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业资本的制度创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业资本的技术创新效应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而对创业资本制度条件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文试图对创业资本进行制度分析,核心观点是创业资本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创新。为此,依次论证三个命题:首先,创业资本的历史生成是对传统金融制度的创新;其次,创业资本的运作过程是保持距离型融资模式和关系型融资模式的相容性创新;最后,创业资本的组织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企业制度的创新,有效地减少了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2.
产权缺损是我国创业资本的重要特征,要打破无效率均衡的恶性循环,就必须健全创业资本吸入机制,以此确立创业资本完整的私人产权。为此企业应当进行创业资本组织制度创新,以增强其资金吸纳能力,允许部分保险基金、养老基金进入创业资本领域,并通过鼓励外资创业资本的进入完善创业资本运行环境。同时根据当前比较现实和稳妥的做法,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创业资本活动。  相似文献   

3.
创业资本是新经济的助推器,是新经济背景下的金融制度创新,是顺应创业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产生的新的金融工具。创业资本是新经济时代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将创业资本与普通资本进行比较采揭示创业资本的创新内涵,运用金融创新理论来剖析创业资本的创新机理。  相似文献   

4.
产权制度安排对创业资本的运作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创业资本产权的合理配置应该是赋予创业资本组织相对独立而充分的产权,构建激励与约束相容的创业资本组织形式,并在创业投资家和创业资本出资者之间分享剩余索取权。同时将控制权在创业投资企业管理人与创业企业家之间设计成随“状态”而变化的一种流动性权利。美、日之间在这些方面有很大的区别。日本创业资本运行的相对低效率与创业资本产权配置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孙莉 《上海改革》2004,(9):35-41
当前,我国创业资本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创业(风险)投资公司,这种模式不适应我国创业投资业的发展。应借鉴国际经验,发展创业投资基金这种组织制度化形式的创业资本,实现由现有创业资本形式向创业投资基金形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李荣芳 《特区经济》2013,(10):74-76
本文先通过对社会资本内涵的认识,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出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在信任、规范和社会网络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制度、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以及加强政府部门的重视等对策来促进城市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引擎,有优势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领头雁"。资本是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认为股权投资(VC/PE)能通过筛选培育、风险分散、融资支持、要素集成、制度供给、资源重组六方面制度功能支持创新发展。巩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股权投资市场优势,让股权投资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创新高地建设,要宽化资本来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强化技术攻关,发展非对称性"杀手锏"技术,培育优质项目源;深化人才激励,推进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科学家的深度合作;优化投资环境,让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活化退出通道,畅通"募投管退"的投资闭环。  相似文献   

8.
尹国俊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5):52-58
产权制度安排对创业资本的运作效率几乎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和双层委托代理关系条件下,创业资本产权制度安排是建立在对创业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人力资本高度依赖基础之上的。创业资本产权的合理配置应该是赋予创业资本组织相对独立而充分的产权、构建激励与约束相容的创业资本组织形式,并在创业投资家和创业资本出资者之间分享剩余索取权,同时将控制权在创业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之间设计成随“状态”而变化的一种“状态依存权”。  相似文献   

