。只有产品创新,才有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20.
创新已成为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外创新环境也发生了新变化。中国企业深刻认识到:原有的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已成为发展瓶颈;市场换不回、花钱买不到核心技术;“中国制造”如何向“中国创造”转变?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和创建自主品牌,提升产业层级,构建核心竞争力,才是惟一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