9.
现时期福建民间资本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然而近年来在民间资本利用方面出现了启动困难、大量淤积、投资项目外移、企业资金外流等问题。当前,应当积极改进政府的管理工作,调整和落实政策,并加强软硬环境的建设,积极寻求制度创新,为民间资本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应以B0T或逆向BOT模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正常社会经济循环,构建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体系,以及建立和完善民间资本的融通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创业板能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对于创业企业的发展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创业板上市门槛较低,企业规模小,出现道德风险的可能性较高。为了促进创业板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强化信息披露、创新保荐制度等制度建设来防范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1.
将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了解创业大学生心理资本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学校中的主体(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学校的客体(校园的物理环境、校园的文化氛围等)及其相互作用,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影响创业大学生心理资本培育的因素,并从多种视角与渠道提出开发及培养创业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农地制度 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在影响农民收入方面存在着一系列不合理问题。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要盘活农村土地资产,通过制度变革的力量将农村土地资产尽快转化为土地资本。当前重点一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关系,明确地租范畴;二是积极培育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实现农村土地权利的可交易化;三是统一城乡土地制度,实现土地资本在城乡之间的市场化流动;四是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经营使用权;五是改革农村土地税赋制度,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3.
陈芳平 《发展》2000,(1):27-27
我国现存的创业投资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风险资本的来源和组织问题、高新技术的项日市场培育问题、风险投资的政策扶持问题以及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弥补目前的制度缺陷。具体来说,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福建创业资本市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福建省创业资本市场发展进行了考察,通过与其它创业资本较发达的兄弟省市的横向比较分析,进一步总结了福建省创业资本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最后提出了推动福建省创业资本市场建设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风险资本市场这一机制,扶持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实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界、科技界、金融界人士关注的热门话题。一、风险资本市场的作用所谓风险资本,是指主要对创业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并通过资本经营服务对所投资企业加以培育和辅导,在企业发展到相对成熟后即退出投资,以实现资本增值和进行新一轮创业投资的特殊类型的金融资本。它包括四层含义:(1)投资对象是创业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创业企业,以区别于对相对成熟企业(如上市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投资;(2)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复杂多变环境下,通过不断创新获取竞争优势是每个企业关注的关键问题。文章在创新理论、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由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构成的智力资本对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不同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智力资本结构对情境二元式创新的作用。研究发现:(1)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和机械式组织资本支持利用式创新,通才型人力资本、创业型社会资本和有机式组织资本支持探索式创新;(2)两类智力资本结构,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有机式组织资本,以及通才型人力资本、创业型社会资本、机械式组织资本都支持情境二元式创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为依据,从环境、创业者、制度三个层面分析了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创业活动的变化趋势,并在揭示早期创业活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新兴产业创业活动应确立的制度环境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榆林市近年来积极探索培育民生建设的市场主体,引导非公经济组织和民营企业家回馈社会,动员986名民营企业家返乡回村任职“创业”,同时组织上千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这一独具特色的“返乡行动”,将大量民间资本引向了公益事业和民生项目,民间捐资投入高达30多亿元,解决了大量民生和扶贫建设难题,催生了一批奉献爱心实现共富...  相似文献   

19.
农村精英群体因具有独特的优异特质和能力素养成为农村创业的主力军,但是农村精英能否通过创业实现"名利双收"?学术界尚无定论。文章利用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的数据得到以下研究结论:①农村精英的创业并非纯粹的"逐利"行为,而是追随内在的"趋名"导向,农村精英创业主要是为了实现家庭社会地位的提高、村落人缘水平的改善、村落话语权的增加等非经济目标,这种"趋名"导向使得创业者配置于经济目标的注意力资源相对不足,进而制约了其"逐利"目标的实现。②随着家庭经济资本的增加,农村创业者的精英身份对经济目标的注意力配置不足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即丰裕的家庭经济资本将弱化精英身份对实现经济目标的制约效应;同时,家庭经济资本的增加将进一步强化精英身份对非经济目标的提升作用。③随着外部制度环境的完善,精英身份对农民创业经济目标的注意力配置不足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即完善的外部制度环境将弱化精英身份对实现经济目标的制约效应;同时,外部制度环境的完善将强化农村精英群体对非经济目标的追求。本文基于创业动机理论与注意力基础观分析了精英身份在农民创业过程中的经济效应与非经济效应,探讨了农村精英群体在"趋名"与"逐利"之间的权衡与取舍,并将家庭经济资本与外部制度环境纳入研究框架,构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农民创业模型,丰富了农民创业理论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20.
农民创业作为激发内生力量的减贫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既有研究主要关注农民创业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以及其经济影响,这为农民创业与减贫效果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鉴于此,本文基于组态视角,从农民创业影响因素的整体联系出发,以减贫效果作为创业结果,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将制度支持、资金供给、社会网络、知识资本、健康资本和互联网使用六个农民创业的影响因素进行组合分析,识别出 5 种减贫效果较好的农民创业类型与 2 种减贫效果不佳的农民创业类型。研究发现,资金供给与知识资本是农民创业减贫效果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内外因素相互补充作用时,农民进行创业的减贫效果更好。本研究扩展了创业减贫理论,对促进农民通过创业手段自主脱贫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